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1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崆峒区旅游-平凉市崆峒区景点大全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10-9 00:0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mg][/img]
崆峒山
AAAAA
[img][/img]
[img][/img]
[img][/img]
   崆峒山是国家首批5A级景区,同时还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平凉市城西11公里处,东瞰西安,西接兰州,南邻宝鸡,北抵银川,为古丝绸之路要冲,自然景观奇险灵秀,人文景观古朴精湛,自古就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之美誉。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三次登临崆峒山,向广成子求教修身治国之道,秦皇、汉武亦慕名登临,司马迁、杜甫、白居易、林则徐、谭嗣同等挥笔题赞。景区面积84平方公里,其间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山水一色,有漓江神韵,既富北方山势之雄伟,又兼南方景色之秀丽。凝重典雅的八台九……[详细]

[img][/img]
南山生态公园
AAA
   平凉南山生态公园为国家3A级景区,是城南一道秀丽的“绿色屏障”,占地22公顷。公园充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紧密结合崆峒文化实施建设,打造出花园广场、音乐喷泉、浮雕文化墙、标志性建筑“玄鹤楼”等景点,以及自助采摘果园和玉兰园、樱花园、丁香园、银杏园、牡丹园、竹菊园六个名贵花木观赏园,成为市民人文养生和休闲健身的最佳去处。相邻的圆通寺不时传来诵经之声,更为公园平添了丝丝古香禅意。……[详细]

[img][/img]
太统山森林公园
AAA
   西来第一园--太统森林公园,位于崆峒区西郊3.5公里处,占地面积21.7万亩,属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是天然动植物园。景区森林覆盖率70%,木本植物33科90多种,草本植物3000多种,实用真菌20余种。生栖有金钱豹、梅花鹿、狍子、麝、锦鸡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0多种。主峰太统山海拔2234米,为平凉最高峰。山巅有太白庙、菩萨庙、龙王庙、天桥、石窟等,并有多种神话传说,是道教崇奉的青山圣地。自然景观独特,群峰环翠,万壑松涛,波澜壮阔。尤以夏日雨后放晴,有云雾蒸腾而起,笼罩山顶,状如巨形蘑菇,久聚不散,夕阳斜照,奇光异彩,景象蔚为壮观,古称太统屯云。……[详细]

[img][/img]
柳湖公园
AAA
   柳湖公园位于平凉市城区的中心,占地面积8.8万多平方米,合133亩,其中湖水面积32亩,是陇东著名的自然山水园林。柳湖始建于北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时任渭州太守的蔡挺引泉成湖,因柳树宜水,故处处植柳,枝高叶茂,翠色参天,故名“柳湖”。明嘉靖年间,韩藩昭王占为苑囿,并做了大规模的扩建,由明武宗敕赐“崇文书院”。清乾隆之后,又先后多次修葺,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改名“百泉书院”,后改为“高山书院”。同治初年,柳湖毁于战火。同治十二年,陕甘总督左宗棠驻兵平凉,再次修复,更名为“柳湖书院”,并题亲书“柳湖”匾额。民国十五年(1926年)改为甘肃省……[详细]

[img][/img]
中共平东工委机关旧址
[img][/img]
[img][/img]
   中共平东工委机关旧址位于崆峒区大寨乡关家垭壑和老北山。平东工委纪念馆以平东工委革命历史脉络为主线,以颂扬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为重点,全面反映平东工委的发展历程,展现在党的领导下,平凉人民在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英勇斗争史。 1926年秋,受中共北方区委指示,随冯玉祥国民军联军到达平凉的国民军联军政治部副部长刘伯坚,带领中共党员吴天长、冀明信等人,在平凉商场召集民众-,并创办《新陇民报》,宣传大革命的形势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组建工人总工会、青年学生联合会,整理国民党党务,成立“新文化剧社”在街头演出反帝反封建内容的文明剧,领……[详细]

