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机农业发展规划(有机农业发展规划怎么写)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4-4-22 00:27: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推进我国有机农业发展,我有几条建议要说
一、政府应重视有机农业的发展,完善有机农业相关的法律法规。
政府在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的发展方向,有机农业是各国追求的最高境界。日本发展有机农业的基本思想很早就已确立, 1971年日本成立了全国有机农业研究会,提出了“防止环境遭受破坏,维持培育土壤地力”的口号。在1994年的“新政策”中,把有机农业作为环保型农业的一种形式,赋予其农业行政支柱地位,颁布“推进环保型农业的基本见解”。为进一步鼓励有机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法国政府于2008年颁布了《有机农业2012年规划》 ,旨在提高生态农业产量,同时将有机农业面积扩大3倍,力争达到占可耕地面积的6%。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签署了《 2010年有机农业法》 ,旨在促进有机农业发展。世界上有机农业管理较完善的国家或地区例如欧盟、美国、日本、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等,都有各自的有机产品生产标准和管理方法。我们国家也应该把发展有机农业,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提高重视的程度,同时抓紧制定有机农业法等法规和管理方法。
二、政府应加大对有机农业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力度。
创造有机农业发展的有利环境国外发展的经验表明,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有机农业发展最重要的关键因素。如德国“联邦有机农业计划”每年投入两千万欧元用于支持有机农业生产,而对于有机市场的研究发展更是不遗余力。法国政府设立1500万欧元的基金,用于支持有机农业结构调整,形成产品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的渠道;对从传统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变的农户提供免税等优惠待遇;菲律宾的《 2011年有机农业法》规定,贸易、财政及银行等政府部门应大力支持有机农业甥产和农民。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农民可免交设备进口税和生产资料增值税,并且前7年免交收入税。我国也应对有机农业生产和技术的研发和技术推广加大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对有机农产品生产者给予补贴。
三、科研机构、院校应加强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研究工作,提高有机农业生产管理水平。
有机农业限用或禁用化肥、农药等物质,这对以往的农业生产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亟须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撑。相关科研机构和院校应当集盅力量在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和创新。一方面,国内科研机构应加强与国外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发达国家机农业管理的方法和技术,解决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和贸易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另一方面,国内科研机构和院校应立足我国国情,加强与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和有机产品生产企业的合作,通过优势互补,针对生产者和企业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科研攻关,着重解决一批诸如有机肥料生产和施用技术,生物农药研制技术,良种培育技术和特色产品加工技术等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技术突破,丰富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加强有机产品生产管理,改善有机产品的品质,提高我国有机农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四、企业和生产者应建立新型的生产经营组织,提高市场竞争力。
我国许多地区自然环境由于气候原因造成病虫害压力小,非常适合有机农业的发展。并且,我国农业结构传统上是个体农户小规模经营、劳动密集型和可持续性耕作,非常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作物,如茶叶及蔬菜等。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加工经营模式不同,有机农业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及其高科技含量的特点,决定了这种产业的发展必须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技术研发机构牵头带动,应该按照“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组织(协会) +农户”等经营模式发展有机农业。通过这些新型的合作组织,将松散的生产者和销售者联合起来,通过农超对接或者自建售渠道的方式,将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连接起来。一方面,减少产品中间的流通环节,降低产品生产、加工、销售链条中的质量风险控制难度。另一方面,提高农户和企业组织的市场竞争能力,减少中间交易成本,降低有机产品的销售价格,从而使得农民增收,消费者受益。
有机农业发展前景如何呢?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梅花生物(600873);根力多(831067);司尔特(002538);金正大(002470)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有机肥料市场规模;有机肥料市场竞争格局;有机肥料市场规模预测
行业概况
1、有机肥料定义及产品分类
