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漳州东山岛
AAAA
推荐1
[img][/img]
东山岛位于中国厦门和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东去台湾高雄110海里,南下香港210海里,环岛有32个岛屿,总面积有194平方公里,是福建省重点旅游区。东山岛是福建对外和对台经济贸易的重要口岸,是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规划的二十一世纪港口旅游城市,是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的重点投资口岸。东山岛,冬暖夏凉,终年无霜,年平均气温20.8摄氏度,东山风光极具南国海滨特色。主岛七个月牙形的海湾首尾相连。绵延30多公里,是天然海滨浴场。风景名胜铜山古城,明朝大将戚继光,郑成功屯兵遗址,大学士黄道周故居深井村;号称“天下第一奇石”的铜山风动石,石僧拜塔等自然景观更是妙趣天成,龙、虎、狮、象四屿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令人流连忘返。东山海域是闽南渔场中心,海产丰富,尤其以龙虾,石斑鱼闻名遐尔。地址:漳州市东山县陈城镇类型:水上运动岛屿/半岛游玩时间:建议1-3天开放时间:全天开放门票信息:风动石景区:60.00元骑术中心:10.00元马銮湾:20.00元金銮湾:免费……[详细]2、漳州东山岛风动石
AAAA
推荐2
[img][/img]
座落在东山古城东门海滨石崖上的素的东山风动石,一直是岛上人民最引以为荣、视如珍宝的自然奇观,是旅游者最喜爱的美景之一。东山风动石以奇、险、悬而居全国60多块风动石之最,被古代文人誉为“天下第一奇石”,现在它已经是东山岛的标志性景观。人们常说,到了闽南,不到东山,是一件憾事;而到了东山,不到风动石,则更是一大憾事。的确如此。这风动巨石耸立在陡崖上,高4.37米,宽44.47米,长4.46米,重约200顿,上尖底圆,状似仙桃,巍然“搁”在一块卧地凸起且向海倾斜的磐石上,两石的接触面仅为十余平方厘米。狂风吹来时,巨石轻轻摇晃不定,人若仰卧盘石上,跷起双足蹬推,巨石也摇晃起来,但又不会倒下。人们站在风动石下面,有一种惊险的感觉,叹为天下奇观,故名“风动石”,诗曰:“风吹一石万钧动”。风动石上有明永历戊子(1648年)秋巡抚路振飞题刻的“铜山三忠臣:黄道周、陈??、陈士奇”。盘石右侧有明代霞山居士题写的“东壁星晖”四个大字,左边竖起石碑由明水师提督程朝京题诗。风动石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明朝嘉靖年间,海上倭寇侵扰东山岛,企图抢走这奇异的风动石,用了数艘兵舰,套上绳索,拼命拉它,可是倭寇费尽了力气,……[详细]3、漳州马銮湾
AAAA
[img][/img]
推荐3
[img][/img]
漳州马銮湾位于东山岛东南部,是东山开发最早的景区,马銮湾湾长2000多米,纵深150米,水深2-3米,湾内风浪小,海底平坦,海面宽阔洁净,无污染无暗礁;沙滩宽约60米,沙质洁白,细软,干净如洗;背靠青翠茂密的林带。阳光、沙滩、海水、绿色。马銮湾,理想的海湾浴场。地址:福建漳州市东山县康美镇西南类型:海滨/沙滩等级:AAAA游玩时间:建议1-2天电话:0596-5636929;0596-5639927开放时间:全天开放,但晚上海滨浴场无法游泳。门票信息:免费开放。……[详细]4、南正院 推荐4
[img][/img]
从县城驱车北驰,约五六公里,但见山峦环列,似围似屏;绿树荫蓊,如黛如翠。这就是南正院旅游景区。南正院就座落在半山腰。 南正院始建于南宋末年,原名为林正院,后改今名。南正院历经岁月沧桑,几经兴废。南正院依山而建,坐北朝南,由一殿二寺组成,即南正院、座华寺、九华山寺。寺舍屡经修缮,辉金焕彩。四周翠竹苍松,清风徐来,环境清幽,景色宜人。入山门,顺着山墙拾级而上,步进卧佛殿,这是一座八角形塔式建筑,正中供奉一尊缅甸汉白玉雕成的释迦牟尼卧佛,宝相庄严,这尊卧佛是海外侨胞捐赠的。出了卧佛殿,迎面三座佛堂并排而立,南正院、座华寺、南正寺。南正院为旧庙址,南正寺、座华寺为1986年扩建。南正院与南正寺祀奉的菩萨是一样的,主要祀奉三宝佛祖。首先是天王殿,当门是一尊“大肚能容,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弥勒佛背后站立手持法器的武将,就是保护芸芸众生的韦驮菩萨。大雄宝殿的佛龛供奉的是三宝佛祖,大柱刻有一副楹联:“皆得妙法究竟清净,广度一切犹如桥梁”。两侧是或坐或立、手舞足蹈的十八罗汉群雕。座华寺主要供奉观世音菩萨和达摩祖师。达摩祖师是禅宗的始祖。禅宗是对中国文化思想影响最广泛的佛教宗派。 南正院供……[详细]5、澳角村 推荐5
