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相思古风散文_有关相思古风的散文
抛一把红豆写相思,不问流年芳颜,只许天涯孤客,熙熙攘攘地来来去去。本文是唯美相思古风 散文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唯美相思古风散文:相思化泪
清风偷吻月娇靥,夜着新妆。回眸来路叹流年,发成霜。明月天涯任痴狂,废墟化天堂。博风浪,为爱何惧山阔水长,阡陌红尘费思量。笑时泪半行,淡看情路沧桑。
——题记
清冷夜空,落寞的星子聚集纠缠在一起。唧唧虫鸣牵动我飘逸的情丝,思绪闲步在碧海青天之间。风儿调皮地偷吻月光的娇靥,树叶哗哗地诵读着岁月的诗行。不容漠视的情,固执敲打着我的心房,轻抚心之琴弦。
据说神的左手主破坏,右手主创造;因此,神一念间便可对人类恩怨情仇了如指掌。低头细细审视掌心错乱的纹,我无法分辨出哪一条是你我的宿命。爱上你,宛若于滚烫的苦咖啡中添加数枚莲心,不待冷却便猝然一饮而尽。顷刻间烫得心抽搐,苦到心酸涩,可除了独自承受,再也无有选择的余地……
清浅的风,不仅带来几许缠绵,也带来无尽的感伤。心随流星划过夜空,思念无边漫延。独立于夜的中央,将哀伤倾覆一地。湮灭所有幻想,惟余一颗执着无悔的心,为你静守在天涯两端。
雾霭沉沉浮生梦,晚风瑟瑟菱花愁。无语凝噎泪悄流,天涯明月两相守。闭眼感受,你一身素衫翩然而至。一言一笑的画面,醉了心,痴了情。似在云端,又若在身前,不知不觉中就走进了有你的世界。
我俩宛如两株生长绝壁的蓝莲花,倾尽一生亦只能彼此遥遥相望。在相同季节不同地点,我们一起盛开、枯萎;然后打包所有爱恨情愁,把自己寄还给大地。累世轮回中我们深信,此生相遇定是我们前世的约定,一起走过的日子便是真诚的见证。
梧桐深锁千秋情,茑萝浅绕万载爱。前世别卿痛断肠,今生相遇益惆怅。静默的心,荡漾着想念的涟漪。灯火阑珊处,有你儒雅俊挺的身姿。夜色幽深,碎语片片,苍白浅薄的文字诉不完无尽的牵绊。流淌指尖的思念,放飞这一季如水的情怀。
月满西楼柳扶风,人生几许客匆匆。年年皆把红豆种,岁岁杜宇断肠冢。时光荏苒,滴滴相思化作缕缕温情的云,飘向你幸福的方向,继而弥漫成雨。多少次蓦然回首,跌跌撞撞的脚步走不出你的世界。深深的爱恋,牢牢镌刻在心之最深处。
红颜皓首生华发,尘缘若梦枉嗟呀。我唤青天睁开眼,怎堪风刃摧娇花?如若爱是莲花,我想最美的爱一定是那清苦的莲心;那苦一直沁入骨髓,沉入心底,而后孕育出那朵美丽绝伦的蓝莲花。珍藏于心的情意,从不舍得与人分享,直至凝成一枚晶莹剔透的永恒琥珀。
丝弦声声心欲飞,夜影撩扰薄纱醉。轻浮梦碎随百草,何时能解相思魅?轮回千年的相思,化为天边那颗璀璨夺目的星辰。不绝的爱恋,交织成一张弥天大网;而我,就在那网之中央……
唯美相思古风散文:云牵绊,相思入味浓
浮云掠影心牵绊,坐看流云依城楼,你是那一朵倒影我的心容,泪花飞溅染红秋。
江南愁枫叶红,我正语,有谁懂?你可知经年的梦,依依徘徊,双舞画屏,不变的情愁,洒凝露。
飞花入梦,正是你幽云的心,无影无追,爱过方知相思浓,心无悔,祈愿你安好。
二十年风雨路,一路奔波,无暇流云文堂村,风景好无心览,云心绕人家,一朝失落,半生失落。爱情的坚定,生活的愁,逃避路,转身天涯,一生难相逢。云牵绊,相思正浓,你是否也放飞思念的泪,与我梦里共凄共落,当年的惧怕,酿成如烟的柳雾,心纯真人俊美,畏惧生活的变异,退缩回头涯,纵身天涯,铸错成愁,一生忧。