有机肥料是农业中养分的再循环和再利用部分,根据《有机肥料NYT525-2021》标准提供的定义来看,有机肥料指原料主要来源于植物或动物,经过发酵腐熟的含碳有机物料,其功能是改善土壤肥力、提供植物营养、提高作物品质等。
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各有特点,主要的区别概括总结如下:
2、有机肥料主要分类及效用分析
有机肥料来源广泛,所以种类很多,按照肥料来源有机肥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
行业发展政策背景
当前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有机肥料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相关部门积极制定并不断完善化肥行业政策,从有机肥料产量、利用率、施用方式、原料结构、产品质量、经营企业的税率、产品进出口税率等方面出台政策调整化肥市场秩序,促进有机肥料行业健康发展。目前国内有机肥料行业已经进入加速发展时期:
行业产业链分析
我国有机肥料产业链上游主要由畜牧、农业废弃物和工业生活废弃物组成,其中动物排泄物、秸秆和海藻等为有机肥料的主要原料来源。中游有机肥料可以分为秸秆肥、粪便肥和腐殖酸肥等,在下游的应用场景中,可以分为经销商——集市配送方式和电商平台方式,最终运送到相关种植单位手中:
我国有机肥料产业链环节中,上游主要由畜牧集团、城市淤泥处理企业组成,如大唐牧业和中科博联等,中游有机肥料生产环节中,梅花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阜丰集团以及根力多属于有机肥料行业技术水平相对具备优势的企业,在下游经销环节中,直播电商带货和电商平台为主要的线上销售环节,但是绝大部分销售份额是通过线下农贸经销商进行输送销售的。
中国行业发展现状
1、 中国有机肥料行业产量规模分析
(1)中国有机肥料行业市场供给能力分析
根据我国主要有机肥料的产量来看,目前我国有机肥料总体产量已经超过5000万吨,随着化肥0增量政策的不断推进,初步统计2021年年底我国有机肥料产量达到5500万吨。
(2)中国有机肥料行业市场供给水平分析
中国有机肥料行业主要企业有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潍坊市众和有机肥料有限公司、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中,根力多科技新型肥料自主研发产品占比超80%,形成9大品类、10大品牌、110个品种的产品矩阵。
2、中国有机肥料行业需求量规模分析
以下将从需求范围、需求波动、下游渠道特征等方面,分析有机肥料行业需求特征如下: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我国有机肥料肥料累积应用面积5亿亩以上(蔬菜、果树、甘蔗、中草药、烟草、粮食等)。根据“十三五”计划总结大会公布的信息来看,2020年我国有机肥料总体使用面积达到5.78亿亩的水平,2021施用面积进一步提升至6.06亿亩。
根据农村种植网和农村农业部提供的信息来看农作物种植工作中,有机肥正常施用量是每亩100-200公斤为宜。前瞻以每亩有机肥料使用量120公斤来测算,结合我国有机肥料施用土体规模,核算得出2021年我国有机肥料施用需求量已经达到7277万吨。
3、中国有机肥料行业市场规模体量测算
2021年我国有机肥料施用量约为7277万吨;在价格方面前瞻结合有机肥产量占比较大的秸秆肥和畜禽类粪便肥料的均价,得出有机肥料整体平均价格主要在1010元/吨的水平,在此口径下2021年中国有机肥料行业市场规模达到735亿元,过去5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4%。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1、 行业企业竞争格局
前瞻结合中国有机肥料行业主要企业的有机肥料业务营收规模和企业主要聚焦业务类型,并通过对比企业技术规模发展现状,总结出目前中国有机肥料行业企业竞争格局分布,综合来看目前行业内还未产生具备非常明显规模优势的企业,梅花生物科技集团在各方面具有一定的相对优势:
2、 区域竞争格局分析
根据企查猫提供的信息来看,我国有机肥料行业主要竞争者多聚集于山东、北京等地,其中金正大和庞大生物等龙头企业在山东布局。除此之外,许多中小型有机肥料企业大多聚集于山东、安徽等地,使其形成了一定的聚集效应:
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2015-2021年在国家大力推广和应用有机肥的推动下,国内企业加快了有机肥产能和产量的扩大。在我国《“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等支持政策频出的背景下,我国有机肥料行业的发展将步入快车道,前瞻预计2022年中国有机肥料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近780亿元,预计到2027年达到1092亿元的水平,5年复合增长率维持在7%左右。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有机肥料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一)、探索阶段:特点:国外认证机构进入中国,启动了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
1989年,我国最早从事生态农业研究、实践和推广工作的国家环境保护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农村生态研究室加入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成为中国第一个IFOAM成员。目前,中国的IFOAM成员已经发展到30多个。
1990年,根据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和荷兰阿姆斯特丹茶叶贸易公司的申请,加拿大的国际有机认证检查员Joe   Smillie先生受荷兰有机认证机构SKAL的委托,在国家环境保护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农村生态室科研人员的配合下,对位于浙江省和安徽省的 2个茶园和2个茶叶加工厂实施了有机认证检查。此后,浙江省临安县的裴后茶园和临安茶厂获得了荷兰SKAL的有机颁证。这是在中国大陆开展的第一次有中国专业人员参加的有机认证检查活动,也是中国大陆的农场和加工厂第一次获得有机认证。  
(二)起步阶段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中国相继成立了自己的认证机构,并开展了相应的认证工作,同时根据IFOAM的基本标准制定了机构或部门的推荐性行业标准。
