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首山舍利子开放时间
开放时间:每年元旦、春节、国庆期间和释迦牟尼佛出家日(农历二月初八)、涅槃日(农历二月十五)、佛诞日(农历四月初八)、成道日(农历腊月初八),佛顶骨舍利都将对外供奉瞻礼。
佛顶骨舍利(佛顶真骨)指的是释迦牟尼的头顶骨,全世界上仅存一块,是佛教界至高无上的圣物,为一块周长35厘米、直径10厘米、颜色黄黑、有清晰发孔的完整头骨。南京宋长干寺(明大报恩寺)出土的阿育王塔中的佛顶骨舍利是世界现存唯一一枚佛祖真身顶骨舍利,供奉于南京牛首山的佛顶宫中。
![]()
星云大师舍利子是真是假
星云大师舍利子是假的。释星云(1927年8月19日—2023年2月5日),男,法号悟彻,出生于江苏江都。12岁在南京栖霞寺出家,1947年从焦山佛学院毕业,1949年迁居台湾,1967年在高雄开创佛光山,中国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早就立下遗嘱,说自己没有舍利子。2023年2月5日下午,星云大师圆寂,享年96岁。星云大师圆寂赞颂典礼预定于2月13日上午9点于佛光山云居楼举行,随后将引至台南大仙寺“荼_”(火葬),之后将永久安葬于佛光山万寿园。舍利子介绍舍利子,梵语_arīra,一译“设利罗”、“室利罗”,意为骨身或遗骨。相传为释迦牟尼佛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后来也泛指佛、高僧的遗骨。舍利可分为骨舍利、发舍利和肉舍利,通常所说是都属于骨舍利。佛教认为,舍利是由修行功德炼就的,多作坚硬珠状,五彩耀目。关于释迦牟尼佛舍利,《长阿含经》卷四《游行经》记载,释迦牟尼佛在拘尸城双树间般涅_后,佛舍利被分为八份,由八个国家各自起塔供养。另据《阿育王传》卷一载,阿育王搜集释迦牟尼佛遗存的舍利,建造八万四千宝塔进行供养。后世中国佛教关于佛舍利和阿育王塔的述说,常以此为渊源。
鸡鸣寺舍利殿供奉的是谁的舍利?
?6月10日,在鸡鸣寺古书画院举办香港达道老和尚书画精品展。6月12日,莲华法师率全寺僧尼、尼众佛学院学僧和护法居士200人到南京博物院迎请大报恩寺阿育王塔出土的释伽牟尼佛舍利及顶骨到栖霞寺供奉。7月2日,香港旭日集团老总率众人来鸡鸣寺朝山。
南京牛首山的舍利子是真的吗
南京牛首山的舍利子是真的。
舍利,本来是遗骨的意思,通常是指佛陀的遗骨,因此也称佛骨、佛舍利,后来也指大德高僧圆寂后焚化的遗骨。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被认为是佛教至宝,佛顶真骨是佛陀的头顶骨,仅有一块,是佛教至高无上的圣物,现存于中国南京牛首山佛顶宫内。
据佛家经典记载,释迦牟尼在拘尸城涅槃之后,各国都想得到佛陀舍利,均被拘尸城人拒绝。各国准备武力夺取,这时香姓婆罗门站了出来,晓喻众生,并提出让八国均分舍利起塔供养,化解了此番争端。
南京牛首山的景点:
佛顶宫。作为佛顶圣境区的核心之一,佛顶宫坐落于牛首山西峰之处,建基于历史遗留矿坑之上,总建筑面积约13.6万平方米,与佛顶塔共同构成牛首西峰新景象,与牛首东峰遥相呼应,再现牛首"双峰双阙"并峙的宏伟盛景。
佛顶宫佛顶宫内部由地上部分的禅境大观和地下部分的地宫构成,其中地宫分为舍利大殿和舍利藏宫两个空间。整个佛顶宫不仅是珍藏佛祖顶骨舍利、接受信众瞻礼参拜的主要场所。
释迦摩尼真身舍利子在中国有多少.分别在哪?