[img][/img]
平凉市博物馆
[img][/img]
   平凉市博物馆前身是平凉地区博物馆,成立于1983年。几经搬迁,几经变更,到2002年,改名为平凉市博物馆。平凉市博物馆是一座中型的综合性历史文化博物馆,占地66000平方米,馆藏国家珍贵文物1万多件,藏量丰富,种类齐全,品位高是平凉市博物馆的一大特点。就藏品的质地类别而言,有石器、陶器、青铜器、瓷器、玉器、金银器、漆木器、玻璃器、壁画、皮影和字画等十多个种类,琳琅满目,无奇不有;就藏品文化类型而言,有新石器时代的半坡类型、马家窑类型、庙底沟类型、石岭下类型、齐家—常山下层类型和地域特色鲜明的安国式寺洼文化类型陶器,有“静宁七宝”美誉的齐家文化玉器,更有陇……[详细]

[img][/img]
龙隐寺
[img][/img]
   龙隐寺位于城西3.5公里处的龙尾山侧,依山傍水,占地约300亩。这里西接崆峒山,南望太统山,两山环绕,草木茂盛,环境优雅,亭院阁隐现其中,自古为消夏游览胜地。据《平凉市志》载,寺原名灵隐寺、兴教寺,始建于汉唐时期。以后明、清、民国等各代均有扩建。先后开凿洞穴5孔,有上佛殿、孔雀殿、左右配殿等建筑。龙隐寺之名,来源于唐肃亨下塌寺内的传说。相传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发生安史之乱,玄宗李隆基仓惶逃往四川,太子李亨从嵬(围)驿回军北上,通夜驰三百里至安定郡,庚子至乌氏驿,辛酉至平凉郡……李亨曾在灵隐寺内下塌。翌年7月,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南)称帝。因皇帝……[详细]

[img][/img]
广场山庄   广场山庄广场山庄是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的重点工程,为区委、区政府招待所,该工程由中国西北建筑总院在考察全国五星级酒店验收打分前十位的六个酒店的基础上,按国家五星级酒店标准,结合崆峒山道教文化的传统设计的。山庄西靠崆峒山,南临太统山,北傍泾河和崆峒风情大道,东距平凉市中心仅5公里。山庄内汇集了旅游休闲、度假娱乐、文化研讨、商务会议、住宿餐饮等多种服务功能,能够承办政务、商务、旅游等各类活动,总占地面积303亩,概算投资1.88亿元。山庄依照道教“八卦”脉络规划,总建筑面积4.48万平方米,总体布局分为六大块:即酒店公建区、客房住……[详细]

[img][/img]
崆峒古镇   崆峒古镇为了延伸旅游产业链,丰富旅游景点,经过多方考察和反复论证,崆峒古镇·问道驿站项目于2006年开工兴建。该工程距崆峒山6公里,距市区6公里,处在中心位置,东接广成山庄,南接平泾公路,北靠崆峒风情大道,总占地面积300亩,总投资1.5亿元,崆峒山管理局为实施主体。古镇整体设计为仿明清建筑风格,均为一至二层别墅式组群,相互对应,各具特色。四面城门创意性恢复了古平凉城门,其间道路纵横交织,流水环绕,景点景观镶嵌其中,既展示出崆峒文化的博大精深,又体现了南方园林的秀丽优美,把传统的人文景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保理念贯穿其中。古镇暖、通讯网络及电信宽带等基……[详细]

[img][/img]
天门生态农业观光园   天门生态农业观光园天门生态农业观光园位于平凉城区西郊天门塬,占地面积2450亩,其中西塬1100亩,东塬1350亩,是平凉市生态农业重点示范园区。近几年投资678万元,完成了梯田建设、水利设施配套和道路建设及林田林网等工作。为了建设城市生态大背景,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天门生态农业观光在原来建设的基础上,发展季节性果园,配套休闲娱乐设施,重点发展观光旅游农业。2005年,计划投资505万元,建成500亩中心区,包括桃园、李子园、梨园3个观光农业园区,新植优质果园310亩;投资360万元,修建1个2层和1个3层楼宇200平方米,配套附属设备,维修水利设施,购……[详细]

