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滇越铁路 推荐1
[img][/img]
滇越铁路(滇段)始建于1903年,1910年建成通车,是中国第三条铁路,也是中国和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铁路工程之一。就是在今天,仍然堪称中国铁路乃至世界铁路发展史中最珍贵的活文物、活标本和活化石。滇越铁路的轨距为1米,比现在国内通行的准轨窄43.5厘米,故又称为“米轨”,是中国现存最长的一条“米轨”。全长854公里,其中滇段465公里(又称为昆河铁路),越南段389公里,但滇段工程远比越段要复杂得多,所付出的代价更是修筑越段所无法比拟的。在长仅465公里的线段上,就跨越金沙江、珠江、红河三大水系,跨越亚热带干湿分明的高原季风气候、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热带山地季风雨林湿润气候三大气候带,穿越12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全线80%的线段在崇山峻岭间穿行,共有桥梁425座,隧道115座,占全线总长的36%,几乎是平均3公里1个隧道、1公里1座桥涵。海拔从河口镇的76米到昆明呈贡水塘站的2030米,高并达1954米。其中倮姑至白寨间44公里的区段,海拔高差竟达1242米,平均坡度达千分之二十,这在当时世界铁路修筑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修成之际,因其险峻卓绝的设计和浩大的工程,滇越铁路在当时被英……[详细]2、可邑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可邑小镇)
AAAA
推荐2
[img][/img]
可邑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可邑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城北方,距弥勒县城21千米,距石林风景区40千米,辖区面积32平方千米,海拔1930千米,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境内奇峰异石林立,树木繁密,山峦叠嶂,森林覆盖率达80%。可邑村不仅是阿细跳月发源地,还是阿细创业史诗《阿细先基》最盛行的地方之一,是彝族文化的典型代表。阿细跳月、阿细祭火、阿细斗牛、阿细摔跤是可邑村旅游特色活动项目,古老纯朴的阿细婚俗、民风民俗和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能使游客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邑民俗文化生态村,意为吉祥之地。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的红河州弥勒县城北端,地处东经10305,,北纬2402,。可邑村距省府132公里,距昆河公路5千米,辖区面积32平方千米,海拔1780米,属于封闭型岩溶发育的高山地区,呈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奇峰异石与多种植被相处共生,山林面积1920亩,森林覆盖率达80%。可邑村1564亩耕地被嶙峋乱石分割得零零碎碎,人畜饮水靠家庭水窖,主要经济收入靠种烟和核桃为主,这里聚居着彝族阿细支系188户718人,2011年旅游收入150万元,接待游客25000人次。2011年人均收入5800元……[详细]3、建水文庙
AAAA
[img][/img]
推荐3
[img][/img]
始建于元代,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云南建水文庙,以庙为学,是开启建水教育先河,兼有祭祀孔子和推广儒学功能的礼仪性建筑。其祭孔仪式分为巡游、迎圣和祭祀三部分,把展示祭孔的盛大历史场面与地方特色结合起来。内有一殿、二庑、二堂、二阁、三祠、八坊,相互对称,矗立于苍松翠柏之中。庙内有一个椭圆形大池塘,名叫“学海”。正殿先师庙,为明朝重建。殿周有20根大石柱,每根高5米,重约万斤,用整块青石雕成,其中两根有镂空雕刻的巨龙盘绕。屋顶全铺五光十色的琉璃瓦。正殿大门的22扇屏门上,雕有近百种飞禽走兽,工艺极精细。地址: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临安路268号?类型:古迹历史建筑等级:AAAA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电话:0873-7661575开放时间:08:00-18:00。门票信息:文庙、朱家花园和燕子洞联票133元/人成人单独门票:60元,儿童票:30元交通到达古城交通【古城内交通】古城内可步行到达……[详细]4、哈尼梯田