1992年,中国农业部批准组建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CGFDC)”。负责开展中国国内的绿色食品认证和开发管理工作,1995年起,创造性地提出了绿色食品的分级理论,即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等同于有机食品), CGFDC与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多家认证机构建立了联系和合作,并参照IFOAM以及欧美日等有机食品标准和法规,制定了《AA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准则》,并开展AA级绿色食品的认证工作。
1994年,经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国家环境保护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农村生态研究室改组成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rganic Food Development Center of SEPA,简称OFDC),2003年改称为“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
1999年3月,位于杭州的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在原OFDC茶叶分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OTRDC),专门从事有机茶园、有机茶叶加工以及有机茶专用肥的检查和认证。  
(三)规范快速发展阶段  
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可工作最初由设在国家环保总局的“国家有机食品认证认可委员会”负责。根据2002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精神,国家环保总局正在将有机认证机构的认可工作转交国家认监委。到目前为止,经国家认监委认可的专职或兼职有机认证机构总共有8家。国家认监委于2003年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有机食品国家标准的制定以及“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
目前在中国开展有机认证业务的还有几家外国有机认证机构。最早的是1995年进入中国的美国有机认证机构“国际有机作物改良协会”(OCIA),该机构与OFDC合作在南京成立了OCIA中国分会。此后,法国的ECOCERT、德国的BCS、瑞士的IMO和日本的JONA和OCIA-JAPAN都相继在北京、长沙、南京和上海建立了各自的办事处,在中国境内开展了数量可观的有机认证检查和认证工作。
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措施
1.开展调研和考察,了解市场确定主栽品种和发展规划。
2.学习相关技术,确保产品符合绿色有机食品要求,特别是化肥农药的施用一定要符合标准。
3.到当地农业局绿办申请绿色有机认证。
4.可以申请地方标准、专利、商标等为后一步发展提高软实力。
互联网 有机农业项目计划书应从哪些方面写?
有机食品发展.同时也可以解决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  第四,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受到绿色非贸易壁垒的限制,有机食品的发展能与国际接轨,可以开拓国际市场。同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有机食品的国内市场在近几年内将有很大发展。  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了解决有机产品需求不断增多的问题,生态有机农业科技研发基地应运而生,建立有机农业研发基地的春天已经到来。 1.3项目发展前景分析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北京市“十一五”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园区招商引资所形成的产业资源,马池口村生态有机农业产业基地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目标定位,将园区建设为:现代有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枢纽,高新有机农业技术、品种及资源的展示平台;强势有机农业企业的孵化中心;现代有机农业文化的交流窗口。通过高新科技的开发、应用、示范和推广,吸引国内外研发机构入驻,建立小规模示范基地,开展跨科学、多领域的横向合作,开展有机农业全程技术研究、咨询和技术服务。并开展中国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基地技术服务、基地认证服务、有机农产品开发、有机农业行业技术人才培训、有机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工作,为推动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市发展有机农业产业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全国农业创新中心,一贯重视农业产业的发展。北京农业产业在整合资源、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展。         北京的市场优势、技术优势、组织资源优势都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持。北京拥有众多的全国著名的农业大学和研究所,如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系统、中国农业科学院等,从业农业技术人员近11万人,农业技术水平在全国首屈一指。全国农业产业规划政策制定监督与管理中心全部集中在北京,具有独特的监管与审批中心地位优势,产业发展组织资源高度密集。针对北京市发展有机农业产业的各项优势,结合园区建设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马池口村生态有机农业科技研发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将逐步完善创新、认证、监管、研发、流通、服务六大功能,立志成为全国有机农业的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和总部基地的聚集区。 1.3.1项目必要性及依据      高新科技研发基地需要有适宜的外部环境,需要以国际大都市为依托,具备与国际接轨的交通、通讯、金融、商业、技术、人才、市场、政策配套等外部环境,马池口村位于昌平新城中部,东侧为京藏高速公路,西部为京包高速公路,南临六环路,中部有区域性公路干线,交通极为便捷;城市干路与南部国家工程创新基地及北部昌平老城区、昌平科技园园区等重要功能区紧密相连,有利于引 导技术研发与服务、商业物流、教育等生态友好型的产业向本地区辐射。