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中层韧带发炎 治疗方法:冰敷,按摩,尽量伸直膝盖,更改外八字姿态,某些比较严重的情形需要手术去除那块硬膜。 4、症状:很明显的膝盖骨下方粗大的韧带疼痛,通常被称为「春天膝伤」,因为受这种伤的人通常是在初春的时候,重新开始运动的时候作了超过韧带负荷量的运动。过多的重量训练,或者是膝盖没有保暖也有可能导致同样的问题。 诊断:膝腱炎 治疗方法:冰敷五分钟之后,顺着韧带方向按摩,重复数次。另外,电疗,或者是超音波疗法都相当的有效。 5、症状:膝盖后内侧腿筋受伤,通常是由于发力过猛或腿部伸展过直。 诊断:足部鹅状滑囊炎 治疗方法:冰敷,休息与伸展。调整行走力度与姿态。 6、症状:膝后部中央腿筋疼痛,通常肇因于行走力度与姿势,使得膝盖及肌肉长时间的疲劳。 诊断:股二长肌腱炎 治疗方法:冰敷,减少行走时间及强度。 受伤就医后,多久可以开始运动?很多人认为运动伤害必须休息很长一段时间静待他复原,但在受伤的急性期过后,也就是感觉不痛了,就应该近早在安全范围内开始关节及肌肉活动,才能维持关节灵活及肌肉力量。因为越不活动`越不锻炼,肌肉就越差,一个星期不活动,原本的肌肉就会减少1成,而想要恢复,可能需要3个星期的时间。 因此,想要尽早恢复到受伤前的状况,就应该在医生及物理治疗师的处方下,积极的做一些伸展和强化运动. 护膝锻炼几招 以下三种运动能有效保护膝关节,并减轻膝盖疼痛。选择其中的两种,坚持每星期运动2-3次,每次重复这些运动步骤15次,可达到最佳锻炼效果。 1. 腿筋弯曲练习 取一根弹力皮筋,绑在柱子或重型家具的腿上,一端绷在一只脚的脚踝处。面向柱子站立,让皮筋处于绷紧状态,缓慢地将腿向后抬起,直到大腿后部肌肉感觉轻微发热,再慢慢放下,如此反复。注意:在抬腿时,移动的应该是腿部,而不是臀部。 2. 平躺的直腿抬举运动 此法锻炼四头肌和臀部屈肌。平躺时缓慢抬举您的腿部,离地面约一尺高,且维持膝关节伸直,约持续五至十秒再缓慢放下,双腿轮流进行,每日做二回,每回五至十分钟。 当双腿伸直时大腿骨和小腿骨之间的距离最大,软组织之间就能产生一定的空间。腿伸直用力上抬,实质是肌肉用力,就可以把润滑液压入膝盖软组织之间的空隙,给软组织补充营养,长时间如此可加强软组织的耐磨性能。 3. 墙壁蹲起 背靠墙而立,脚后跟离墙1只脚的长度,在两膝盖间放置一只球(可以是篮球、足球),夹紧球,身体沿墙壁缓慢下蹲,直到膝盖与小腿成90度直角。因为背部贴墙,支撑了一部分体重,膝盖受力相对比较少,因此运动强度人体感觉舒适,默数三秒,再慢慢直起身体。 4,坐姿的屈膝抬腿运动:坐在椅子上缓慢将膝关节由屈膝状态伸直,且维持膝关伸直,约五至十秒再缓慢放下,双腿轮流进行,每日二回,每回五至十分钟。 髌骨软骨只有零点四公分厚,平时是髌骨与股骨间的缓冲垫,当我们在跑步、爬楼梯或爬山时,膝盖承受的负荷比平常加重好几倍,如果大腿肌力不够强,髌骨软骨就很容易磨损。 髌骨软骨软化、受伤所引发的膝关节疼痛,尤好发于女性,她们平常走路、行动,与常人无异,但需要上下楼梯、弯曲起身时,膝盖便开始隐隐作痛,因此在治疗期间,应避免进行上述易使膝盖费力的动作。 要拥有健康的膝关节,避免髌骨软骨软化及症状恶化,首要工作就是依指导运动,以加强大腿的肌力,诸如背靠地的抬腿运动、游泳、骑脚踏车(椅垫需调高),都是很好的运动,但运动时要注意膝弯度不可超过九十度。 在日常生活上,髌骨软化、受伤的患者,应避免蹲、跪、跑、跳、提重物等动作,坐立时双脚最好伸直,降低膝盖内的压力,起身时最好握着扶手,以分担膝盖的受力。 根据统计,穿着高跟鞋且经常爬上楼梯的女性,膝关节负荷压力是体重的三倍,穿着高跟下楼时,更可增加七至九倍,对于髌骨软骨已受伤的女性患者而言,若能选择一双平底舒服的鞋子,将有益保护已受伤的软骨,远离疼痛的折磨。推拿治疗髌骨软化症效果比较理想。具体方法是:患者仰卧位,屈膝130度左右,按揉血海、梁丘、膝眼、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太溪等穴位,在膝关节周围及大腿下1/3和小腿上1/3处用滚法往返治疗,用小鱼际擦髌骨两侧;用食、中、无名指指端轻叩髌骨及周围,用掌按压髌骨,一按一松,反复操作3~5遍;用五指尖着力,捏住髌骨周缘,用力摩动,但不要使髌骨左右滑动;最后一手握住踝部,一手按住髌骨,作屈伸膝关节活动3~5次。髌骨软化症的病人平时要让患病的部位多休息和保暖,尽量避免剧烈运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可用中药熨风散作局部热熨,并经常做自我按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