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北京胡同记忆,解析府学胡同36号,菊儿胡同背后的故事
在咱北京的一条胡同里,藏着一处皇帝的后宫,它就是府学胡同36号,1924年末代皇帝被赶出了紫禁城,婉容,文绣两位后妃没辙儿只能选择跟着他到处游走
而宦官宫女儿们也是各奔前程,唯独剩下两位太妃,这两位一是没地儿去,二一个跟紫禁城待时间长了不想走出宫门,最后没辙儿才把她们安置到府学胡同36号院儿里
府学胡同是一条文化味儿特浓的胡同,府学胡同小学所在地是北京最早的一所学校,也就是顺天府学,而北京市文物局对面儿的文丞相祠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囚禁就义的地方,到了明朝洪武年间就改成了专门祭祀文天祥的祠堂
如今府学胡同南边的张自忠路过去老北京叫铁狮子胡同,相传这铁狮子就立在田家的门口,由此可以推测,过去36号院儿的规模比后台大得多,正好夹在府学胡同和铁狮子胡同中间
到了清朝这儿的主人就默默无闻了,后来又改名儿叫了‘增旧园’直到1924年两位不愿意离开紫禁城的老太太搬进了这里,据说当年这座宅子属于麒麟碑胡同
这条胡同1965年并进了张自忠路,文革时期一度改名儿叫红星胡同,到了1976年胡同又单分出来,恢复了麒麟碑的名字,现如今一提起荣惠,敬懿大伙儿都能想到府学胡同36号,但却不知道麒麟碑胡同
她俩说白了都是同治皇帝的媳妇儿,据说年轻的时候也是一尖果儿,尽管如此,姐妹俩也没有受到重视,因为最终也没生下一儿半女,熟悉 历史 的朋友都知道,荣惠是后妃当中地位最低的一位
直到清朝灭亡了才混了一个贵妃的称号,这时候其实就是挂了一个虚名儿,因为本质上什么都不是了
敬懿活到76岁去世,荣惠活到78岁去世,当年这两人死后并没有直接下葬,1935年才把遗体拉到了清东陵的惠妃园寝,第二天随着地宫口的关闭两位太妃成为了最后入葬皇家陵寝的人
公主下嫁张自忠路
在段祺瑞执政府的西边有一座和敬府宾馆,无论是从建筑风格上还是从宾馆名字上都不难猜测出这儿过去的身份,也就是和敬公主府,在老北京地图上这座宅子的全称叫‘固伦和敬公主府’
只有皇后所生的公主才可以获得固伦公主的称号
固伦和敬公主在家排行老三,她出生的时候乾隆还只是一个宝亲王而已,而和敬公主的老家儿就是富察氏,现如今娘家陪嫁都少不了各种金银首饰等等,而乾隆皇帝给自个儿闺女准备的却是胡同里的公主府
乾隆爷的准姑爷是科尔沁部达尔汗亲王的儿子,叫色不滕巴尔珠尔,他打小儿就生活在北京城,娶公主的时候就是一个简单个辅国公,所以公主嫁给他简直就是下嫁
乾隆爷之所以能看上他是因为为人老实,不争不抢,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这场联姻有很密切的满蒙关系
顺天府大堂
当年的顺天府相当于现如今的市政府,但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最明显的就是权利范围不同,除了京城之外顺天府还掌管北京周边的各种县城,其次职能也不一样,因为它不光是行政机关,还是一个司法机关
菊儿胡同
做人学得乌龟法,当缩头时且缩头,这是电视剧里慈禧太后语重心长对荣禄说的一句台词,话虽没错,但对于两个位高权重的人来说这种处事原则似乎有点欠妥
老北京人都知道交道口菊儿胡同3.5.7都是荣禄他们家,荣禄一家可谓是货真价实的名门望族,老祖宗陪着努尔哈赤打下了大清的江山,到了他这辈儿大清朝疲软,慈禧当家,戊戌变法因为荣禄最后以失败告终
没想到菜市口被砍的那五个人给他换来了一门亲事,为了奖励他慈禧硬把荣禄的闺女塞给了醇亲王,也就是溥仪的亲生父亲,后来的摄政王载沣,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专门写了‘外祖父荣禄’字里行间能看的出来荣禄是一个称职的男秘书
也难怪会被慈禧当成自个儿的知己,慈禧把荣禄的闺女安排给载沣是白了就是不信任,想监督醇亲王,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敢跟慈禧死磕的光绪皇帝就是醇亲王家走出来的
![]()
顺天府学堂属于私立学校吗
