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贵州省天柱县(贵州省天柱县人口总数)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3-11-3 16:33: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天柱县景点
三门塘侗寨、金山溶洞、高华村、三星岩、三门塘村古建筑群等。
1、三门塘侗寨:三门塘是清水江边的一个古老而又秀美的侗寨,属贵州省天柱县坌处镇管辖。位于天柱县东南面,距天柱县城40公里,清水江穿境而过,上可达锦屏、剑河、凯里,下可通洞庭湖、长江,南面与湖南会同、靖州两县接壤,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2、金山溶洞:金凤山石灰冲溶洞(简称金山溶洞)位于贵州黔东南州天柱县城东北部邦洞镇六合村,金凤山南麓的山凹处(石灰冲),距县城8公里。1984年7月29日,被当地采煤工人肖宗洪、石宗明、杨启云等发现。
3、高华村:高华村位于翠里瑶族壮族乡东部,距乡人民政府驻地13公里,是个瑶族村寨。全村国土面积4.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8亩,人均不足0.5亩。现有楠竹林6000余亩,其中,成品林2000余亩,全村森林覆盖率达86%。
4、三星岩:三星岩三星岩又名三棒岩,兀立于凤城镇北门外一华里的紫云桥畔,朗江之滨,由数十吨重的三块艺巨石并足鼎立,居中一石镌刻“三星岩”而名。乾隆年间,擅于堪舆的天柱知县马士升,一日赴城北踏勘水文地理,见朗江河岸三石矗立,天然如菌,即兴题诗云:“三棒打九洲,西水往南流。才子无三代,做官不登头”题罢,命人把三石居中一石凿平一面,镌上“三星岩”三个大字,并立碑纪之。
5、三门塘村古建筑群:三门塘村古建筑群三门塘村位于天柱县坌处镇,距县城40公里。南临清水江,明代被开辟为水上运输码头,专事木材营销。明朝末年,靠水上运输富裕起来的三门塘人便捐资创建义学,普及汉文化,教化乡民,兴修庵院宗祠,民居亭榭,修路架桥,开创渡口,并开场期赶集,设木行、肉摊布店、米铺百货、饭馆旅店。

天柱县属于哪个市
天柱县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天柱县位于贵州省东部,东抵会同县、芷江侗族自治县,西连三穗县、剑河县。南邻锦屏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北界新晃侗族自治县,总面积2201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10月,天柱县下辖4个街道、11个镇、2个乡。天柱县,以城北柱石山“石柱擎天”得名。特产有:天柱脐橙、天柱土鸭等。2020年3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天柱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天柱县的风景名胜——三门塘村古建筑群。
三门塘村,地处清水江(亦称苗江)中下游,行政隶属天柱县坌处镇管辖。相传500多年前,从湖南迁入的严、谢、王三姓,各立门户,故称三门塘村。因木材贸易而兴盛,在明朝时开辟为木材商贸运输码头。三门塘最盛时期形成了由五条主街巷和众多民居、商号、店铺、庙宇、桥梁、码头等组成的建筑群,其包括了民间典型的水运商贸集镇的大部分类型。
同时三门塘村又从外来移民和客商身上吸收融合各地文化,形成具有多元特色的民风民俗。是北侗文化的典型代表,为天柱、锦屏、靖州、会同四县接壤的湘黔四十八寨之一。
天柱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天柱县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天柱县以城北柱石山“石柱擎天”得名。
天柱县位于黔东湘西结合处,清水江下游,介于与湖南省新晃县、靖州县、会同县、芷江县及贵州省剑河县、锦屏县、三穗县接壤。
天柱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共29317户10.82万人,目前已完成33个贫困村按国标出列,还有137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77个,16100户53550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为14.3%。
扩展资料:
天柱在夏商时期为禹贡荆州之界僻;周时为楚黔中地,属夜郎;秦代属黔中郡;汉初属荆州武陵郡,汉武帝时改属牂牁郡;三国时属吴;晋代属荆州武陵郡;南北朝属郢州武陵郡;隋代改属扬州沅陵郡;唐朝属黔中道彝、播、叙三州。
之后,东部归朗溪县(县址在今湖南省会同县朗江乡),西部属思州;五代时属楚,继为徽州、诚州所辖;宋代时东部为诚州所辖,后又分属三江县、会同县,西部仍属思州;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属靖州。
元代分属靖州路总管府和靖州军民安抚使司;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设天柱守御千户所;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改所建县,取名“天柱县”,朱梓任第一任知县,因县址山形如凤,别号凤城,县下设图里坊厢以统牌甲。
明崇祯十年(1637年),知县石之鼎迁县治于龙塘(今天柱县社学乡田心寨),更名“龙塘县”;清顺治四年(1647年),境内赖洞民众反抗官府,攻破龙塘县城,杀死知县何化龙,吏员俞廷荐迁县治于雷寨(今天柱县凤城镇雷寨村)。
清顺治九年(1652年),知县黄绳宪将县治迁回原址凤城,复名“天柱县”;雍正四年(1726年),天柱县由湖广靖州改隶贵州黎平府;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隶贵州镇远府。
乾隆元年(1736年),置远口巡检司(在今天柱县远口镇);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姜应芳率侗族农民起义军攻破县城,知县谢绍曾出逃。
同治三年(1864年),代理知县毛骞迁县治于远口(今天柱县远口镇);是年11月,农民起义失败,县治复迁凤城;民国元年(1912年),天柱直隶于省;翌年,属黔东道(亦称镇远道)。
民国三年(1914年),改远口巡检司为远口分县,隶天柱县;民国十二年(1923年),废黔东道,天柱直隶于省。
