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河源市龙川县十大旅游景点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8-20 20:00: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龙川霍山风景区
AAA
推荐1
[img][/img]
  霍山风景区位于龙川县内中部,是广东七大名山之一,是省级森林公园,是国家AAA级旅游区,以险峻的丹崖赤壁和奇岩秀石而早已闻名遐迩。相传,远古时代,这儿没有大山,后因当年的女娲补天时,将剩下的一点沙浆,撒落人间,刚好落到霍山,故使霍山呈现出悬崖高耸,绝壁万丈,横空屹立,怪石嶙峋、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的奇特山峰。霍山昔日不叫霍山。后来,楚汉相争,天下大乱,著名学者霍龙的祖先自吴迁越,世居龙川,隐居霍山。汉高祖在位时,曾令请霍龙出山任职,但霍龙无心于官场,乃曰:“龙川者,龙之生地也。龙若离川,莫若赐死”,婉言谢绝,隐居霍山,著书立说,传播文化,开导乡人,后功成仙去,名传于世,时人感其恩泽,将此山命名为霍山。霍山名胜颇多,有险峻峰峦三百七十二,著名者有四十八峰,二十七岩,八大洞府,十一泉池。真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峰峰有异态,处处呈奇观。故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高僧道士,纷至沓来。晋葛洪在此-,唐玄宗为僧时曾到此游,宋蓝乔在此成仙。每值雾时,则见云烟在下,峰露石尖,隐见天表。若置身此地,但见云在下,峰在上,脚下云烟往返,忽上忽下,云缠雾绕,急聚急散,气象万千,恍若登临仙山琼阁,真可谓是只有天……[详细]2、水坑生态旅游娱乐区
AA
推荐2
[img][/img]
  水坑生态旅游娱乐区,是国家级AA旅游区,距龙川县1公里,-茫茫,山泉潺潺,风光如画,鸟语花香,环境清幽,景观迷人。素有“世外桃源”之称。是访古觅幽的好去处。每天前来观赏的游客,络绎不绝。有位诗人盛赞水坑曰:“绿色生态水坑游,森苍林莽清泉流;天外来客卫星罩,希世珍宝仅此有;空气罐装可出口,鸟语花香景清幽;移步换景画中行,到此一游增益寿。”水坑生态旅游风景区是以自然生态为依托和独立的创意,开发建设成为颇受人们钟爱的游乐休闲圣地,被誉为城市人的“世外桃源”。进入水坑,就似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使您变得年轻,忘却了烦恼。景区内青山滴翠,一片绿海,方圆50平方公里内绝无污染,让人陶醉。这里鸟语花香,空气清新,令人留连;清澈甘甜的溪水,惹人顿足,清得可见鱼虾追戏,甘得沁人心脾。景区内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蕴藏着神奇的故事传说,到处是独立的摩崖石刻。主要有:“栈云观廊”,“卓峰传奇”,“万绿麒麟”,“清溪猎奇”,“碧池赏美”,“登高访古”,“景阳揽胜”,“观音寺庙”等八大景观;还有“娱乐中心”、“三潭印月游泳场”等参与性游乐场所,是人们远离喧嚣闹市,游览观光、游假休闲、返朴归真的最佳去处。……[详细]3、佗城东山寺
[img][/img]
推荐3
[img][/img]
  “首营古寺在东山,底事钟鸣向暮间;一百八声声响后,僧人从此锁禅关。” 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被贬谪惠州到龙川游玩,在尽兴游览东山寺后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东山寺,座落在龙川佗城镇东瑶村,面向嶅山与东江,背靠东山岭,因此取名为“东山寺”。它始建于隋朝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寺。东山寺大门正对着东江,一幅“山壮秀色迎宾客,寺院钟鼓念弥陀”的金色对联雕刻在大门两旁,尤显古朴而庄严。沿门而进,可见寺内种植着柳树、松柏等植物。东山寺是个三进院落四合院,建筑为硬山顶式,面积达500多平方米。寺内分别设有三宝殿、观音殿两个拜殿,二殿均设有两根粗而稳的门柱。三宝殿上摆放有如来佛祖、弥勒佛祖等五个栩栩如生的神像;观音殿的中间则摆着1个观世音,旁边也有近20个神态各异、活灵活现的神仙。寺内的门梁、屏风皆雕龙刻凤,精雕细琢。据该寺的看管者刘伯告知,几年前,在观音殿的前方摆放着一个洪钟与暮鼓,后来被人偷走。每当早晨敲钟、傍晚击鼓之际,方圆十里均可闻得晨钟、暮鼓之声。东山寺背靠郁郁葱葱、古木参天的东山岭,面向江风习习、江水细流、碧绿平静的东江,每当夕阳西下,僧侣上香诵经,暮鼓鸣响,百鸟归……[详细]4、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老隆福建会馆)
[img][/img]
[img][/img]
推荐4
[img][/img]