不期而遇心逐浪,扬帆济沧海,落红江水流,孤舟风漂流,云霞孤傲共苍凉。如若梦回,如若青春,依然相拥,相牵永久,只是假设,不曾有。情缘勿怪,命里的格局,孤游此生,孤心云游。秋景回风,衣袂飘飞,携你的手,沧海倾笑,彩蝶秋千梦,仙山云雾鸟鸣涧,不愿尘世,只愿依依到老,看着你的笑。
梦悠悠,魂悠悠,寒夜愁眠,相思未了宜,惆怅情狂时,浮沉各自事,相会难有期,还是旧时影,心依旧,情依旧,情长绵绵,情思缕缕。情悠悠,思悠悠,昨夜星辰,为谁风路,沉沦爱琴海,可有流放的舟,一起游。月上高楼,独依凭栏,憔悴罗裳单,只为君愁,只为你侬。
风雪凝霜,依然回眸,云飞。换我心为你心,方知相忆深,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你可知女儿愁?千般念,万般想,依窗醉。一剪梅,几度弄,冷冷的泪,冷冷的心,谁来暖?一倾幽怨赴粉尘。灯影朦胧我独睡,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一扇门,几回望,抚摸红袖,雨泪坠,凄美寒夜谁心牵?
忍把浅醉付一笑,毕竟相思,不如相逢好。挽发娥眉秀,相拥老,想你的好,只是个春庭月,梦里照落花。闲情几许,一所云烟,烟锁秦楼,满城飞柳云捕楼。如了你的城,难醒你的酒,醉了的心,人销魂。蛊惑重,爱情美,只是身后的梦寂寞影,人前的灿烂,佯装粉黛丝丝笑。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丹桂清悦,嫦娥宫月,凄冷清寒,我欲追云,无可依,无可寻,掩袖低眉垂泪,谁安慰,天涯孤单,自古清影,一世寂寞一世愁,谁是可依的心。楼台近水,琴音悠悠,弹奏离人曲,梨花雨,海棠酒,经年的苦,谁懂?
懂情的哪里有?起伏的岁月,琴玄上流,你可弹奏合欢的乐?滴水观音芭蕉泪,梧桐雨滴滴心碎,你可想着卑微的情,低贱的爱。那是无言的表白,潜藏的心,掩羞,掩羞,水空流,和羞走。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换成千万缕,相思成柳,西湖成愁,长堤的孤影,水中落,雨中凄,谁来分忧?
问情,问心,几多清欢?几多穷思?穷极一生,只为心,爱情的真。爱情的泪几多悲,几多美?承受多少爱情的悲欢离合,纵横人间,风雨人生风雨城,落花卷地悴黄,一朝惊艳,一朝枯萎,无常的天,纯真的泪如潮水,起伏跌宕,终究看透。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莫怨莫怪,只是个心里的爱,表白。
他说,人走得多了,便成了路。心走的远了,不必追,由来缘散缘淡,何必殇怀离绪?相思绕城不必惊扰,墨里的玫瑰开得浓,字里的蔷薇浓香,画屏蝶翠,合卷深思,动人的情,感人的泪,恰相忆。相逢未期,深怀愁绪,浓浓的惆怅,彷徨墨香。青衣念经,只为超度。往日的情缘,蒋散。
托腮凝眸,遥看,瀑布观音如天来,清凌凌的溪水绕青石,那是舜的帝都,娥皇女英愁,梦郎。
唯美相思古风散文:相思化雨
清冷夜空,落寞的星子聚集纠缠在一起。唧唧虫鸣牵动我飘逸的情丝,思绪闲步在碧海青天之间。风儿调皮地偷吻月光的娇靥,树叶哗哗地诵读着岁月的诗行。不容漠视的情,固执敲打着我的心房,轻抚心之琴弦。
据说神的左手主破坏,右手主创造;因此,神一念间便可对人类恩怨情仇了如指掌。低头细细审视掌心错乱的纹,我无法分辨出哪一条是你我的宿命。爱上你,宛若于滚烫的苦咖啡中添加数枚莲心,不待冷却便猝然一饮而尽。顷刻间烫得心抽搐,苦到心酸涩,可除了独自承受,再也无有选择的余地……