我国供奉释迦佛真身舍利的寺庙(或塔)共有六处:
1、佛牙舍利一处,为北京西山八大处的灵光寺佛牙塔,舍利于1900年发现,现存世只有2颗,一在中国,斯里兰卡一处。
2、佛指舍利一处,为陕西省扶风县的法门寺塔基下的地宫。舍利于1987年发现,存世1枚,为世界所仅有,另同时供奉的有3枚影骨,为唐代所制的替代品。
3、佛身舍利四处,分别为北京的云居寺雷音洞(2粒,1981年发现)、江苏镇江市的甘露寺铁塔地宫(数量最多,772粒,1960年发现)、浙江宁波市的阿育王寺的舍利殿(殿内供奉佛身舍利的舍利塔为佛寂后传来我国的19座佛塔中唯一幸存至今者。282年发现)、浙江杭州市雷峰塔的佛螺髻发舍利(世界上首次发现的释迦发舍利,面世时间2001年3月)。
扩展资料:
释迦牟尼佛舍利是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祖,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据传,大约2500年前释迦牟尼涅槃,弟子们在火化他的遗体时从灰烬中得到了一块头顶骨、两块指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颗珠状真身舍利子。佛祖的这些遗留物被信众视为圣物,争相供奉。
50多年前,镇江的一次考古在甘露寺修复铁塔发掘塔基时发现地宫,地宫内石函中发掘出700多颗佛舍利,其中最珍贵的就是后来被学者证实的11颗释迦牟尼佛祖舍利。2015年1月12日,原南京博物院院长梁白泉向南京市档案馆捐赠当年在现场亲笔手写的“考古笔记”,详细记录了考古过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释迦牟尼佛舍利
舍利子为何只有得道高僧死后才有,它到底是什么?
在大多数普通人的认知中舍利子是极其富有传奇色彩的神秘事物,也是受到世界所有佛教徒顶礼膜拜的教门圣物。
但舍利子是如何形成的?又蕴藏着怎样的内涵与意义?为何只有佛教的高德大师死后才会留下舍利子?却一直都是科学知识都无法解释的谜题。何为“舍利子”“舍利子”为佛教用语,众所周知佛教起源于印度,东汉年间由天竺传入中国,并在中国发展兴盛起来。现在的人们普遍把“舍利”和“舍利子”理解为同一个意思,实际上两者最初指的并非是相同的事物。
佛教中僧人圆寂后所留下的头发、骨骼、骨灰等均称为“舍利”,而僧人死后肉身火化所产生的像小石头一样的结晶体称为“舍利子”。
最早的舍利子指的是世尊释迦牟尼圆寂火化后所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型的结晶物。据佛教典籍记载释迦牟尼佛荼毗后,其弟子阿难尊者等在其骨灰中共得舍利八万四千颗。
这些舍利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火化后未燃尽的遗骨,包括头顶骨、肩骨、中指指骨、牙齿等,另一种则是五光十色,晶莹透亮的舍利子。佛真身舍利中最珍贵的是佛顶骨舍利,色泽黄黑,坚实不坏。
当今存世的唯一一块佛顶骨舍利出土于南京明代大报恩寺地宫中的阿育王塔中,是整个佛教界至高无上的绝世圣物。
而佛陀所遗留的其他舍利子则形态不一,有较为稀少珍贵的莲花状舍利子及菩萨状舍利子,更多的则是形似珍珠、玛瑙、水晶、钻石的舍利子,且光彩照人,绚丽夺目。
除最早的释迦牟尼佛祖舍利外,后世的得道高僧圆寂焚化后也会伴随出现相应的结晶体,而一般的僧人所留下的只能是普通的舍利。
至此舍利子成为佛法高深的大德僧人象征,被佛教徒视为佛门的圣物般仔细珍藏。“舍利子”是如何形成的“舍利子”一般只有佛法精深的高僧火化后才会出现,不要说是普通的世人,就是一般的佛教僧人死后也不会出现舍利子。