  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即福建会馆,位于龙川县老隆镇华新居委会华新路39号。建于清代的福建会馆,坐东南向西北。为清代在龙川县的闽籍商人投资兴建的同乡会会址。三进院落式布局,灰沙夯墙,硬山顶,灰瓦屋面,灰沙地面。面宽15米,深38米,建筑面积570平方米。大门前檐二石柱,青麻石质门框、门槛、门礅,木门页。中厅抬梁式结构屋架,十五架。上厅前部有轩廊和石柱。会馆建筑设计精巧,雕刻精美,古色古香。福建会馆位于龙川县老隆镇华新路39号,建于清代,为闽籍商人同乡会会址。土木结构,三进院落式布局,总面宽15米,总进深38米,建筑占地面积570平方米。2011年龙川县委、县政府为打造红色旅游,投入600多万元维修了福建会馆主体、完成了革命史迹陈列布展和会馆周边控制地带内民房的征地拆迁以及兴建了龙川解放广场。福建会馆内雕梁画栋,具有较高的建筑历史艺术研究价值。同时具有革命纪念意义,1923年澎湃两驻该馆营救农会干部,1925年为东征军左路军的指挥部,1941年为香港文化人大营救的中转站,1949年6月1日龙川县人民政府在这里成立。据《中共龙川地方党史》记载,“福建会馆”曾是我党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活动……[详细]5、黄强故居
[img][/img]
推荐5
[img][/img]
  黄强故居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镇水贝村下围。建于清末民初,坐西北向东南,三进二横,客家方型屋,正屋上七下七布局,横屋前后部有角楼(四层)。总面宽42.2米,总深30.4米,建筑占地面积1283平方米。黄强(1888—1972),男,字莫京,生于广东省龙川县老隆水贝村。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第一期炮科。后留学英、法等国,习工、农、航空等专业。通晓日、英、法语。“二次革命”失败后被袁世凯通缉,-海外,1916年,回国参加讨袁军。尔后发起组织广东青年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任广东检学会会长。投效孙中山参加国民革命后,深得孙先生器重,曾先后任大元帅府航空处处长、虎门要塞司令、粤海关总监。任广东工艺局局长时,创办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专科学校,并兼任校长。抗战暴发复从戎,聚粤军将领麾下,出任十九路军参谋长(后擢授中将衔)。淞沪战役后,为纪念与褒扬为国捐躯的十九路军将士,捐出于广州沙河的私家狩猎场,建十九路军坟场。其间,-曾借蒋介石与黄强有同学兼袍泽之宜,欲策动黄强脱离十九路军。黄强不受其诱,坚定地与蔡(廷锴)、陈(铭枢)将军一起,参与了-进步势力的抗日反蒋运动——“福建事变”。1933年11月2……[详细]6、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img][/img]
推荐6
[img][/img]
  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广东省龙川县回龙镇的大塘肚村,一九二九年三月在此旧址成立“闽粤赣边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领导边区人民开展革命斗争。旧址内,陈列了古柏同志铜像和《古柏同志讲课场景图》、“过好‘五关’”和执行“十条守则”两块石刻,悬挂了精心制作的《革命旗帜大塘红》、《山歌唱红“五兴龙”》、《建章立制廉为公》、《苏区干部好作风》、《中央关怀记心中》、《苏区革命建奇功》和《苏区精神世代颂》共计16块展板、2.3万多字、30多幅图片。通过上述展板,图文并茂地重点再现古柏、刘琴西等革命先辈以及苏区干部的革命情怀,重点介绍毛泽东、彭德怀、古柏、刘琴西等革命先辈在龙川指导革命的史实资料,以及苏区教育劝导、制度建设、监督检查、严惩腐败等方面的措施,阐述了苏区“过好‘五关’”和执行“十条守则”的廉政理念以及厉行节约、讲求实效等方面一系列我党早期比较成熟的廉洁从政理念和创举,展示了苏区领导干部官兵一致、没有报酬、勤俭节约、廉洁奉公,与民同甘共苦的良好作风。此外,还介绍了李同军等龙川籍老红军的坚定革命信念、“三次拒官”革命廉洁事迹。1929年1月,为配合毛泽东、朱德率领的江西井冈山红四军主力分兵闽粤……[详细]7、魏南金故居
[img][/img]
推荐7
[img][/img]
  魏南金故居位于龙川县龙母镇永光西和岭村。建于清代,坐北向南,为三进二横布局,砖瓦结构,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现基本保存完好。魏南金(1914---2001)年,龙川龙母镇永光西和岭村人。1934年,在广东省立一中(今广雅中学)读书。1936年8月参加0领导的地下学联走上革命道路。1938年冬在龙川加入00,仁0永和支部书记。尔后,先后任0龙川县委常委兼宣传部长、龙川中心县委常委兼青年部长、广东省委书记张文彬的秘书、南雄中心县委书记和特派员、北江特委副特派员兼组织部长等职。1944年初,为开展粤北敌后抗日武装斗争,恢复党组织活动,魏南金赴桂林寻找0组织。时因广西党组织受破坏,与党联系中断,遂参加由田汉领导的抗日“文抗队”及暂在广西某中学任教师作掩护。1945年8月奉0广东党组织指示回粤,参加北江特委书记黄松坚主持的会议,决定建立粤桂边游击根据地,并决议魏南金为粤桂边特委常委兼管广西桂东地区党务。1946年8月魏南金回广东工作,任0连连阳中心县委书记(连县、连山、阳山三县)。同年12月他参加方方、林平在香港召开的广东区党务扩大会,决定恢复广东武装斗争。1947年3月受党组织派遣到九连地……[详细]8、萧殷故居 推荐8