清浅的风,不仅带来几许缠绵,也带来无尽的感伤。心随流星划过夜空,思念无边漫延。独立于夜的中央,将哀伤倾覆一地。湮灭所有幻想,惟余一颗执着无悔的心,为你静守在天涯两端。
雾霭沉沉浮生梦,晚风瑟瑟菱花愁。无语凝噎泪悄流,天涯明月两相守。闭眼感受,你一身素衫翩然而至。一言一笑的画面,醉了心,痴了情。似在云端,又若在身前,不知不觉中就走进了有你的世界。
我俩宛如两株生长绝壁的蓝莲花,倾尽一生亦只能彼此遥遥相望。在相同季节不同地点,我们一起盛开、枯萎;然后打包所有爱恨情愁,把自己寄还给大地。累世轮回中我们深信,此生相遇定是我们前世的约定,一起走过的日子便是真诚的见证。
梧桐深锁千秋情,茑萝浅绕万载爱。前世别卿痛断肠,今生相遇益惆怅。静默的心,荡漾着想念的涟漪。灯火阑珊处,有你儒雅俊挺的身姿。夜色幽深,碎语片片,苍白浅薄的文字诉不完无尽的牵绊。流淌指尖的思念,放飞这一季如水的情怀。
月满西楼柳扶风,人生几许客匆匆。年年皆把红豆种,岁岁杜宇断肠冢。时光荏苒,滴滴相思化作缕缕温情的云,飘向你幸福的方向,继而弥漫成雨。多少次蓦然回首,跌跌撞撞的脚步走不出你的世界。深深的爱恋,牢牢镌刻在心之最深处。
红颜皓首生华发,尘缘若梦枉嗟呀。我唤青天睁开眼,怎堪风刃摧娇花?如若爱是莲花,我想最美的爱一定是那清苦的莲心;那苦一直沁入骨髓,沉入心底,而后孕育出那朵美丽绝伦的蓝莲花。珍藏于心的情意,从不舍得与人分享,直至凝成一枚晶莹剔透的永恒琥珀。
丝弦声声心欲飞,夜影撩扰薄纱醉。轻浮梦碎随百草,何时能解相思魅?轮回千年的相思,化为天边那颗璀璨夺目的星辰。不绝的爱恋,交织成一张弥天大网;而我,就在那网之中央……
蓝色忧伤犀利的语言,缺乏艺术的对白……
一句话,一瞬间,一个无言,一个无语.然后,转身离去.
似乎这早已成为了一种习惯。
心中暗暗涌起对自己的深深怜惜。这种怜惜好痛,好酸,只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受伤的猫,用舌头舔着满身的伤口……
什么叫坚强?什么又叫软弱?
谁伤了谁的心?谁又冷落了谁的爱?
大概爱情就是这样的自私和跋扈,容不得三人行。爱情,且与尊严有关。越来越看不惯,那些男人给不了女人幸福却要去欺骗。爱情,是不是注定有了爱就会有伤害?是不是不想被欺骗的人就得不到幸福?如果,那么,我宁愿不要……
可是,又清楚的知道,没有如果.很多的偶然,叫做命运。
胡兰成曾经让张爱玲很低很低,但到最后她也没有回过头。我说你变了。难道和好的目的只是为了折磨?
他说难道你不知道我将你看的多么重要吗?
我说是的,我不知道,只知道心很疼。
他说伤口都是一样鲜红,忧伤都是一样BLUE.
我,哑然失笑。都说时光飞逝。其实时间一直都在,只是自己的心在变,情在变。人说抵挡不过时间,其实是时间抵挡不过我们的善变。
有人说,爱是一种不死的欲望。
我们都以为它是甜蜜的。结果换来尖利的痛疼,以此证明自己心还活着。
喧嚣的背后,暗暗疲惫着,心,似乎已经承受不了……
大概,世间的美好都是用破碎和回忆来体现它存在的价值吧。
泼墨成殇 红尘一梦笑苍生半部残卷,一杯香茗,任岁月荏苒,花落成阵,独守一纸墨染,游离在寂寞的边缘,悠然品茗静谧韵味。
柔柔的推开月下茜纱轩窗,一缕清风调皮的拂过面颊,惊碎了思绪,伸手,掬起一捧月色柔和,清唱一曲离殇婉约,肠断了谁抚的琴弦?