民国十六年(1927年),贵州省划81县(市),天柱县属二等县,改县知事为县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第十行政督察区(驻黎平);翌年,改属第一行政督察区(驻镇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柱县
天柱县人民政府-历史沿革
请问贵州省天柱县属于贵州哪个城市管辖区
天柱县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管辖。
天柱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面积2201平方公里。与湖南省新晃县、靖州县、会同县、芷江侗族自治县及贵州省剑河县、锦屏县、三穗县等县接壤,地理坐标位于26°42′N~27°10′N,108°55′E~109°36′E之间。
扩展资料
天柱县历史沿革
1950年属镇远专区。
1956年划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1958年撤销天柱县并入锦屏县。
1961年恢复天柱县。
2013年,天柱县辖10个镇、6个乡:凤城镇、邦洞镇、坪地镇、兰田镇、瓮洞镇、高酿镇、石洞镇、远口镇、坌处镇、白市镇、社学乡、渡马乡、注溪乡、地湖乡、竹林乡、江东乡。
2016年1月1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6〕24号)关于同意天柱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同意撤销凤城镇、邦洞镇、社学乡分别设立街道办事处,同意渡马乡、江东乡、竹林乡撤乡分别设镇。
2019年8月8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天柱县设立联山街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柱县
贵州天柱县属于哪个市?
贵州天柱县属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所辖县。
天柱县位于贵州省东部,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所辖县,县以城北柱石山“石柱擎天”得名。
全县总面积2201平方公里,辖11镇4街道2乡,共有134个行政村(居、社区),总人口43万人,其中以苗族、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8%,素有“贵州高原黄金城”、“中国重晶石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美誉。
先后荣获国家林下经济脱贫攻坚试验区、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省级文明城市、省级森林城市等20余项荣誉。
交通便捷通畅:
县城距沪昆高铁69公里,距湖南铁路枢纽怀化市145公里,距黎平机场、芷江机场分别为66公里、120公里。
三黎高速穿境而过,搭建南下珠三角和北部湾地区快速通道,规划建设的天柱至湖南大龙、天柱至湖南会同高速公路将把天柱建成沪昆、包茂、厦蓉三条高速公路交汇的重要枢纽;可到达洞庭湖出长江的清水江高等级航道正在建设;天柱支线机场正在纳入规划建设中,建成后将形成完善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贵州天柱县属于哪个市
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所辖县,不属于哪个市。
天柱县位于贵州省东部,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所辖县,县以城北柱石山“石柱擎天”得名。
天柱县位于黔东湘西结合处,清水江下游,介于与湖南省新晃县、靖州县、会同县、芷江县及贵州省剑河县、锦屏县、三穗县接壤。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天柱在夏商时期为禹贡荆州之界僻;
周时为楚黔中地,属夜郎;
秦代属黔中郡;
汉初属荆州武陵郡,汉武帝时改属牂牁郡;
三国时属吴;晋代属荆州武陵郡;
南北朝属郢州武陵郡;
隋代改属扬州沅陵郡;
唐朝属黔中道彝、播、叙三州,之后,东部归朗溪县(县址在今湖南省会同县朗江乡),西部属思州;
五代时属楚,继为徽州、诚州所辖;
宋代时东部为诚州所辖,后又分属三江县、会同县,西部仍属思州;
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属靖州;
元代分属靖州路总管府和靖州军民安抚使司;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设天柱守御千户所;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改所建县,取名“天柱县”,朱梓任第一任知县,因县址山形如凤,别号凤城,县下设图里坊厢以统牌甲;
明崇祯十年(1637年),知县石之鼎迁县治于龙塘(今天柱县社学乡田心寨),更名“龙塘县”;
清顺治四年(1647年),境内赖洞民众反抗官府,攻破龙塘县城,杀死知县何化龙,吏员俞廷荐迁县治于雷寨(今天柱县凤城镇雷寨村);
清顺治九年(1652年),知县黄绳宪将县治迁回原址凤城,复名“天柱县”;
雍正四年(1726年),天柱县由湖广靖州改隶贵州黎平府;
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隶贵州镇远府;乾隆元年(1736年),置远口巡检司(在今天柱县远口镇);
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姜应芳率侗族农民起义军攻破县城,知县谢绍曾出逃;
同治三年(1864年),代理知县毛骞迁县治于远口(今天柱县远口镇);
是年11月,农民起义失败,县治复迁凤城;民国元年(1912年),天柱直隶于省;
翌年,属黔东道(亦称镇远道);
民国三年(1914年),改远口巡检司为远口分县,隶天柱县;
民国十二年(1923年),废黔东道,天柱直隶于省;民国十六年(1927年),贵州省划81县(市),天柱县属二等县,改县知事为县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第十行政督察区(驻黎平);
翌年,改属第一行政督察区(驻镇远)。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天柱县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bike163.net/thread-66006-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