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曾国藩文化公园(曾国藩墓)-长沙市望城区曾国藩文化公园(曾国藩墓)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9-7 00:02: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查看地图]
   ·望城区旅游·望城区文物古迹·望城区十大景区·望城区全部景区·望城区特产·望城区美食·望城区地名网·望城区名人  



[img][/img]
曾国藩文化公园(曾国藩墓)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清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初四日,曾国藩去世,终寿62岁。其弟曾国潢,子曾纪泽、曾纪鸿等从金陵(南京)扶柩回原籍湖南,五月下旬抵达长沙,六月中旬出殡,葬于南门外金盆岭南。两年后,曾妻欧阳夫人去世,曾纪泽遂将父亲改葬,与母亲合茔于善化县湘西伏龙山之阳,即今望城县坪塘镇桐溪村伏龙山南。
  曾国藩系糯米混浇铸墓堆,墓碑三道,主碑题曰:皇清太傅大学士曾文正公一品侯夫人欧阳夫人之墓,墓围直径5米,花岗石围:墓前古坪台50平方米;
  坪台东西石阙下通石级,沿桐溪寺墙而下,接曾国藩墓庐槽门。通道两旁原侍立石兽、石人,今仅存残迹。墓地正前有古银杏、罗汉松各两株,蓊郁茂盛。另墓地附近还有一倾圮神道碑,系李鸿章撰文,黄自元书法,大抵叙述曾国藩生平功绩,尤为珍贵。       
  曾国藩墓是典型清代皇室墓葬建筑风格,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曾墓凿山为陵,建筑宏伟,占地3000多平方米。墓葬坐北朝南,封土堆用糯米混碎瓷、砂等浇筑,外用花岗石砌,直径3米,墓围石砌,封土堆后有花岗石框边嵌祁阳石碑5通,主碑高3.5米,宽1.2米。石碑上阴刻4寸见方正楷字“皇清太傅大学士曾文正公,一品侯夫人欧阳夫人之墓”。二侧石碑饰龙凤行云图案,做工精细,栩栩如生,平台约60平方米,其下东西各立石阙一个,高3米,分别刻有“曾太傅墓西阙”、“曾太傅墓东阙”,石梯通道沿桐溪寺围墙而下,与墓庐槽门相连,通道两侧立有石马、石狮、石虎、石翁仲各一对,距墓庐300米处建有御碑亭,墓庐内立龟背石碑一通,碑曰:“太傅大学士毅勇侯曾文正公神道碑”,碑文系李鸿章撰、黄自元书。碑为花岗石质,高2.776米,宽1.08米。碑文楷书37行共2800字,记述了曾国藩生平史实,是研究曾国藩的重要历史资料。出碑亭有牌坊兀立。在墓庐与牌坊间遗有千年银杏、罗汉松等珍稀古树名木,树木葱笼,环境幽致。
  1、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其治学、治军、治家的思想备为后世研究,其墓葬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创建湘军,击败了太平天国,成为满汉第一臣;他提倡师夷长技,成为洋务运动之父;天津教案主和惹得一身骂名。正是这些使得后世对其评价毁誉参半,有人谓之中兴第一名臣,有人谓之刽子手、-贼、汉奸。但抛开历史政治的因素,曾国藩以一介书生攻池略地,其取得功绩令人称赞,其治军的战略有为后世借鉴之处,洋务运动虽是在镇压农民革命中萌芽,但他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轫,使中国由闭关锁国走向开放,使封建王朝开始出现新思潮。曾国藩备为后世推承、研究的尤为其治学、治家思想。其治学坚持经世致用,他既是古代儒学的终结者,又是近代儒学的开启者,其一生著述良多,后世将其著作编为曾文正公全集,曾国藩治家严谨,其子孙禀承他的教诲,多有出息。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其归葬之所因其人其事充满神秘,对海内外颇具吸引力,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2、曾国藩墓是遵清代皇室墓葬风格修建而成,墓葬本身雄伟华丽,具有极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