柳絮轻柔风前曼舞如诗,落红低吟缱绻滑过双肩,溅起一泓清泪,氤氲了谁的眼眸?
默听花语,兰馨梅幽,群芳妩媚的忧伤物语,嫣红了一季的芳菲;潇潇雨歇,妖娆的彩虹渲染着淡淡清愁,锦瑟年华似这一场烟雨,朦胧了涟漪无数。
红尘有梦,岁月迷离,闲词愁赋难为情,吟断刹那芳华,只落得伤心别有怀抱,幽禁了衣襟沾染的情殇;红颜弹指老,散了芬芳,公子泪如血,痴了流年;胭脂沾染灰,葬了花魂,宝剑折卷刃,断了豪情;情有千千结,化为纸鹤,寄去谁的思念?恨有幽幽殇,化为青灯,彻悟谁的菩提?几度春风花落去,淙淙流水逝缠绵,一种闲愁,一份恬淡,迟暮了岁月光环,幽然如伤!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如倾国,佳人难再得。”微风掠过,吹皱一池的莲瓣,信手采来一枝清荷,献给前世的采莲人,来世的寻寻觅觅,只为唤起你的记忆,延续前世的幽婉缠绵,柔若无骨的霓裳羽衣,再曼舞起满眼的迷离;下一世,我要把你温柔捧在手里,让你在掌心轻舞如燕,摇曳如诗的风姿,绝世而独立的容颜,倾国倾城,仿若跌落人间的仙子,回眸一笑百媚生,醉倒了过客无数,我在花中笑!
紫陌红尘,烟花易冷,听风吟清寒,岁月悠悠,为谁痴迷一生,将往事埋葬,悲伤放逐, 编织 一曲红颜易逝的挽歌,浅吟轻唱,黯然神伤;如果泪落,就让它慢慢滑过岁月刻痕,麻醉沉寂的哀愁;依稀,谁又与谁相依相偎在年轮,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谱写着幽美迷离的青葱诗篇,执笔花落,泼墨成殇!
彼岸花开,花妍叶落,染红了漫漫黄泉路,上穷碧落下幽冥,奈何桥前,那一碗忘情断爱的孟婆汤,可否不入愁肠,让你把我的容颜深藏,三生石畔籖画未了情缘,期许来生,再续未尽的缱绻缠绵,那时,我在桃花盛开的地方,守候你的翩然归来……
倚窗品茗,品岁月的苦涩,品生活的残缺,和淡淡的忧伤滋味;凝眸烟空,花瓣飞舞,扬起思念夜未央,咽一枚记忆苦果,把繁华抛却、快乐 收藏 ,对残月长叹,叹别愁萧萧恨无常,一帘幽梦,心字成灰,满纸相思泪,更诉与谁人听,更有谁人能解?
![]()
大诗人请进!
春寒细雨风未暖,
菡萏新蕊已映天。
绿叶轻浮碧水岸,
红蕊暗羞玉漪涟。
闲云潭影月自转,
物换星移立孤园。
一蕊足已艳天下,
何况似火满人间!
随便写的,你就随便起一个名字吧...
