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1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衡南王氏宗祠-衡阳市衡南县衡南王氏宗祠旅游指南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9-27 00:26: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查看地图]
   ·衡南县旅游·衡南县文物古迹·衡南县十大景区·衡南县全部景区·衡南县特产·衡南县美食·衡南县地名网·衡南县名人  



[img][/img]
衡南王氏宗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衡南王氏宗祠
  王氏宗祠位于衡南县栗江镇大渔村,始建于北宋嘉裕六年(1061年),时称崇本堂,是我省保护规模最大、最完整、最具南方典型、最有艺术价值的明代风格古建筑。元代毁于战乱,明永乐时进行过大修,清康熙至光绪年间先后六次维修和扩建,原名“楚南第一家”,明永乐十二年(1441年),衡州知府史中奉旨改为“衡阳第一家”(清嘉庆乙亥年仲冬重刊)。全祠由正堂、左右祠阁五栋联为一体,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特点和风格,门联、柱联保留了明代尚书湛若水、曾朝节、清代状元罗洪先等贤达名流的书法真迹。
  根据《衡阳渔溪王氏创修祠堂纪略》记载,祠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1061),明永乐时复修。清雍正、乾隆、光绪年间历经维修。原名“楚南第一家”,民国29年(1940)再次修葺后改今名。
  祠为砖、石、木混合结构,石构较多。除屋梁是由木头拼装外,其余4根柱子和13条门框、门过梁、门坎,以及门厅、地面、台阶、踏步、水沟等,均用石料。建筑面积1462平方米,分前后两正屋,左右四横屋。前正屋为戏台,后正屋为看台,两者间距6.7米为天井,内两横屋3.8米宽的走廊,外两横屋为杂屋。前后正房为平房,檐高6.7米,内外横屋均两层,檐高6米。在装饰上雕刻彩绘甚多。石柱上雕有立体对联,其中有明尚书湛若水、曾朝节、清状元罗洪生等书法真迹和重要题刻。前正屋大门全用汉白玉制作,其过梁雕二龙戏珠。大门厅前的石狮、石鼓、门槛、门顶均刻有花卉。木料制作的下悬梁、照面梁、檐口板、天花板均雕出花卉图案,前正面顶棚装有多形状的八角斗,前后正屋顶棚装有斗圆形天花板,屋面封火山墙两端爪角翘飞。前正屋左右尚有两雨亭。
  该祠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工艺精湛,虽经几度重修和扩建,仍保持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特点和风格,十分可贵。
  1996年1月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29-5。  栗江镇  栗江镇位于衡南县南部,距离衡阳市区42公里,总面积131平方公里,一九九五年五月撤区并乡建镇。新的栗江镇由原来的栗江、隆市、檀市三个乡镇组建,辖43个村,5个居委会,600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48600亩,总人口62696人,是全县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乡镇。
  栗江东临松江乡,南涉湘江与常宁市隔江相望,西连近尾洲镇,北毗硫市镇。镇内自然条件优越,山清水秀……  详细++
下一景区:桐梓山工农游击队指挥部旧址
[以上内容由网友"
披狼皮的羊
"分享。]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bike163.net/thread-30796-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