尽管现代的科学技术知识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舍利子形成的具体原因仍然是一个难以解释的谜题。舍利子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物质?组成成分又是什么?至今没有一个科学准确的结论,但是人们还是根据现有的资料给出了几种解释。
首先有人提出舍利子的形成与僧人的饮食习惯有关。
佛门禁荤腥,常年食素会在人体内形成了大量的磷酸盐和碳酸盐,进而以结晶的形态沉积于体内,但这种说法过于表面,世界上并非只有僧人食素,还存在有众多的素食主义者,但从未听说有谁死后形成了舍利子。
另外一种说法称所谓的舍利子其实就是人体内存在的结石,其成分类似于焚烧后胆结石和肾结石的成分。
相较于普通素食者,僧人们长年累月的研究佛法,打坐参禅,会导致体内的新陈代谢紊乱,结石增多。而且僧人平时吃的食物较少,饮水也很少,更容易导致结石的形成。
但舍利子自身的神奇特点表明它并非是普通的结石,医学界也从未在结石患者的体内发现舍利子的存在,且结石易碎并不耐高温,和舍利子坚硬异常,不惧火烧的特点完全不同。
再加上舍利子自身晶莹剔透,散发光芒的特征表明其与人体结石绝非同种物质,显然这种说法也是无法成立的。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人体的骨骼在燃烧的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形状的重结晶,而这种多种多样的结晶体便是舍利子。
且根据医学界的资料显示,的确也有科学院在佛门舍利子内发现了人体骨骼的成分,这也进一步证明了舍利子由人体骨骼焚烧后变化而来的说法。而其中牙齿由于自身包含很多无机盐成分的原因,也让人们认定为其为舍利子形成的主要原因。
最后一种说法则认为舍利子的形成和僧人身上携带的装饰物有关。舍利子的形状不尽相同,颜色也是千变万化,且具有光彩照人的特征,可见其并不是自然生成物。
而高僧生前所佩戴的佛珠、念珠等佛门法器通常也会在其圆寂后一同进行火化,这些物品中通常包括珍贵的宝石。
在高温环境下,这些随身器物会在溶解后与法身骨骼进行化学反应,进而产生类似于陶瓷、玻璃类的物质,舍利子的形成或许便是由此而来。
佛教对舍利子的认知
佛教典籍《大般涅槃经》中说“若见如来舍利,即是见佛”,由此可见舍利子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它既是佛祖的象征,亦是佛法功德深厚的体现。佛教认为一些佛门的高僧因为精修佛法使得其自身的功德非常的圆满,因此就会有各种的瑞相在外相上形成显露,舍利子产生往往便是这种外在瑞相上的体现。
高僧大德为了宣扬佛法,实现普度众生的愿想,往往会展现这些不可思议的瑞相,留下法身舍利子。这样不仅会使世人对佛法产生深刻的信任,也会为佛教在世间的普及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舍利子的供奉也便于佛教徒的瞻仰、恭敬、礼拜,同时也会给芸芸众生带来福报。
在佛教的教义中,舍利子的产生是僧人功德圆满的体现。持有舍利子的僧人,会得到佛祖与信徒的护持,可祛灾避难,免受魔障的侵袭。
佛教徒功德与业报的多少会在舍利子的身上体现,也是提醒僧人多做功德免遭业报的警示,更有传闻普通人持有舍利子会得到巨大的护佑,可消除自身恶业,不堕地狱,得闻佛法,往生极乐世界。
尽管至今我们仍然无法解释舍利子具体是如何形成的,只能从侧面对其进行猜测与理解,但它的确被广泛认知为是高僧大德善念和道行的产物,也是佛门的神器圣物。
也许未来我们会用科学的知识解开它的神秘面纱,但也希望我们能够对它所加持的意义以及它所代表的佛教普度众生、功德圆满的内涵永远充满敬畏与尊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