AAAA
[img][/img]
推荐4
[img][/img]
哈尼梯田红河哈尼梯田是红河南岸哀牢山脉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特殊地理气候,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开垦的上百万亩农业生态奇观,它既是人文景观,也是自然景观,是民族文化与自然生态巧妙结合的典范。红河哈尼梯田历史悠久,仅文字史料记载就有1300多年的历史,中国明代大农学家徐光启将其列为中国农耕史上的七大田制之一;红河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金平等县,具有令世人震撼的历史、科学、美学和实用价值。以耕作梯田著称于世的哈尼族,其农耕生产生活过程中用水的独特方式,对森林的深刻崇拜,以及节日庆典、人生礼仪、服饰、歌舞、文学均以梯田为核心,处处体现着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特点。哈尼族与其他各民族平等相待,和睦共处,亲如兄弟。这种人与人和睦相亲的特点,也是红河哈尼梯田一道靓丽的人文风景线。地址:红河州红河县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详细]5、建水朱家花园
AAAA
[img][/img]
推荐5
[img][/img]
建水朱家花园景区位于建水古城中心翰林街中段,是清未光绪年间朱氏族人耗时30余年建造的一座百年历史私家毫宅,整座建筑坐南朝北,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其中房屋建筑面积五千多平方米。有大小房舍214间,天井42个。其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置,为当地“三间六耳三间厅附后山耳,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传统民居并列联排,又变通组合而成的大型建筑群体,主体建筑分为内宅院、宗祠、后花园。宅院内宗祠、绣缕、商铺、水榭、花厅、池塘、竹林一应俱全;院落纵横有道,房舍鳞次栉比,厅堂布局巧妙,空间景观层次丰富;门窗枋板、柱础栏阶,无不精雕细镂,文气盎然,被誉为“滇南大观园”。它既有皖南民居的精致,晋中大院的气派,又有苏州园林的灵秀,融汇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精彩,门、窗、檐、梁、柱、础、栏、屏精美,一步一景、步移景换。走进这座大宅院,一个大家族的历史,仍在车马喧哗的都市里静静的展示着往日的辉煌。建水县朱家花园景区是建水古城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的一个下属旅游景区,由建水县朱家花园景区管理有限公司经营管理。1990年12月,建水县人民政府对朱家花园进行初步维修后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1998年被列为“99昆明世博精品工程……[详细]6、湖泉生态园
AAAA
推荐6
[img][/img]
湖泉生态园湖泉生态园占地面积达2000亩,是弥勒县城市建设和旅游总规中“一廊、一区、三带、三园”结构中的第一园,总体规划共有7个水面、5个景区。7个水面水域面积达1300余亩,蓄水200余万立方米,生态覆盖面积达90%。其功能除增加空气湿度、提高城市绿化率、提升城市空气质量外,还形成了近似天然环境,供人们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这也是近年来弥勒基础设施建设向生态环保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弥勒人自己打造出来的一件的佳作。整个园区湖光山色,绿草茵茵,树木成林,景色宜人,园区内人来车往,特别是“银沙滩”一带游人如织,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园中有天然温泉,池子不深不浅,人仰面躺下刚好,最适合“泡”,游人可享受真正意义上的闭目养神,悠然自得。在这里,或趟着温泉,或悠然躺卧,或读一本好书,或品一杯云南红,冥想中,感受弥勒佛祖的顿悟……地址:弥勒县城……[详细]7、团山民居
AAAA
[img][/img]
推荐7
[img][/img]