[img][/img]
澳角村,是一个东山岛东南部三面环海的小渔村。村庄前后,有两个半月形的海滩,沙滩温软平静,适合游人夏季前往海滨戏水,踏浪。此外,登上澳角村内的大肉山,还可极目远眺:浩瀚大海上所呈现出:岛屿星罗棋布,海天一色的胜景,是一处难得的摄影天堂。澳角村,三面临海,南北两个月牙形海湾,呈“X”形美丽景象,龙、虎、狮、象四个岛屿点缀其间,有“海上动物园”之美誉,是一个以渔业生产发达、自然风光优美而闻名的渔村。2005年、2009年、2011年连续被授予三届“全国文明村”,几年来先后获得福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绿色小康村”、“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爱民固边模范村”、“漳州十大最美乡村”。一、历史十分悠久。建村始于明朝中后期,至今已有500余年。辖区大帽山是新石器时代遗址--贝丘遗址,见证人类先祖在东山生产生活状况及闽台间史前文化交流。据诏安县志记载:“大帽山在五都之南,泊浦村山最耸处。宋朝丞相陆秀夫曾扶帝泊船于此”,记录的是南宋末年,丞相陆秀夫携幼帝逃难到此的历史事件。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在闽南一带沿海操练水师,曾在此驻扎着一营水兵,并在澳角后海湾滩地挖一口井,史称“国姓井……[详细]6、湖尾村 推荐6
[img][/img]
柳枝低映,小桥流水,树影人家,佛似江南。樟塘镇湖尾村位于东山县主干道西铜公路旁,美丽的金銮湾畔,辖四个自然村,总人口2177人550户。自去年以来,该村以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为契机,立足独特的“古树、古水源、古井、古祠堂、古庙”资源,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理念进行有效的挖掘、保护、维修,并融入古建筑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先后投入700多万元进行道路、公厕、绿化、亮化、美化等10多项配套建设,描绘了一幅美丽乡村画卷。下山前自然村口,有一株200多年的古榕树,树高超十米,树冠近十米,树干粗壮苍劲,树根盘曲虬然,神奇地形成了三个不同大小的树门。三个树门分别寓意 “富裕、美丽、和谐”。 我们也大力投入资金,以“古树”为主题,建成榕韵公园,形成景点。1962年东山县发生了严重的旱情,当时的县委书记谷文昌带领全县人民顽强抗旱,喊出:“天上无雨地上找,地面无水地下挖”,开展了寻找地下水源的抗旱斗争,最终在湖尾村一带沙滩找到丰富的地下水源。后来,湖尾村以这古水源为基础,收集当年建地下水工程的实物建成谷文昌精神文化教育园,再现了“四有”书记谷文昌执政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成……[详细]7、铜山古城
[img][/img]
推荐7
[img][/img]
在东山岛东北部,有一片宽阔的海域,是东山港的出口,进出东山的渔船、商船、货船、游轮都要从这片海域经过。因此,该海域也成为东山的咽喉要塞,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该海域与东山主岛相连接处,是一片巨大的海滨礁石群,怪石嶙峋,各具情态,海浪拍打礁石,激起千层雪浪花,引人入胜,是天然的海蚀地貌奇观。礁石群上,防风抗沙耐碱的木麻黄、相思树等树木,葱茏滴翠,郁郁蓊蓊。在绿树丛中,一条蜿蜒巨龙,起伏出没,连绵不绝,雄距在东海之滨,保卫着东山安宁,这就是闽海五大水寨之一的铜山古城。铜山古城建于明朝。据《铜山志》载,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御倭寇骚扰,派江夏侯周德兴到铜山,选择险要之地,征调云霄、诏安、漳浦等地民工,临海砌石,环山筑城。铜山古城建筑完工后,在此建置铜山水寨,设福船、哨船、冬船、快船等各种船只共46艘,派141名官兵驻守。当时的铜山水寨与福宁的烽火、福州的小埕、兴化的南日、泉州的浯屿,合称“闽海五大水寨”,是福建沿海重要的军事防御要地之一。铜山古城沿海滨而建,蜿蜒绵长,气势雄伟,巍峨壮观。原城的周长571丈,高2.1丈,墙厚1丈,女嫱864堞,窝铺16个,城基用条石干……[详细]8、风力发电站 推荐8
