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说读经教育,是一种高度适合孩子的教育?
读经教育有着理论的根源性、内容的完整性、操作的简易性、效应的笼罩性、理论的根源性这五个特质,决定了它是最适合孩子的教育。
第一个特质是理论的根源性。
读经的理论的根据是深远的,是从一般人对于教育普遍的向往开始,一步一步地往后追溯,追溯到教育的本质,从教育的本质出发,再一步步建构起整套理论。读经教育的理论,不是突发奇想,乃是步步为营的思考结论,它的理论富有原则性、深刻性。
第二个特质是内容的完整性。
不是读经本身即是完整的,而是因为这理论对人生有全面的考虑,因着“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的考虑,强调以终为本、以本为主的原则,从本以开末。所以读经教育理论不限于读经,乃是以读经为核心,而具有全方位的扩展性。
首先,我们说读经的“经”之意义,是广义的,即举凡人类智慧高明的成就,人性应该开发的所有生命内涵,都属于“经”的范围。凡是按照人性教学,在他恰当的时机,以经典的眼光来选取教材,依照最自然的方法来教他,就可以叫作“读经”。
在文字的经典方面,包括了中国文化的经典和西方文化的经典。教学的科目除了文字之外,其他各种课程也都是读经关照的范围,也都可以运用读经的观念去做高效的教学。譬如:音乐、美术乃至体育、数理等。
第三个特质是“操作的简易性”。
这个操作是非常简便的,为什么?因为它合乎人性,顺乎自然,所以就简易了。如果愈教愈简单的,就做对了,如果愈困难的,就一定做错了。
本来聪明的孩子读了经,就更聪明,不聪明的孩子读了经,也会聪明起来。这么简单的教育模式,富人家可以教,穷人家也可以教;城市的学校可以教,偏乡的学校也可以教;父母老师文化程度高,可以当读经的老师,朴实无华的人也可以当读经的老师;聪明孩子可以读,愚笨孩子也可以读;读熟背熟了有效,只读一两遍不熟不会背,也有效。
第四个特质是效应的笼罩性。
读经是提高思考力最简便有效的方式,读经是一个全面性的,或者说笼罩性的教育法;它的效用是笼罩性的,从语文笼罩所有的学科,从记忆笼罩了理解。
及早老实大量的读经可以为全幅的人性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让这个孩子步上学习的康庄大道。此外,因读经教育而形成的熏陶作用,让一个人默默中具有文化的情怀,甚至品德的情操、理想的追求。
第五个特质是验证的广大性。
读经教育推广已经二十几年了,我们的理念倡导数据已经相当完整,眼前海峡两岸以及世界华侨社会,已有许多的读经家庭、小区读经班、学校读经课,更有不少的读经机构。读经的,有胎儿,有婴儿,有幼儿,有儿童,有少年,有青年,有成人,有老人。这叫做验证的广大性。
何为儿童读经教育?
