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印象中的南京怎样的?
关于南京,算是我去过数次的一个城市,可以说是给了我挺多的较好体验的城市,来说说我心目中的南京印象吧。
景色:
在景色方面,南京给我的感觉更多的是历史性的沉淀。除了闻名的夫子庙,中山陵之类,南京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夜晚的秦淮河。晚上去了夫子庙逛完街之后,去到秦淮河岸边,看着底下的游船,和岸两边的行人游客,晚风吹在脸上,闭上眼睛如同穿越时空感受古代时的秦淮河畔。
当然,南京的大路上上种满了的法国梧桐也是别样的一道风景线,我去过先锋书店,并在外面的路上走了一圈,路上的落叶飘散,很有异国风情。听闻南京的枫叶也是一绝,可惜尚未去感受过。
美食:
南京让我留下印象的,便是大牌档。大牌档不是广东这边的“大排档”,而是指在餐厅的内里,会请来几个唱曲的「大牌」,来表演供进餐的客人观看。坐在餐厅中间的唱曲家们有着十足的风骨韵味,唱腔也非常令我惊艳,可以说是挺具有特色的一个场所。
除此之外,还有锅贴,鸭血粉丝汤,盐水鸭等,都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文:
我在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待过,南京给我的感觉不同于一线城市的拥挤和忙碌,但同样具有着相同的活力。这是一座古老的六朝古都,也是一个迸发着新鲜活力的年轻城市。这两种韵味在它身上糅合呈现,再加上浓浓的历史人文关怀,是一个非常具有层次感的城市。
(图片引自网络)
说说你对南京这个城市的印象是怎样的?
南京这个城市的影响非常好,毕竟南京作为六朝的古都,文化遗产保存的特别好,
你对南京这座城市有哪些印象?
我在南京上了4年大学,其实对于南京的印象不是特别好,感觉南京的灰尘还是蛮多的,而且是一个比较老一点的城市,可能也是因为很多文化遗产吧。坐公交车不方便是真的,有的时候从浦口坐到市区里面能做一两个小时的公交车,而且我上大学4年就已经被偷了三四次手机了,这是一个小偷特别多的城市。
![]()
南京初印象,我去过的最大都市,你呢?
30多年的人生经历,我去过不少城市,回想起来我去过的最大都市是江苏南京,这座六朝古都给我留下了难以忘记的印记。
十多年前,我还是个小鲜肉,刚出校门,初入社会,第一次去南京给我的印象可以用3个词形容:好奇、新鲜、害怕,我是在新疆长大的,对于南京这座城市有着太多好奇的东西,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很多以前没见过的东西,感觉自己就是刘姥姥进大观园。
为什么会害怕呢?因为南京实在太大了,楼房太高、长江太宽、人太多、节奏太快,这些都是我以前没接触过的,所以会感觉有点害怕,不知道我将面临的是怎样的生活。
我坐的火车行驶在南京长江大桥上的时候,火车的速度那么快,我居然有时间看看长江风景,这说明长江很宽,大桥很长,桥下的江面有好多轮船排着队形,按航道通行,密密麻麻的,这是新疆长大的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场景,我能感受到南京这座都市远远强于新疆最大的乌鲁木齐市。
在南京吃饭也是令我震惊的,瑞金路口随便找一家路边小馆子,来一份汤面条,老板端上来的时候把我吓一跳,居然是用好大一个汤盆,比脸都要大,而且很深,这样的盆在我家可是过年的时候饭桌最中间摆放的那种大盆,而且价格好便宜,5~10元钱一份,根据素菜荤菜价格不一样,这个分量真吓到我了。
由于我那时候刚大学毕业,还是习惯大学校园的生活,所以有时间就会去南京的各大高校逛逛,顺便品尝大学食堂里的饭菜,还别说,好吃的太多了,很多都是我没见过。比如早餐就有麻团、糍粑、春卷、糖糕等这类小吃,这些食物我在新疆都没见过,即使有也不会像南京这样当包子油条一样的早餐吃。
还有就是在食堂打饭菜,排队打饭的同学都会说要一两米饭、二两米饭,打饭的师傅也会问你要多少米饭,这个我真的不懂,新疆没有按两打饭的习惯,我都不知道一两是多少,不同地域的生活习惯还真不一样。
还有就是馒头的叫法,我们新疆习惯叫馍馍,但南京这边叫馒头或者馍,而且他们把饼也叫馍,我刚开始在南京买馍馍,老板都愣了一下没反应过来是啥。类似的还有包包菜,就是卷心菜,也叫包菜,但我从小在新疆就习惯叫包包菜。
初到南京,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这座至今为止我去过的最大城市,还有很多故事留在我的脑海里,希望有机会写下来给大家看看,也算是给自己的经历留个纪念。
南京印象记这篇文章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
记叙的手法。
南京印象记这篇文章作者采用了记叙的手法,“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这是朱自清先生在《南京》一文中的话。
文章开头如下:“南京是值得留恋的地方,虽然我只是来来去去,而且又都在夏天。也想夸说夸说,可惜知道的太少。现在所写的,只是一个旅行人的印象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