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云黄鹤道人家,一琴一剑一杯茶。羽衣常带烟霞色,不染人间桃李花
蓄一头乌发,
着一身青袍,
饮松风玉露,
诵道德、黄庭。
灵山福地
简单朴素,
飘渺悠闲,
烧香许愿。
纷忙迷乱,
人未成仙,
清静也消极,
辞别红尘,
孑然一身,
早晚二时功课,
修炼功法,
信众来浮华,
福生无量。
冠巾、道袍,
慈悲、怜悯,
清苦、寂寞,
采药、赏花,
听风、观云,
数星、抄经,
焚香,练字,
饮茶、弹琴、
静坐,清心,
青山,灵气,
修道,本心。
人身难得,
中土难生,
大道难闻,
明师难遇,
修道之人,
道心一失,
魔念丛生,
苦恼魔障,
喋喋不休。
晦涩、难懂,
敷衍、磕头,
虔诚、渴求,
逢灾、化难,
罪孽、徒增,
忏书、经咒,
沐浴、更衣,
焚香、净手,
大道、须臾,
可离、非道。
终南门生,
斋醮(jiào:为禳除灾祸所设的道场)科仪,
玄风超度,
拜忏上表,
度人无量,
有幸福报!
祖上积了多少德,烧了多少香,
才能在家族里出一个道人?
万两黄金不卖道,
既然已经入了道门,
现在不修,更待何时?
已穿道袍,享十方供养,
就要以极大的毅力走下去。
![]()
《白云黄鹤图》的内容是怎样的?
后人们在重建的黄鹤楼的第一层建筑中,还专门以仙鹤的故事为前提,制作了一幅高9米,宽6米的大型彩色瓷壁画《白云黄鹤图》。这幅壁画由756块彩陶板镶嵌而成。画面上黄鹤楼居中矗立,上有黄鹤飞舞,下有郁郁山林和滚滚波涛,悠悠白云,在水天之间,产生了一种“水从天降,云从脚下升”的意境。有一位仙人驾着黄鹤腾空而起,他口吹玉笛,俯视人间,似有恋恋不舍之情。底下是黄鹤楼前聚集的百姓们,他们或把酒吟诗,或载歌载舞。整个画面表现出一派黄鹤归来的欢乐景象,洋溢着神奇而浪漫的气氛。此外,黄鹤楼的下面还盛开了许多梅花。
武汉为什么被称为“白云黄鹤之乡”?
白云黄鹤出自唐代诗人崔颢诗《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白云黄鹤之乡是毛泽东主席对武汉东湖宾馆的爱称,也泛指武汉,他说要到白云黄鹤的地方去就是要去武汉。武汉东湖宾馆是毛泽东主席在建国后除北京中南海之外,居住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地方。东湖宾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院内林路通幽、高树如云、鹭飞鹤翔,毛主席曾将这里称为“白云黄鹤的地方”。这是一个毛泽东情有独钟的地方,毛主席生前曾48次下榻这里,每次少则十天半月,长则达半年之久,可以说是长期在这里工作和生活。这里也可以说是决定过中国走向甚至命运的地方。
1966年6月底毛主席离别韶山前往武汉,汽车开到长沙大托铺铁路支线,我们上了专列,毛主席自言自语地说:“又要到白云黄鹤的地方了。”7月16日毛主席在武汉横渡长江后说:“长江,别人都说很大,其实,大,并不可怕。美帝国主义不是很大吗?我们顶了它一下,也没有。所以世界上有些大的东西,其实并不可怕。”7月17日,毛主席在东湖宾馆接见三批外宾.
1956年5月31日,毛泽东以63岁的年龄实现了多年的夙愿:第一次横渡长江,他在武汉长江江水中游了2个多小时,并写下了著名的《水调歌头-游泳》。从1956年到1966年的10年间,共畅游长江17次,并乐此不疲。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927年春,面对蒋介石叛变革命、破坏国共合作,一步步把中国人民拖入血海的时候,毛泽东伫立于长江之滨,嗷啸于白云黄鹤之乡,心潮起伏,热血沸腾,吟成了一首苍凉沉郁的诗作《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白云黄鹤传千古是谁做的诗?诗的名称是啥?
白云黄鹤传千古;汉水长江会一楼.
这个对联无从考证了.
“白云黄鹤传千古,汉水长江会一楼.” 这是一副无从考证出处的对联,却最贴切地反映了武汉的文化与地理特色:一个“传”字记载了武汉数千年历史的厚重,一个“会”字又准确道出了武汉四通八达的九省通衢地域特色.
黄鹤楼的诗词有哪些白云黄鹤迹成遗,何独当年丁令威。洞里不知朝市改,人间再到子孙非。的意思?
先解释“白云黄鹤迹成遗,何独当年丁令威。洞里不知朝市改,人间再到子孙非。”
这是宋代诗人白玉蟾《武昌怀古十咏·黄鹤楼》前两联诗句。
白云黄鹤迹成遗——传说中仙人乘黄鹤穿白云离去的地方已成为遗迹,
何独当年丁令威——不仅仅只有丁令威感到沧海桑田物是人非。
洞里不知朝市改——躲在修仙的洞府太久不知道尘世间的变迁,
人间再到子孙非——重返人间时连子孙都不认识了。
【注】丁令威,传说中人物,本辽东人,到灵虚山学道,后化为鹤再回辽东,落在城门外华表柱上。有一个少年举弓要欲射他,鹤飞到空中,边盘旋边说:“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于是冲天而去。”
有关黄鹤楼的诗词,实在太多,无法一一列举。崔颢、李白、宋之问、孟浩然、王维、白居易、刘禹锡、贾岛、杜牧、陆游、范成大、岳飞等人的作品最为著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