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2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常训练计划 休息必不可少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1-8 00:3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着年末的活动和赛事慢慢进入尾声,你身边骑友之间是否也开始流行起暂时要先休息一阵子、找些事情转换一下心态、冬季训练开始了等等说法呢?
先不论这是否可以被归类为「这次考试很糟糕、我都没复习」之类学霸常常在放的烟雾弹。在训练上,确实是有练比较少、甚至练得强度比较低,结果反而体能提升的例子。既然这种经验屡见不鲜,自然会引起科学家们的兴趣、想要研究出其背后的运行原理。很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减量调整的机制依然不是很清楚,因此实际应用上依然是以个人化为最终指导原则。
以最简单的思考逻辑来说,训练周期到了比赛前、强度的提升和疲劳的累积都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人是贪心的,特别是当你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要竞技、为了要出去跟人家比输赢,或者是为了突破自己体能的极限、为了实现自我升华。总之,能够多做的你一定不会少做。即便是很优秀的教练,往往也不免落入趁胜追击、打铁趁热的陷井,而把自己的队员逼到悬崖边。所以,在比赛之前,需要一段短时间的休息调整,把先前累积的疲劳排除,才能创出巅峰状态。

即便是很优秀的教练,往往也不免落入「趁胜追击」、打铁趁热的陷井,而把自己的选手逼到悬崖边
换一个角度来说,比赛的强度,通常都会超越个人的极限;因此,在一场主要的赛事过后,虽然你是以近期的最佳状态参赛,但相对的这个「最佳状态」所代表的也是对身体造成「最大破坏」的能力。总归出来,大家所练的功夫都是七伤拳;所以无论比赛有没有尽全力、有没有得名或有没有达到预设的目标,都需要比训练后更加彻底的恢复。
有了这种理解,接下来我们讨论「停止训练」或者「减量训练」这两个题目,就会比较有概念了。
体能的发展程序
当我们讲到体能训练,无论是力量、速度或耐力,所有人都希望最好是能够越练越强。大家所没有考虑到,或不敢想、甚至不愿意去想的是,哪一天若是不练了,身体会产生什么变化?成绩又会以多快的速度往下滑?然而,这其实是很重要的课题。

哪一天若是不练车了,身体会产生什么变化?成绩又会以多快的速度往下滑?
因为人生不是只有训练,而人生也不是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由你决定。让我们假设,你今天被老板告知两个月后要去国外出差三周,而你刚好出差回来后跟朋友有一个比赛,你要怎么办?你会就此放弃赛事了吗?
还是你要赶快拼命冲训练进度、提早把自己调整到高峰,然后出差期间就使劲玩,等到回来之后再重新开始训练?
还是说,你会开始去调查,这三个礼拜是在哪个国家?气候如何?时差差多少?工作每天大概要花掉几个小时?出差的期间是住哪里、有没有健身房、附近能否跑步或甚至是能不能借到脚踏车?
体能的训练程序,总是逃不出获得--维持--消失这三大步骤。如果我们能掌握好每项能力消失的速度多快,维持在现有水准所需要最小限度的刺激又是多少?那么你就可以把不能练的时间,拿来编排给某几种也许可以优先牺牲掉的训练内容,进而把体能的损失程度减到最小,或者至少把身体承受训练的能力维持得最好。

体能的训练程序,总是不出「获得--维持--消失」这三大步骤
最好的训练计划,永远只能停留在白纸上。真正能够执行的训练计划,绝对要具有很高的调整弹性,而调整课表也最为挑战教练的专业能力。
蹲得低才能够跳得高
讲到训练大家都很会,但如何安排最适当、最有效的休息方式,才不会太早也不会太晚、不会太长也不会太短?却往往没有几人说得出口。
前面已经提到体能的维持和消失这两件事情,也谈及经过适当的休息、运动表现经常反而会更好。那么把这两个效应组合在一起,就是所谓赛前减量的基本雏型了。
具体来讲,我们的目标就是要维持那些消失速度最快、却也是对比赛最为关键的高强度能力,譬如爆发力、心脏压缩力度,无氧耐力等。又要从疲劳中得到最好的恢复,那不如就降低有氧耐力、速度耐力等等做起来非常耗费时间,又容易大量累积疲劳的训练项目。至于力量训练
简言之,最适当的减量模式是以两周左右的时间,把训练量(以时间为依据,而非里程或其他度量单位)渐次降低到剩一半或者三分之一左右,同时维持训练强度在先前的最大强度即可。特别注意,此处的关键是在维持先前的最大强度。如果你因为状况越来越好,就贪心去追求突破最大强度,那身体将会开始进入下一个调节阶段,造成刚好在比赛的时候状况不稳定。
以铸剑师来做比喻,锻打、塑形、砥砺、焠火等等步骤都早已结束,现在已经是到了该装上剑柄并且要给剑刃开锋的时刻,前面没做好的现在也已经来不及回头了!不要再把你的刀胚丢回到火炉里面去!

以铸剑师来做比喻,锻打、塑形、砥砺、焠火等等步骤都早已结束,比赛前就是已经到了装上剑柄并且要给剑刃开锋的时刻
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
这句话虽然已经从幼儿园听到现在了,但最常见、最平凡的道理,也总是最容易被忽略。
比赛前要减量休息,漫长的训练中,其实也需要适时的休息。所谓训练和运动最重要的不同之处,就是在于训练有明确的阶段任务,每一阶段踩稳了才有利于进入下一阶段。

你从低处要走往高处,是要选择楼梯一步一步稳稳地踩?还是要找个溜滑梯似的斜面硬是用蛮力向上爬?
所以,训练中常常也会巧妙利用赛前减量的概念,每隔几天或几周、就有一个比较轻松的阶段,而且每个礼拜都要安排有至少一天「完全不做任何训练」的休息日。讲夸张一点,如果训练的道理可以写成一本圣经的话,「上帝叫你礼拜天必须休息」大概也依然会保留在十诫里面,而且是列在第一条!
而若把赛前减量的时间线缩短可以放在训练里应用,拉长是否也可以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尤其对心理层面更是如此。所以,无论你对竞赛多么执着,每年最好还是要安排一至两次的休息期间,也就是所谓的「非赛季」;而虽然这个期间严格说起来不一定非要根据年度赛事的节律,然而传统上以自行车运动都是安排在冬季。

谈到「冬训」这话题,那又是另外一个潘多拉的盒子,要是掀开来肯定至少要用个三天三夜才能收拾。简短带过:安排冬训最适当的态度,就是要维持身体活动,但是不要把这些活动当作什么正规的训练。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bike163.net/thread-5789-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