初中:严阵的《清荷》的原文
一直喜欢荷,和多数人一样,喜欢夏日清荷。它纤尘不染、宁静绽放,宛若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飘然于水面,那样的超然脱俗。是它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带给人们内心那一抹清幽。读了严阵老师的《清荷》,方所悟,我们不应该只停留于对清荷的欣赏。冬日残荷更是一种独特的美。
以下为原文。
自从北京下过第一场雪,我就一直思念着日坛公园那一池清荷。
记得,夏天那时候,它给我的是一个梦,一个粉色绿色和淡淡的青色濡染于一体的梦。没有风的时候,无数的粉色和无数的绿色,在水下阳光的间隙,形成了一点又一点一片又一片晶莹的多层次的令人无法言喻的静美。而当清风吹过或骤雨来临之际,它又会在坚挺而又柔韧的舞动中,将无数变幻莫测的缤纷色彩洒满池塘。每当这种时候,我便会感觉到:我面前的荷塘,不仅仅是一个荷塘。我面前荷塘里的荷花不仅仅是一池荷花,而是透过荷塘透过荷花,等待人们去发现去领悟的某些尚不为人知的东西。
因此,我每去一次荷塘,便陷入一片沉思中。
我越来越感觉到:荷塘中的每一枝清荷,它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每一个含苞待放的蓓蕾,都有着一个自己的故事:他们都有自己的日日夜夜,他们都有自己的朝朝暮暮,他们都有自己的霜痕和雨迹,他们都有自己的风节和情愫。
我越来越感觉到:虽然经历了阳光,深得阳光之明媚,但它并不张扬,并不招摇。虽然经历风雨,深知风雨之深浅,但它却从不陈述,从不倾诉。面对五光十色车水马龙的世界,它选择的仅仅是一种淡出的沉默之美。
有谁能真正懂得荷在沉默中给世人带来这种犹知未知的意念呢?在它香艳满塘时,有人便争相跻身于它的花间,掠它之红以红本身,有人更争相探身于它的叶下,借它之绿,以绿自己。也许正因为如此,几场秋风秋雨过后,昔日的荷塘边,便再也不见借助荷花之美去美化自己的那些季节的过客了。
也许正因为游人的疏离,所以,每一年雪后,我总会想着日坛公园的那个荷塘,我想亲眼去看看它繁华凋尽之后的那种美,我想看看它金色的荷茎上依然高高擎着的那些莲蓬,看看它在雪中构建出的那些孤高的姿影,看看虽然碧绿落去但却依旧恋着它的那一池清水,看看那些继远去的游人悄然而至的似乎正痛惜地护着它的那些温柔的微笑的残雪。我想,在这种时候,它一定会给我带来另一个梦,一个在世事沧桑中用强劲不屈的笔触书写着自我的那个梦,那个虽然萧疏于雪霜之下却照样保持着依然故我的灵魂的那个梦。一个坚信在未来的某些日子里,能够不负一池清水,重新以一个花团锦簇的世界使人重又耳目一新的那个梦。
几年过去了,重又秋风,重又雪后,我一直没有机会再到日坛公园。也曾通过匆匆驶过的车窗,从公园门口向里张望过,但却一次也没有见过荷塘的影子。
又是一年,初雪过后,恰逢天晴日明,我忽然想起我该到日坛公园去看看曾经把毕生芳华默默地倾注于早已将它忘却的忙忙碌碌的人世的那一池荷花了。可是当我终于如愿以偿来到那个荷塘边上的时候,出现在我面前的一切却不由使我深深地失望了。因为出现在我面前的这个旧时的荷塘里,除了一池清水和几点残雪之外,已经没有荷花的踪影了。
诚然,我所以选择这个时候来,并非是为了看荷的绿叶和红花,而是为了看看荷在雪中的景象。我想寻求美在被众人忘却之后却依然存在的那种美,那种常常容易被别人忽视但却在灵魂中依然坚守的那种超俗之美和那种超美之美。
一枝荷茎上擎着一朵花,一枝荷茎上擎着一团雪,这都是荷花之美,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美。但令我失望的是,我没有在日坛公园的荷塘里看到荷花的另一种美,我看到的仅仅是雪后荷塘里显得一片疏寂的水面上几片飘落的柳叶。
为什么整个荷塘里连一枝残荷都没留下呢?答案很简单:这是这里的园林工作人员过于负责的辛勤劳动的结果。为了保持公园的整洁,入冬以来,他们已经把所有的残荷都清除了。
此时此刻,我站在空空的荷塘边,静静地望着那一池清水,不由想到很多人生,很多世事,很多过去的人,很多过去的事,很多眼前的人,很多眼前的事。为什么我们还停留在只承认红花之美和绿叶之美的那个审美层次上呢?为什么我们还不知道那些历经风霜渐渐老去但却依然存在的残荷,那些依然伫立于风前,昂首于雪中,匍匐于冰下的残荷,也是一种美呢?
满池残荷,在雪中静静伫立,万籁俱寂中,这不也是一首诗吗?
满池残荷,在雪中静静伫立,黑白辉映下,这不也是一幅画吗?
满池残荷,在雪中静静伫立,不移不避,不离不弃,这不也是世上能够发人深思的一景吗?