[img][/img]
清福山   清福山清福山位于崆峒区四十里铺镇东南塬畔,距城区20公里。山下为西兰、宝平、平镇3条公路交汇处,也是宝中铁路由南向西的转折处,为陇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地。清福山古木葱笼,清静幽雅,古庙错落,钟磬之声,远近可闻,向来为道教崇奉之地。山上有楼台殿阁60余间,道观僧院10余处,统称三宫四台七宝殿,且多石刻、壁画。1980年辟为自然风景区,建有三清殿、无量殿、雷祖殿、百子宫、三官殿、三圣宫、财神楼、药王洞、地母殿、三皇殿、五圣宫、太宝殿、灵官洞、山门、洪元桥等,处处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气势十分宏伟壮观。洪元桥下有洌泉,水甘甜,清澈见底,永不枯竭,遇到山洪暴涨,洪水绕……[详细]

[img][/img]
潘原故城
[img][/img]
   潘原故城位于平凉市崆峒区四十里铺镇曹湾村西南1.1公里。城东西长1500米,南北宽800米,面积120万平方米。城墙全部坍塌,仅存北墙一段,长18米,基宽6.4米,残高1--6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09--0.13米,夯窝呈圆形,断面有较多陶片。城址内有厚1米左右的瓦砾堆积层,内含汉、唐、宋砖、碗残片及少数子母砖。曾出土有宋熙宁、崇宁铜币及元代瓷器。《读史方舆纪要》载:“平凉府东四十里,本汉阴盘县,后汉因之”、“后魏置平原郡治阴盘,后周因之,隋初郡废,县属泾州。唐初因之,天宝初改曰潘原。”《太平寰宇记》载:“天宝八年(749)割泾州地的潘原县城为长方形……[详细]

[img][/img]
老林沟景区   老林沟景区老林沟景区位于崆峒区峡门回族乡西山和白家山两村交界处,东临平华路沿线,西接麻武乡,南依关梁马夫灵官,北连西山村市马掌社。因其境内林木繁茂,沟壑丛生且历史悠久而得名,是一处集自然奇特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花香四溢、四季如春的自然风景区。境内东西长而南北峡,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有丰富的草山和林木资源。境内栖息麝、豹子等动物10多种;有茶花、石榴花等卉20多种;有凤凰嘴、牛鼻子山、二郞担山等自然奇特景观10多处。尤其是元代石人像遗址是老林沟内最负盛名的人文和历史景观;有天然瀑布10多条;是人们休暇郊游的理想去处。……[详细]

[img][/img]
苏家台遗址
[img][/img]
   苏家台遗址位于平凉市崆峒区柳湖乡吊庄村西600米。是一处河南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与甘肃齐家文化共存的遗址。面积约2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3米,暴露有灰坑、白灰面居址。采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陶片为泥质和夹砂红陶,饰细绳纹,彩陶纹样有弧线三角纹、网格纹,器形有尖底瓶、碗、罐、钵等;齐家文化陶片为泥质、夹砂红、灰陶,饰绳纹、篮纹,器形有单耳杯、罐、豆等。另外,该遗址曾出土陶祖、陶网坠;石器有斧、纺轮、石球,此外还有骨锥。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庙底沟类型的分布、发展及其与齐家文化的相互关系有重要价值。……[详细]