  曾国藩墓原状规模宏大,占地约3000平方米,坐北朝南,墓冢由糯米混瓷浇筑,墓围花岗石砌成,祁阳石墓碑五通,分主碑和附碑,主碑高3.5米,宽1.2米,上刻黄自元正楷:“皇清太傅大学士曾文正公、一品侯夫人欧阳夫人之墓”,附碑上刻有龙凤行云图案,做工精细,栩栩如生。墓正前方有60平方米的石拜台,东西各立石阙,石梯通道沿桐溪寺围墙而下与墓庐槽门相连,通道两边有石人、石马、石狮、石虎各一对,墓庐前有御碑亭,墓庐内有龟背石碑,花岗石质,高2.776米,宽1.08米。碑文系李鸿章撰写,黄自元书,字体楷书,记叙了曾国藩生平事迹。再往前奉旨而立有曾氏牌坊。曾国藩墓是典型清代皇室墓葬风格,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曾国藩墓位于长沙城西南15公里处望城县平塘镇桐溪寺后伏龙山上。清同治十一年(1872),曾国藩归葬于此,墓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墓冢为三合泥拌碎石混合封堆,上铺砌花岗石,呈半圆形,底径5米,残高2米。茔地以花岗石墙围护。墓后立碑三通,白玉石碑心,主碑高3米,宽2米,刻楷书碑文"皇清太傅大学士曾文正公一品侯夫人欧阳夫人之墓",计22字,附碑均为龙纹浮雕。墓前有拜台,祭坪约50平方米,东西各立石阙一个,分别刻"曾太傅墓东阙"、"曾太傅墓西阙"字样,石梯通道沿桐溪寺围墙而下,与墓庐相连,通道边有石马、石狮、石虎及翁仲各一对。原墓庐内立龟负青石碑一通,距墓庐300米处有御碑亭。今墓庐及御碑亭不存。
  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四,曾国藩遽归道山于两江总督任上。是日午后,他与长子曾纪泽散步于署西花圃,突发脚麻,被扶掖回书房,已不能言,端坐三刻溘然而逝。是月,清廷闻讣,辍朝三日,追赠太傅,谥文正。后灵柩运抵长沙,当年葬于长沙南门外之金盆岭。次年改葬于善化县平塘伏龙山之阳,即今望城县坪塘镇桐溪村伏龙山南,与是年仙逝的欧阳夫人合葬。
  墓地正前有古银杏、罗汉松各两株,蓊郁茂盛。墓地附近之桐溪寺古称兴国寺,为唐代振朗禅师创建。该寺掩映于绿树丛中,建筑宏伟,楼阁玲珑,三道大门,宽敞明亮,为唐代名刹。不久,寺毁,至宋复建,名曰伏龙庵。寺周有八景:盘龙松、集贤桥、象王岭、谈经石、狮子峰、桂花井、金盆岭、万寿亭。至明末,寺又毁。清代,经天岩应适禅师募缘重建,改名桐溪寺,因山后桐林茂密、寺前流水潺潺、山清水秀、环境幽雅而得名。鼎盛时期,桐溪寺有房100余间,香火缭绕。民国以后,寺庙日渐凋零。
  墓地曾于20世纪50-60年代遭到损坏,1980年代遭到盗掘,御碑亭、墓庐被毁坏,麻石构件被当地农民移作他用。1992年望城县文物管理所在当地成立了曾国藩墓保护小组,1993年曾国藩墓先后被列入望城县文物保护单位和长沙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列入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其墓园自1998年开始规划修复,第一期修复工程从2000年初开始于2002年完工。
  墓园距坪塘镇中心区约4公里,距离长沙城区潇湘大道、绕城高速、岳麓大道三干线主匝道约为2公里。
         
                 
  地址:长沙市望城县西北靖港古镇内  曾国藩 (1811~1872)  曾国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人。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中兴名臣」之一,也是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现属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道光……  详细++
下一景区:荷叶亭
[以上内容由网友"
wzh669
"分享。]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bike163.net/thread-28358-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