我们应该知道:从盛开的荷到凋零的荷,它都在向世人展示着从外形之美升华到精神之美的整个过程。
我们应该知道: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美丽是不会因为岁月流逝而衰老的。
因此,我希望:当明年雪后,再来日坛公园的时候,我不但能看到雪,还能看到雪下荷塘独有的那种发人深思的美景。
一枝清荷是什么人
一枝清荷是一个热爱祖国,热爱毛主席,热爱毛泽东思想的80年后奇女子。我要向她敬礼,祝福她生活如意,同时鄙视第三军医大学校长。
一枝清荷:怎样历史地看待极右势力的粉墨登场
一枝清荷 翻开历史书,你希望去寻找什么?对清荷而言,我希望去寻找一个投影,一个过去与现在的结合点。我深信,只有抓住历史才可能抓住现在。历史的发展绝对不是一条直线,历史逻辑的展开,是无数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不外乎分为两类:进步的,革命的;倒退的,反动的。历史运动的真实轨迹也就是在这两大类因素中间不断地找到一个又一个平衡点。我们知道,当进步的因素不断战胜倒退的因素,量变不断积累,最终必然会产生质变,这也就是革命的胜利。 人类社会毫无疑问将沿着这样一条道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然而同样令我坚信的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倒退和反动的因素能够占据主导地位,使社会不断退化,从而走向自我崩溃和毁灭。这样一条路线,就是极右路线而推动这条路线的力量,也就是极右势力。想要通过历史来研究极右势力发展演变的规律,必须了解和研究这些极右势力政治上的代言人。那么问题就来了:历史人物当然不是白脸曹操红脸关公这样的简单,谁也不会在脸上贴出标签,告诉你他是左派或是右派。怎么样去分辨历史上极右势力的代言人?首先请不要妄自菲薄地轻视古人,尤其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世上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能被记恨至今的王莽,秦桧之流绝不会是什么好人。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虽极为重视通过历史来总结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但出于历史的局限性和现实中愚民的考虑,其中也必然包含着大量唯心主义特征。但因此就抛弃历史规律中所必然蕴含的相对真理,将这么一笔巨大的财富弃之如敝帚,不是无产阶级应有的态度。我们当然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历史现象,找寻隐藏在规律背后的社会与阶级因素。而由于某种观点与自己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相违背,就贸然去否定客观存在的现象和规律,这样做恰恰是把历史唯物主义主观化和庸俗化。 对于古人,我们不能脱离历史的局限性去苛求他们。虽然那个时候在老百姓心中没有阶级之类的概念,但是古代的劳动人民对于分辨谁奸谁忠,自有一套朴素而有效的法则:帮助地主豪强和贪官污吏欺压平民者,就是奸;锄强扶弱,保家卫国者,就是忠。那么很明显,奸臣自然就是坐视欺压与侵略,姑息养奸,甚至养寇自重的权臣。怎样用阶级的观点看待这种朴素的忠奸观?封建时代的朝堂之上,难道就是一洼死水,究竟存不存在阶级斗争与路线斗争?对于僵化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人,当然都是不存在的:因为既然朝廷代表的只是地主阶级的利益,仅仅只是镇压农民阶级的工具,那么即使有政治斗争,也只是统治者之间争权夺利的狗咬狗罢了。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自然无法理解儒法斗争背后深刻的阶级根源,自然也对秦皇汉武、武则天等有为君王的历史功绩选择性失明了。 凡是希望有所作为的皇帝,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代表中小地主和自耕农的利益。因为在封建社会,只有这两个阶层是最关心生产,最希望国家稳定。皇帝要维护一家一姓的统治,那么在抵御外族入侵和预防国内阶级矛盾激化这一点上,甚至与这两个阶层的多数人有共同的利益。而以自耕农为代表的平民,在和平时期面对地主豪强欺凌时,所依靠和幻想的对象也只有象征着“天理”的皇权。即使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甚至在多数农民心中所期盼的,无非也是一个能够抑制豪强的明君。对于这一点,马克思在其《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三日》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虽然如此,国家权力并不是悬在空中的。波拿巴代表一个阶级,而且是代表法国社会中人数最多的一个阶级——小农…因此,他们不能以自己的名义来保护自己的阶级利益,无论是通过议会或通过国民公会。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这种权力保护他们不受其他阶级侵犯,并从上面赐给他们雨水和阳光。所以,归根到底,小农的政治影响表现为行政权支配社会。”