[img][/img]
东沟遗址
[img][/img]
   东沟遗址位于平凉市崆峒区安国乡黑刺洼村西800米。包括黑刺洼和庙坪两部分,是一处齐家与寺洼文化共存的遗址。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0--3米,暴露有灰坑、白灰面居址、墓葬。采集的齐家文化陶片为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陶,饰绳纹、篮纹,器形有侈口深腹罐、高领折肩罐、鬲等。另有石刀、石斧、石凿、骨锥等;寺洼文化安国类型陶片为泥质和夹砂红褐陶,纹饰以绳纹为主,器形有高领罐、马鞍口罐、圈足豆、鬲等。另外,发现有铜鼎、戈、蚌饰。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齐家文化和寺洼文化的内涵和特征有重要价值。……[详细]

[img][/img]
安塬坪遗址
[img][/img]
   安塬坪遗址位于平凉市崆峒区四十里铺镇郿岘村西南150米。是一处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及周代文物并存的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4米,暴露有袋状灰坑、白灰面居址。采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陶片为泥质和夹砂红陶,饰细绳纹,彩陶纹样常见黑彩弧线三角纹,器形有钵、罐、尖底瓶等;齐家文化的陶片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有少量灰陶,饰篮纹、麦粒状粗绳纹,器形有罐、鬲等;周代陶片为泥质灰陶,纹饰多见绳纹,器形有鬲、罐,另有筒瓦。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甘肃东部古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价值。……[详细]

[img][/img]
十万沟—大阴山景区   十万沟—大阴山景区十万沟—大阴山景区位于崆峒山西南,泾河峡谷南侧,距城约20公里,麻武乡城子村境内。景区面积23.8平方公里,是我区天然林资源区和旅游风景区。这里融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与历史景观于一体,有大小沟峁溪谷近百条。山岩奇诡,丛木阴森,溪瀑激荡,深潭吐月,百鸟和鸣。据史书记载,昔日轩辕黄帝登崆峒问道时,曾将十万军马隐于沟内,石崖间“将军窑”、“藏军洞”、“击鼓窑”以及上“教坪”、“仓房梁”,“将官墓”、“仰驾山”等古遗址仍存。较著名的风景点有“虎跳崖”等景观。……[详细]

[img][/img]
延恩寺塔
[img][/img]
   延恩寺塔,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区东宝塔梁上。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正德十年(1515年)、天启七年(1627年)及1985年重修。该塔为八角七级楼阁式砖塔,石质塔基,通高33.5米,底座用长36.64米。第一层朝南开券门,门楣上方嵌有楷书“大明”匾额。从第二层起,四面开门龛,有仿木窗棂、围栏、斗拱。琉璃瓦盖顶为覆盆式,顶端立有小铁塔一座,形体与主塔相仿。2006年5月,延恩寺塔作为明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img][/img]
明代平凉宝塔
[img][/img]
   明代平凉宝塔位于平凉市城区,建于明弘治年间,为七级八棱锥状体仿木楼阁式砖塔,高27.54米,底部直径12米。其第一层南面有拱形塔门,上嵌“大明”石匾。经上各层四面有门和龛。出檐部分为砖雕斗拱,有云头花卉,上复琉璃瓦件,各角有曾头凤铃。圆形尖顶,上有铁铸宝刹。塔内设木结构楼板、楼梯,可供登临。整个塔体雕工精巧,绿瓦黄墙,金碧辉煌。登塔远眺,城区景色尽收眼底,是平凉城区主要风景之一。1963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景点位置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双拥路……[详细]

[img][/img]
瓦窑山遗址
[img][/img]
   瓦窑山遗址 位于平凉市崆峒区四十里铺镇下甲积峪村东南600米。是一处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及周代文物共存的遗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1.5米,暴露有陶窑、墓葬。采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陶片为泥质和夹砂红陶,主要饰细绳纹,器形有尖底瓶、钵、盆;齐家文化陶片为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陶,有少量灰陶,饰绳纹、篮纹、附加堆纹,器形有高领折肩罐、鬲、盆等;周代陶片为泥质灰陶,多饰绳纹,器形有鬲、罐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甘肃东部古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价值。……[详细]

全部崆峒区景点>>>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bike163.net/thread-31475-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