[img][/img]
风力发电站,耸立在东山岛最高峰苏峰山南麓的澳仔山。从海滨环岛旅游公路进入冬古村,一条宽敞的水泥路从山下盘旋到山头。沿途可以观看充满田园风光的农家村落和青翠欲滴的芦笋园,可以探访郑成功战船沉船遗址——冬古港,此外,你还可以看到一帧蓝天碧水、白沙绿树与大风车交织的水墨画。这是一个风车阵,总共有10台耸天入云、傲然临风的大风车,每台风车就是一个发电机组。这些大风车,散布在山岭的上下,亭亭玉立,错落有致。在蓝天和白云的辉映下,白色风叶随风慢慢转动,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引得游客情不自禁地拿出相机,或与大风车合影,或拍几组风力发电站风光照,带回家欣赏、珍藏。每个机组柱高46米,三片风叶长19米。每架风车的顶端都有一个灵巧风向标,在硕大桨叶的映衬下,风向标象是一只落在风车上栖息的白鸽,看上去是那么微不足道,可一旦它将风向、风速等信息通过电脑传送到指挥中枢,那么风车就会自动调控桨叶。站在山头,迎面就是风力发电站的中央控制室,它有点象远洋轮船的驾驶舱。当你从一字排开的电脑控制台望出去,风力发电机组象是轻盈、飘逸的白衣少女,不停旋舞着衣袖。巨大的叶轮,慢悠悠地转动,电脑荧屏显出每一台风力发电机的转速、输出……[详细]9、钓鳌台 推荐9
[img][/img]
在东山风动石景区,万绿丛中座落着一座巨大的石台——“钓鳌台”。它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纷纷登临远眺抒怀。清末民国初东山著名书画家马兆麟所作《东山十八景》为“钓鳌石”歌吟:“仙脚独步腾云汉……”沿着旋转式阶梯登上“钓鳌台”,“钓鳌台”石面略向西南倾斜,给人以欲滑欲坠的感觉,似航船侧身临海荡波状。石上正面,有一个“仙脚印”,形似人的脚印,长约0.30米,前宽约0.15米,后跟宽0.08米左右。奇妙的是,游人无论男女老少试足都适宜。脚印外圈呈圆状,直径为0.90米,深不足0.30米,这就是“仙脚桶”。传说,南宋末年,沉东京浮南澳时,有一位姓孙的真人见地裂山崩,在仙桶里沐浴斋戒后,携男童登石升天,留下这只“仙脚印”。在钓鳌石上可眼极四面八方,东望烟波浩渺,南观苏峰拱秀,北眺梁岳拥翠,西看古城新姿。钓鳌石巨岩左侧壁上,有前人孙尧天摩崖石刻“钓鳌台”三个行书的字迹。“钓鳌”体现了旧时文人的远大抱负和读书成名的期盼。明代,钓鳌台周边竟先后有“崇文”“南溟”“东璧”三书院鼎立。文人士子登临其上,举杯邀月,拍石而歌,期望着有朝一日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于是荒蛮海岛渔家子弟,竟“一石三忠臣”、“七里三军门”,出……[详细]10、东山天后宫 推荐10
[img][/img]
天后宫坐落在东山岛最南端的渔村---宫前村。从县城西埔驱车沿西陈公路15公里即到。 天后宫坐东朝西,背靠青山,面临宫前湾,是明崇祯年间从湄洲妈祖庙分灵而建的妈祖宫。宫为单进,左旁有配殿护临,为明代建筑风格。宫内供奉妈祖神像,悬挂一块绿底金字御牌匾,《康熙敕封横榜文》,是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所立。宫内楹上还有三幅对联:“圣德如天万里风波宁海国,母仪称后千秋俎豆奠湄洲”;“系出湄洲吸月吞江靖海宇,祠镇陵岛慈云法雨泽群黎”;“赫赫杨休倪天之妹,穰穰降福在水之湄”,颂扬妈祖“护国庇民”的功德。 庙有灵则名,天后宫这座古老的小寺庙,这所以名闻遐迩,游人香客络绎不绝,原因在有传说中妈祖的“灵圣”。据载:清帝康熙二十一年(1687年),为征剿收复统一台湾,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将军率领水师四万之众,到东山岛平海湾(宫前湾)做征前操练,指挥就设在妈祖宫旁。当时宫前村只有妈祖宫左前方一口水井,水量仅能供村里百口渔民饮用,水师用水十分困难,于是施琅就向妈祖祝祷许愿求助,命士兵掏井挖掘加深,果然泉眼大开,清泉汩汩涌出,足够供水师官兵饮用,一时军心民心大振,保证了征前训练顺利进行。待水师出征后,这口井又恢复……[详细]
全部东山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