中国历史上地主-农民这一对矛盾中,常常是地主阶级占据矛盾的主要方面:农民被逼到活不下去才造反,而恰恰是地主不受约束的兼并和欺凌将农民逼到了那一步。当一个新的封建王朝建立,由于旧秩序被摧毁,新的地主豪强力量相对皇权也非常薄弱,并且在借鉴了旧王朝覆灭的教训后会表现得比较收敛。而随着时间推移,土地必然不断向豪强地主集中,大地主豪强相对于统治阶级中的其他阶层,会具有越来越显著的优势。他们力量不断壮大并出于维护其利益的需要,必然要寻求政治上的代言人。而皇帝虽然是所有地主阶级的总代表,但由于有一套严格而独立的接班程序,并不总能成为专属于大地主大豪强阶层的代表和庇护人。况且,天心难测,依靠地主豪强上位的皇帝未必不会哪天将矛头对准昔日的盟友。 大地主阶级要实现其政治上强势地位,更有效的方式是全面掌握皇帝手下的行政体制即官僚集团;而要控制官僚集团为其服务,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扶植本阶级的官权代理人。比如汉初的三公、唐的仆射、明的大学士、清的军机大臣等。特殊时期,类似的职责也可能由诸侯、军事首脑、地方军阀兼任,如藩王、大将军、唐的节度使、明末的督师等等。在唐宋之前,地主贵族通过直接出面担任政府重要职位来实现其统治。最集中的体现,就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使政府的重要职位必须经过大地主的推荐认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结果保证了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豪门同样是政治上的世家。 惩于这个教训,隋唐时代开始逐步确立起科举取士的制度。这一变化是有利于中小地主和自耕农的。科举制度正式确立后,大地主阶级不再能简单通过自身社会影响力直接担任政府要职。可是,封建社会中,他们真的就甘心退出政治舞台了么?不,它一定会找到一个适当的方式。这种方式就是一套和科举制度并存的官场运作潜规则。 第一,无论历朝历代怎么倡导廉政爱民,官员的贪腐是禁不掉的。而且职位越高越重要,就越有可能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而在封建时代,人们一旦获得了大量金钱,首要的选择自然是买田置地,从而加入大地主阶级的行列;第二,在封建王朝末期,吏治日益腐败之时,想在官僚系统获得升迁,必然需要花费大量金钱疏通关系。而通常只有大地主豪强拥有这么雄厚的经济实力;第三,那些政治前途被看好的官场新人,如状元进士之类,往往成为大地主争相笼络的对象;第四,当官员推行的是一套反对地主豪强的路线,大地主阶级必然会动用手中掌握的一切政治资源进行阻挠,包括朝野清议、执行时的消极怠工、形左实右的假积极等等。 这一切,在地主阶级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斗争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当王安石的继任者推行的是一套拥护大地主阶级专政的路线,这也就意味着足以制衡皇权的官权的诞生。大地主阶级必然会动用手中掌握的一切政治资源来支持这条路线。一时间,权倾朝野者的指鹿为马,生辰纲,所向披靡,畅通无阻。官权代理人本人自然也是格外的权势熏天,贪赃枉法。 一旦大地主阶级彻底控制了官权,并且利用其压倒皇权。那么就再也没有什么合法的力量来阻止地主对农民的侵夺以及土地兼并。豪强地主们也就表现得格外荒淫无度,阶级矛盾将会愈发激烈,这一矛盾也就只能通过最激进的阶级斗争即暴力革命来解决。于是一个旧的王朝要么被农民起义推翻,要么被外族入侵。然后新的王朝,新的统治阶级崛起,开始一轮新的循环。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封建王朝的灭亡一定伴随着官权膨胀以至失去制衡。 奸臣豪强勾结所产生的破坏力,开国之君往往看得比较清楚。这是由于他们比较多的接触人民群众并且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开国皇帝往往也有力量并且也懂得抑制地主豪强的重要性,他们也会采取措施阻止豪强对于官僚系统的渗透。如果处理好皇权与官权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打击地方豪强势力,这个封建王朝往往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如汉唐明,都是在建国初期有效地打击了地主豪强,推迟了这一阶级全面掌控政权的时间,从而王朝本身获得了较长的寿命。反之,如果处理不好与豪强地主阶级的关系,官权凭借着豪强地主的支持在建国之初就能压制皇权,这样的王朝必然是短命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晋,司马炎在外戚集团的压力下,让弱智的太子最终登基,结果以外戚为首的贵族地主,在缺乏有效抑制的情况下,把骄奢淫逸发扬到极点。