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沈阳的四塔与四寺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4-11 06:11: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沈阳的四塔与四寺是清太宗皇太极敕建的盛京城外东、南、西、北四座塔寺。始建于清朝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二年(1645年)竣工。
   
   
据碑铭记载:“盛京四面各建庄严宝寺,每寺大佛一尊,左右佛二尊,菩萨八尊,天王四位,浮图一座,东为慧灯郎照,名曰永光寺;南为普安众遮,名曰广慈寺;西为虔祝圣寿,名为延寿寺;北为流通正法,名曰法轮寺。”象征四大金刚威镇四方,护国安民,护佑“国无祲灾”、“五福齐来”。
乾隆皇帝曾为四寺题写匾额,悬挂在四寺的大殿之上。永光寺为“慈育群灵”,延寿寺为“金粟祥光”,广慈寺为“心宏彼岸”,法轮寺为“金镜周园”。
四塔的建造形式,均为藏式喇嘛塔,由基座、塔身、相轮三部分构成。
基座为方形束腰须弥座,有上下框,在四角和每面中间立有两根石柱,从而每面构成三个壶门。石柱上都雕有宝相花、西蕃莲等纹饰。每面中间壸门置砖雕宝盆和火焰,左右壶门都有高大凸起的砖雕雄狮。基座上框之上又起三层砖砌圆坛座。上面即是宝瓶式塔身。
塔身的南面辟有佛龛内供神牌,佛龛周围嵌琉璃云珠。塔身之上为十三层相轮,再上为塔刹,由铜铸仰伏宝盖、日、月、宝珠组成。宝盖之下悬风铎。
整座宝塔设计优美,古朴庄重,工艺精湛,展示了清代高超的建筑艺术与民族特色,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
四塔四寺中,仅北塔法轮寺保存完好。东塔永光寺、南塔广慈寺现仅存白塔,西塔延寿寺因过分残破,1968年被拆除。在拆除时发现了地宫,出土了包括佛像在内的一批珍贵文物。1998年重建,但已非昔日之规模了。








东塔是历史上沈阳八景之一,名曰:“东塔春耕”。据《盛京通志》卷九十七记载:永光寺原有大殿五楹,碑亭二座、天王殿三楹、钟鼓楼二座、山门三楹。寺东宝塔一座,禅堂僧房二十四间。
东塔于1985年修复,辟为景点。以东塔为中心建成一个面积1.6万平方米的园区。周围新建了与古塔相协调的明清式围墙和大门。园内修复了两座碑亭,铺装了青砖石板路,栽植了苍松翠柏,庄严肃穆、古香幽静。
东塔周边有黎明航发、航天新光,还有沈阳最早的机场——东塔机场。
民国九年(1920年),直皖战后,因奉系派兵支持了直系,分得了战败了的皖系4架运输机、4架教练侦察机。同年7月,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下令建立航空处,开始筹建空军。随后划拨东塔农业实验场为空军基地,修建机场,当时称为奉天东飞行场。
民国十二年(1923年)9月,张学良任航空处总办,开始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和意大利购买飞机。陆续编成“飞龙”、“飞虎”、“飞鹰”、 “飞鹏” 和“飞豹”五个飞行队,装备各型飞机近300架。
民国十九年(1930年),在北陵又建设了一座机场,这就是今日沈飞的前身。东北空军还曾自制了辽F1式战斗机和辽H1式轰炸机,民国十三年(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这些飞机参战,夺取制空权,为战争胜利增添了砝码。
“九·一八”事变后,在国内首屈一指、装备先进的东北空军,一机未升空、一弹未发,屈辱地成为日军的战利品。
抗战期间,中国空军第四大队大队长高志航率部在杭州笕桥上空首次与日本空军作战,大获全胜。高志航,吉林通化人,东北陆军军官教育班毕业后,被选送到法国毛兰纳航空学校留学,回国后在东北空军任飞鹰队队长。

  
  1993年7月18日,台湾出版《高志航传》,张学良题字“东北飞鹰,空军战魂”。为纪念高志航,第四大队又名“志航大队”,现驻台湾嘉义空军基地。
小学时,参加过一个什么活动,交了6元钱,在东塔机场乘坐“三叉戟”客机在沈阳上空飞了一圈。时间久远,细节已经记不得了。
1962 年1 月9 日,英国霍克·西德利公司(后并入英国宇航公司)推出一款新型中短程喷气客机“三叉戟”(Trident),至1975年停产,只生产了117 架,主要用户是英国欧洲航空公司(BEA)。
在中国,它的知名度相当高。空军和民航共购买了35 架,占全部产量的30%,一度成为民航机队的主力机型,1991 年10 月31 日全部退役。
1983 年5 月5 日,B-296 号“三叉戟”客机执飞沈阳——上海航班,遭卓长仁等6 人劫持,降落在韩国春川机场,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以后的十多年里,围绕这次劫机事件又发生了一系列故事。
1989年4月16日,随着桃仙国际机场的启用,东塔机场停办了民航客运业务。






西塔周边是朝鲜族聚集区,西塔街是有着浓郁异国风情的热闹商业街区。










南塔东侧已辟为公园,与南塔相邻的蓬瀛宫是东北地区惟一的一处坤道院,
  蓬瀛宫前身是位于热闹路的关岳庙,据碑记记载,关岳庙创建于明朝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 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张作霖、吴俊升拨出100垧军马牧地,供养关岳庙。
  关岳庙每年六月间依古礼祭祀,浩大隆重,官方、士绅、商贾代表人物届时前来参加祭祀典礼,连年如此,热闹非凡,热闹路由此而来。“九·一八”事变以后,才终止祭祀活动。
后关岳庙更名为坤道院,“文革”期间遭到毁坏,其基址亦被城市建设占用殆尽。
乾坤两道皆集居于小西门太清宫,有悖道教规范。故择南塔公园西侧,兴建坤道院,取名蓬瀛宫。1994年奠基动工,1997年工程告竣。
  沿蓬瀛宫正门西行有三间四柱石坊一座,坊额东西面分别刻有“青牛西度”、“紫气东来”,取老子过函谷留《道德经》之典,坊外便是南塔街。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东巡盛京时曾驾临法轮寺礼佛。
从1985年开始,在寺内建立了碑林。现收集到石碑100多通,其中最古老的是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的石碑,最晚的是伪满时期(1932—1945年)的石碑。
从盛京、奉天到沈阳,岁月沧桑近四个世纪。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四塔与四寺不知见证了多少历史风云变幻和人世欢笑悲哭,草木枯荣与日夜更迭中沉默无言地矗立。仍旧坚守其原本被赋予的固国安邦的使命,超越视野,放开情怀,俨然如耄耋老人微笑慈祥地望着儿孙绕膝的模样。也不知将多少事情埋藏在心里,随时间长河流淌到不知尽头的遥远未来。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bike163.net/thread-12184-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