经典教育即顺着儿童天性,运用潜意识教育原理对儿童进行国学经典熏陶的圣贤教育。
儿童经典文化教育,(又称读经教育)是指立足于对教育的“本质性”、“全面性”、及“深远性”的思考上,在0—13岁这一人生中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里,使儿童在诵读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世界文化精华,在自主而快乐的情景中学习,达到开启智慧、陶冶情操、传承文化的目标,以期将来成为“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一流人才。并借此达成促成中华文化大复兴,重铸人类理性新文明的目的。
三字经就是给小孩读的
啥是读经机构呢
读经机构简称国学经典教育、经典教育、读经教育)即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的教育活动。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读经机构是国学学科中一种教育,主要以儒家经典为主,辅助包括一些国外的经典文章。读经班就是用简单,重复的方式,大声的朗诵这些著作。
![]()
什么是读经教育
经典是深入人心,影响深远,永不贬值,千年不朽,世代流传的原创性典籍,是中华民族文化精品、文化精华。中华文化经典教育(简称国学经典教育、经典教育、读经教育)即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的教育活动,让孩子通过对文化经典的系统修习,从而达到健全人格、开启智慧、奠定深厚人文底蕴的目标,为他们的一生打下最为坚实的根基。
著名国学专家、读经教育实践家、累积式教育法创始人、育心经典读经教材主编赖国全老师认为:“读经”就二个字,一个是“读”,一个是“经”。字面上很容易搞清楚,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这二个字常常被曲解,从而让读经教育存在许多的变数,令人无所适从。
读,就是读,不是背,不是理解,更不是照着行动。你读就好了,坚持去读,一天二天,没有什么效果,没关系,一周二周,没有什么效果,也没有关系。你就是读,读熟,读透。总有一天,你突然就明白了,突然就懂了。即使你永远不明白,不懂,也没关系,仍然是读,轻松地读,起码对你也没有什么坏处,我相信没有一个人,永远也不明白一点点的。要不然古人也不会那么看重读书了。
经典也不是一定要全部弄懂,能读懂那么几句,变成生命里不可缺少的内涵,也是非常可贵的。我认为没有人能够全部弄懂经典,我们知道的,都不过是经典里的某些内容,既然大家都不可能全部弄懂,那我们能够懂得一点点,你就应该为自己高兴,就应该继续努力。
经,是一个集体,有简单的,有难的,有比较难的。所谓难,也是对想试图边读边理解的人。如果你不把理解放到读经的过程里,或者你暂时不考虑理解的事,那就没有难易之分了。现在的经,被一些推广经典的具体为某一部经典,比如,弟子规,三字经,论语,道德经等。它们是经典的子集,不是总集。一个孩子的宝贵时间,只读几部经典,当然比不读要好一点,但是相对能够系统地学习经典的人,仍然是比较可惜的。
那么到底要读多少经,才是比较系统的?这就要看我们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万丈高楼,自然需要很多的建筑材料,而如果只要建一个茅草房,一堆茅草加上几根木头也就够了。
我们认为,比较系统的读经,起码要考虑到三个层面:基础层面,结构层面,装修层面,并且相应地阅读有关的经典。就像盖一栋楼,有地基有结构,有钢筋有水泥,有火砖,材料是综合的。要教育好孩子,也是非常综合的,可不是一本书能搞定的。所以我们教育孩子要系统,系统就是刚才我们做的分类,要有地基,有结构,有装修,要多样,综合,这是系统读经。
培养一个人跟建房子一样,要打地基,做结构,最后才是装修。从功能的角度我们将经典做了一下分类:
1、基础类:包含《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也包含《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这一类经典都是教做人的,做人才是基础,学知识学做事都是后面的事。
2、做结构:这就是经。《易经》、《孝经》、《诗经》、《道德经》、《金刚经》、《黄帝内经》等。
3、装修类:先秦的诗、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史记、资治通鉴等。
这么多经典 我们要先从那三本开始呢?
第一个线程就是学这些“经”,《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孝经》,这是经类的。
第二个线程是学“典”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这一类,难度也是介于中间。
第三个线程是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成语接龙》+《诗词启蒙》+《文学启蒙》这一类的,装修类的,比较基础的。
三线程,用经典来说:就是经+典+其他;用难易程度来说,就是难+中+易;用建筑来说:就是钢筋+水泥+其他;用吃饭来说:就是菜+饭+汤;用吃饭工具来说:就是碗+筷+勺。
我们不需要高深的理论,从生活中寻找智慧,道在生活,生活永远充满智慧,我们许多人却舍近求远,从许多大师那来找到,永远实行不了的教育方法。
这三线程,用两年时间可以学得非常扎实,如果担心时间不够,可以学三年,第三年巩固,是可以学得非常好的。这是一套系统的教育计划,假设没有这一套计划,可能十年都学不完这么多东西。
(本文大部分内容及观点摘自育心经典赖国全老师的《大易教育——一场价值百万的儿童教育演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