最终酿成“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的惨剧。明洪武废相事实上就是统治集团内部民主化的尝试,希望能够通过官僚的互相制约限制官权,但结果却是官权到了明末反而愈发集中。可见制度的革新并不足以阻止一个阶级的崛起。只要维持封建的生产关系,则土地必然是愈加集中到少数人手中;拥有大量土地的这一部分人,必然会利用经济上的优势,最终找到政治上施加影响力的方法。 需指明的一点是,东西方豪强地主在阶级性质上存在差异。在西方,早期的资产阶级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封建地主,因此这个阶级具有一定革命性,比如在英国早期民主革命时,贵族反对国王的战争也就具有革命的性质。而中国古代的地主豪强却一般不与资产阶级结合,相反却利用土地所有权和封建特权抑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鸦片战争后他们第一次正式地与资产阶级的结合,却结合成“宁予友邦,勿予家奴”的买办资产阶级。因此,对这一阶级不应抱有任何幻想。他们对劳动人民残酷剥削,对异族屈膝投降,是一个彻底的反动阶级。而中国皇权对大地主豪强进行剥夺和抑制,能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 为什么明知道奸臣掌权会导致亡国,但中国历史上类似的现象却层出不穷?古人对这个问题存在着一些非常唯心的看法,甚至认为国之将亡,必降妖孽。这一观点,看似荒诞,其实却包含着深刻的见解。我们的古人已经直觉地感受到,官权其实是作为一种标志或者工具而存在。官权膨胀腐化的背后,似乎存在着某种不可抗拒的天命。这种天命背后的推动力,其实也就是阶级斗争的发展和不断激化。看待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要抓住官权腐化的社会根源:官权背后,支配他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的真正力量,也就是官权的阶级基础。权臣在中国历史上,是官僚集团的代表,同时更是封建大地主豪强的代言人。权臣独大,和他背后的阶级因素密不可分。而一旦形成权倾朝野,他的阶级本性必然驱使他继续去加速矛盾的发展。因此,只要这一阶级继续通过土地兼并不断壮大,甚至只要地主阶级存在。他们就必然会在政治上找到符合自己需要的代言人,将阶级矛盾发展到极致,从而也就必然走向它自身的反面。 通过对封建社会政治格局的分析,我们也可以知道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局限性所在。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是举世闻名的,众多的农民起义不仅仅是针对贪官,而且是直接指向昏君!他们注重夺取政权,也提出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均田地”等进步的口号。但为什么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要么被残酷地镇压,归于失败;要么沦为野心家和政治投机者改朝换代的工具。这是因为,农民起义无论是反昏君还是反贪官,都没有意识到真正的问题是整个地主豪强阶级对土地的垄断性占有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阶级专政。我们不能苛求古人,农民阶级本身是不可能超越历史时期,自发产生出这样的阶级觉悟。因此推翻封建专制,必然需要有新的阶级出来领导。在欧洲,资产阶级领导了农民推翻封建专制的斗争。而在苏联和中国,则是无产阶级的领导完成了这一伟大的历史过程。而不考虑阶级因素,仅仅从唯生产力论的角度,自然无法解释我国宋明时期经济空前发展,却无法跳出封建治乱循环的原因了。 每一个封建王朝的末期,官权膨胀腐化所体现的必然是统治者最落后最反动最黑暗的一面。不进行土地革命这样彻底针对地主的阶级斗争,而仅仅只是夺取政权,那么改朝换代的故事必然反复上演。广义地说,官权独大未必是封建时代特有的产物。只要是阶级社会,只要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程度,而社会中最强势的那个阶级在政府中找到了它的代言人,必然会赋予他不受约束的权力。这一权力也将像历朝历代反复上演的那样,造就出权臣。而与农民起义类似,在资本主义社会,如果无产阶级仅仅只是争取所谓民主,或者寻求党派轮流执政,而不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资本家和资产阶级,那么即使能够侥幸毕其功于一役,胜利也只能是短暂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极右势力及其代言人还会回来的。而只有那个最革命最无私的阶级真正地觉悟,只有剥夺了被私人所占有的生产资料,建立公有制经济,让劳动者自己掌握生产,实施专政,官权腐化作为一种历史的必然产物才会有朝一日真正地走向它的末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