团山民居团山民居位于建水县西庄镇团山村,距县城13公里,是建水的历史文化资源景点之一。团山张姓始祖,于明朝洪武年间(1390~1406)由江西侥州府鄱阳县贸易入滇,定居团山,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大家族。清光绪年间,村里的一批人走出家门,到个旧开发矿业,挣得钱财,便回乡建盖豪宅。以此光宗耀祖,辉耀门庭。现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有15处。古建筑7处,包括寨门3座、寺庙3座、宗祠1座。总占地面积18384.5平方米,建筑面积16158平方米。整个民居建筑群的民居形式多样,占地不等,规模不同,大小不一,但都以其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丰富,外雅内秀的各式民居建筑凸现出滇南民居建筑的典型特征。这些民居,木雕、砖雕、石雕艺术品遍布于房屋的梁檩枋拱、门窗隔板、雀替栏楣、槛墙花砖、石缸柱础、束腰(须弥座)石雕等构件上,其形式多样,图案繁多,雕刻精细,风格不一,各具特色。书画彩绘同样是团山民居建筑装饰的一大特点。据统计,团山村民居建筑中,有书法作品2977幅,绘画作品2617幅,书画作品合计达5594幅,其书体全面,画风劲朗,内容丰富,构图严谨,简炼活泼,布局不拘。团山民居以其精湛的木雕工艺和民间装饰艺术凸显滇……[详细]8、建水燕子洞
AAAA
推荐8
[img][/img]
建水燕子洞位于建水县以东20余公里的泸江河谷中。洞分两层:上洞巨大,开口处为一已崩塌的落水洞,内部为厅状溶洞,洞内簇立石笋、石柱、钟乳石等。洞内原有一座三层楼阁,楼间一树穿堂而过,称为一箭穿三楼,后遭破坏;下洞高十余丈,洞顶密集钟乳石,沪江流入洞内的暗河段长七八公里。洞内光线阴暗,有众多燕子栖息,故名燕子洞。洞外多桃李树,春季群花竞开,为岩洞增色。夏季入洞清凉爽适;隆冬则暖气充溢,亦为燕子洞一大特色。沪江流出建水坝后,进入石灰岩山地中,河水时隐时现,形成众多的地下溶洞、暗河与地表河相互交替的现象。燕子洞以古洞奇观、春燕云集、钟乳悬匾、采燕窝绝技等独特景观著称于世。洞外古树名木于绝壁陡崖之间,3万多平方米的自然林地,枝繁叶茂,有数十种鸟栖息。洞内外岩壁上巢居着数十万只白腰雨燕,燕子洞因此得名。每年春夏期间,群燕飞来,如万箭齐发,数十万燕子出没其间,呢喃之声不绝于耳,燕声和着水声,在洞内共鸣,汇成一曲声震山谷的溶洞交响乐。燕于洞成盛产燕窝,是滋补美容养颜之珍品。每年8月8日为建水燕窝节,当地农民徒手攀登上50多米高、450米长的洞顶,在钟乳丛中采集燕窝,惊险的场面令人惊心动魄。现燕子洞每天……[详细]9、阿庐古洞
AAAA
推荐9
[img][/img]
被誉为“云南第一洞”,距昆明200公里,位于泸西县叹公里处。又名泸源洞,阿庐古洞是一组奇特壮观的地下溶洞群,即地下喀斯特地貌,与石林景观相似,石林在地上,阿庐古洞则在地下,它是亚洲最壮观的天然溶洞穴之一。“阿庐古洞”为彝语,意即“前面有平坦草地的虎洞”,系宋元时云南“三十七蛮部”之一“阿庐部”的穴居点。景区由泸源洞、玉柱洞、玉笋河组成,全长3000余米。洞景古、奇、险、绝,洞内的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石帘、石瀑、石花千姿百态,几乎具备了地质岩溶学所定义的所有景观,且各具形象,诸如彩霞迎宾、古莲倒悬、幽谷神钟、古龟望月、魏王点兵、天造神物等等,维妙维肖,非造化之功不可为。洞中暗河玉笋河中生存着神秘的透明鱼。其鱼无眼,身体透明,骨骼内脏清澈可见。传说阿庐山的唐神仙曾在此吃鱼,随手抛鱼骨于水中,并风趣地说:“活去吧!”鱼骨果真见水即活,摇尾而去。阿庐历史悠久,虽远离中原,但却吸引了一代代文人墨客的目光。汉代的文学巨匠左思在其《三都赋》中曾有“漏江伏流溃其阿”之语,说的就是阿庐。明代大地理学家、旅游家徐霞客的足迹也留在了阿庐的热土上,他曾两度进阿庐古洞观瞻,并为之惊叹,写下了留传千古的美文……[详细]10、元阳哈尼梯田 推荐10
[img][/img]
元阳哈尼梯田地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这一景观构成了千奇百态变幻莫测的天地艺术大交响乐,成为举世瞩目的梯田奇观。元阳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及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7万亩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元阳县境内全是崇山峻岭,所有的梯田都修筑在山坡上,梯田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间。以一座山坡而论,梯田最高级数达3000级,这在中外梯田景观中是罕见的。元阳哈尼梯田主要有3大景区:坝达景区包括箐口、全福庄、麻栗寨、主鲁等连片14000多亩的梯田,老虎嘴景区包括勐品、硐浦、阿勐控、保山寨等近6000亩梯田,多依树景区包括多依树、爱春、大瓦遮等连片上万亩梯田。如此众多的梯田,在茫茫森林的掩映中,在漫漫云海的覆盖下,构成了神奇壮丽的景观。这些景区就是目前准备申报世界遗产的核心保护区。元阳梯田分布较广,除了上述三大景区以外,还有大坪乡小坪子梯田,逢春岭乡尼枯浦梯田、老曹寨梯……[详细]
全部红河州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