京藏高速两侧集聚的大量的科教、研发、生产的高科技实体所组成的中关村高科技走廊、沙河高教园区、昌平科技园等为马池口村建设生态有机农业科技研发总基地提供良好区位优势。 1.3.2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1.3.2.1项目建设规模  该项目预估用地约600亩,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发展的原则,构建一个国际一流的有机农业研发系统、绿色生态系统于一体的科技研发基地。 1.3.2.2项目内容  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创汇、高市场占有、高关联度的生态有机农业科研总部基地。根据“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滚动发展、形成规模”的原则,重点支持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有机肥有氧发酵和活性堆肥技术;厌氧发酵追肥技术;绿肥的种植技术;有机作物的轮作、间作技术;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生态环境改良技术;天敌保护、增值、招引和释放技术;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技术;病虫害诱集、驱避技术;物理防护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环境监控技术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努力形成集团优势、规模优势和集体竞争优势。 1.3.3产业基地功能区划分  基地主要由两类功能区组成,如图:  研发与企业孵化区  示范区  示范区            研发与企业孵化区:吸引国内外有机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入园建立研发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建立一批关键技术的放大平台,加速生态有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孵化出具备产业化开发条件的技术成果和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      成果转化区:引进和新建一批企业,针对不同有机农业产品,建立产业化开发和示范基地,带动园区快速发展。马池口村地势平坦,地力肥沃,适宜培育各种有机作物和食品。   1.4项目竞争情况分析  1.41该科研基地经营战略SWOT分析  S— 优势  说明  1、交通便利  东临京藏高速公路,南邻六环路,西部为京包高速公路,中部有区域性公路干线  2、投资商资金充足 远辰  3、区位占优势  马池口村位于京藏高速产业走廊核心位臵,有利于引导技术研发产业想本地区辐射  4、周边组团经济辐射  中关村高科技走廊、沙河高教园区、昌平科技园等为马池口村提供良好经济辐射      5、政策扶持  发展有机农业认证周期长,投入大,政府政策推动有机农业科研应用成果      1.42行业竞争及经营环境分析  根据市场调研分析、资料分析和实地考察,可初步做出如下结论:北京市昌平区写字楼资源十分密集,昌平区科技园、中关村高科技走廊、未来科技城、小汤山农业示范园等,他们以绝对综合优势领先,鉴于马池口村面积有限,产业园的综合竞争力与这些园区相比差距很大,竞争不在同一水平。  但是,生态有机农业基地建设的实施,引进各种现代先进的有机农业设备、有机农业科技实验室,为基地内的各种有机农业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功能,吸引国内外有机农业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入驻,突破土地面积局域限制,是马池口村科研基地项目的突出亮点。  W— 劣势  说明  1、政策社会环境 不处于昌平区重点规划的产业园内  2、面积过小  农业规划面试600亩,这与现有产业园或基地规模相比,相差很远。  3、高压线对基地规划用地分割严重 高压线不易移动,对马池口村科研基地空间发展有不利影响  4、公共关系劣势 未建立良好的区域公共关系与品牌社会形象,市场认知度低   O—机会  T— 威胁  1、国内没有形成规模的有机农业产业园;  2、基地效应容易招商 3、旧村改造易于规划 1、周边昌平科技园相对强大 2、与周边科技园同质化现象 3、现有土地面积限制发展  4、周围村庄环境与改造后面貌不匹配      1.5项目经济指标分析 1.5.1项目总投资与资金筹措  园区建设期3年(2011-2014),企业孵化中心和示范区总投资5亿元。  园区资金来源包括业主和其他受益人自筹、申请国家投资和银行贷款三部分,其筹措的主要途径:  (1)承担单位自筹资金(含招商引资)25000万元,占园区总投资的50%; (2)申请国家投资10000万元,占园区总投资的20%; (3)申请银行贷款15000万元,占园区总投资的30% 。 1.5.2经济效益  该项目预计总投资约5亿元,随着企业的不断进驻,大约五年能收回全部投资。 1.5.3园区社会效益  通过生态有机农业高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与应用,推动北京市现代有机农业与有机农业产业化进程及有机农业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扩展并加快有机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的范围及速度,提高区域内有机农业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劳动生产力水平。通过建设专业科技园,带动主导产业的领先发展,并通过示范推广与辐射,广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以现代有机农业科技及特色有机农业资源辐射广大的区域,为北京乃至全国有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和支持。 1.5.4园区生态效益      园区建设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建立复合型生态经济良性系统为突破口,以优势特色产业平台建设为切入点,从规划布局、产品流程及环境管理全过程贯彻生态、环保、无公害理念,在马池口村建立特色显著、效益突出、经济可持续的产业经营体系,为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科学的工程示范和技术支撑。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bike163.net/thread-83290-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