[img][/img]
  萧殷故居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佗城镇新渡村竹园里。建于清代,原建筑已改建,现仅存右横屋后一角楼(3层)。面宽5.5米,深5.5米,占地面积25平方米。灰沙夯筑墙体,硬山顶,灰瓦屋面,青砖地面。角楼高三层,约12米。木楼棚、木楼梯。角楼每面对外都设有圆形或葫芦形枪眼。萧殷(1915-1983),原名郑文生,龙川县佗城人,少孤家贫,初中毕业后再佗城小学任教,并从事业余写作,先后以肖英、何远、黎政等笔名发表短篇小说30余篇。1936年弃教往广州就读艺术学校,参加“广州艺术协会”,发表多篇杂文,投入抗日-,后加入0领导的“上海防护团”任战地记者。1938年,从武汉辗转到延安,就读鲁迅艺术学校。同年加入中国0,任延安中央研究所文艺研究员和中央艺校教员。1939年调张家口任《新华日报》编委。抗战胜利后,历任张家口《新华日报》编委、《晋察冀日报》编委兼副主编。国共“和谈”期间,在北平主编《解放三日刊》,并兼新华社北平分社采访部主任。解放后,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报刊编辑、文艺教学、文艺理论方面,先后担任《文艺报》主编、《人民文学》编辑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青年作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文学讲习所……[详细]9、龙川考棚
[img][/img]
推荐9
[img][/img]
  所谓考棚,即贡院,也就是科举考试的地方,一般重要州府才设置。龙川考棚建于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它位于龙川县佗城镇西门,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砖木梁架结构,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佗城考棚现仅存考场两栋、办公场所及宅舍各一栋。据当地史料记载,位于龙川县佗城镇西门的龙川考棚,建于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迄今已有134年的历史。在全国可查考的 204 座学宫和14 处考棚中,目前只有河北定州、广东龙川、云南建水、安徽绩溪、台湾台北等地还有学宫和考棚并存。目前,广东考棚只遗存龙川佗城一座,它也是粤东北地区现仅存较为完好的一个科考场所。清朝光绪年间自从新建龙川考棚后,龙川每年的科考乡试均在此举行,场面热闹非凡。当时河源、和平、连平、紫金、兴宁、五华等县的不少文人都到此赴考。有专家考证,龙川考棚是粤东北地区现仅存的科考场所,这为研究明清时的科举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龙川考棚门前本来有一块“鲤鱼跃龙门”的石刻,现收藏在佗城文化名城办公室,是目前所见资料里很珍贵的实物。据书中记载,它是用红麻石刻成的,石刻背面是一个蹲着的麒麟。龙川县佗城镇还有一座建于清顺治七年的孔庙,亦称学宫。在中原文……[详细]10、黄居仁故居
[img][/img]
推荐10
[img][/img]
  黄居仁(1904—1928),出生在广东省龙川县铁场洋贝村,广东早期青年运动杰出领导人之一。大革命时期与阮啸仙、刘尔崧一起,被誉为“东江三杰”。1920年,黄居仁就读于龙川县立中学(今龙川一中)。1922年考入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专科学校。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3月转为中国0党员,任共青团广州地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1926年先后任共青团广东区委组织部部长,代理书记,0广东区委青年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等职。1927年任共青团广东区委书记,同年8月任0汕头市委书记。其间接应-率领的南昌起义军入汕,参与建立“潮汕七日红”政权。后任0广东省委特派员、巡视员等职。同年冬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任0惠阳县委书记,0广东省委巡视员。同年秋,联系、恢复广州地区党团组织工作时,与妻张雪英(共青团广州地委副秘书长)一起,被敌特所捕,夫妇俩同于广州就义,黄居仁时年25岁。黄居仁故居,位于龙川县铁场镇桥头岭下定。建于清代,坐西北向东南。原为三进二横,正屋上五下五布局,客家方形屋,总面宽32.8米,总深29.5米,建筑占地面积967.6平方米。故居土木结构,灰沙夯墙和土砖墙混……[详细]
全部龙川县景点>>>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bike163.net/thread-26345-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