顺天府学堂不属于私立学校。顺天府学堂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城区府学胡同。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名大兴县学。永乐元年(1403)改北平为顺天府,始称府学。
顺天府学堂建立时间
顺天府学堂建立时间: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城区府学胡同。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名大兴县学。永乐元年(1403)改北平为顺天府,始称府学。永乐九年于学内建明伦堂,永乐十二年建大成殿、东西斋舍。宣德年间重建大成殿,配以东、西两庑及戟门,并在明伦堂东、西建六斋及食堂。
因旧址有文天祥祠,故在学舍之西设祠。万历年间将文丞相祠迁于学舍之东,就其地建怀忠会馆。后在祠东北建尊经阁,在祠东南建文昌祠。清顺治初年复加修葺,以后不断重修、续建。清代顺天府学西为学宫,东为文丞相祠、文昌祠。学署旁有名宦、乡贤、忠孝等祠。
仪门内明伦堂,大堂3间,堂东北为魁星阁,堂后有崇圣祠,阁后为敬一亭,亭后有尊经阁,阁之西为教授署,崇圣祠西为训导署,大门东即文昌祠,西为棂星门,门后为大成殿。明伦堂大成殿后的学生宿舍和东西斋舍6座,分别称为进德、修业、时习、日新、崇术、立教。
府学内原有明洪武年间的“学制碑”。民国初改为十八小学。20世纪80年代后曾为东城区少年宫、府学胡同小学。原建筑大部分已被拆除,仅存大成殿及部分配房。
1984年与文天祥祠一起被公布为划定保护单位及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至文丞相胡同,南至府学胡同,西至规划红线,北至府学胡同小学内旧礼堂北。
2022府学小学几点到校
八点。
2022府学小学早晨上课时间是8点10分,学生要在8点到达学校。
府学小学,建校于1368年,至今已有快700年的历史。学校位于东城区府学胡同内,因胡同内的顺天府学而得名。顺天府学是明清两朝的官办学校,因为顺天府学常出进士,史料上将府学胡同又称之为"进士"胡同。胡同内至今还有两块石碑记载了数十位明崇祯、清嘉庆年间出自顺天府学金榜题名的学生姓名。
府学小学有多牛
府学小学是一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情怀,充满现代化教学气息的学府圣殿。
学校位于东城区府学胡同内,因胡同内的顺天府学而得名。顺天府学是明清两朝的官办学校,因为顺天府学常出进士,史料上将府学胡同又称之为“进士”胡同。胡同内至今还有两块石碑记载了数十位明崇祯、清嘉庆年间出自顺天府学金榜题名的学生姓名。
以往的顺天府学就是现在的府学胡同小学。府学胡同小学多年来一直以弘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为己任,积极进行国学熏陶。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索,我们认识到国学精神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源头,它能涵养中华民族之魂,强大中华民族之根。
它的内涵是一种行为方式、生活态度、思维模式、价值取向,是人类内在的智慧与精神。同时又能包容现代社会的多元化思想,全球化的视野及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现任校长王欢曾在多种场合说道:“老百姓能够记得府学,能够一传十、十传百,甚至代代相传,冲的就是这种国学情怀、国际视野。”
办学特色府学的建筑风格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其庙(大成殿)、堂(明伦堂)、阁(奎星阁)、祠(文天祥祠)四位一体的传统文化建筑在中国都是不多见的,至今还作为学校使用恐怕就更少了。对于建筑意义上来说,它是死的; 但对于学生的教育却是传统文化的活教材。
这些建筑背后的每一个细节,都能蕴含深厚的传统文化。府学大成殿前的孔子像,更能体现中国儒、释、道的文化精髓和孔子“君子不器”的教育思想。
府学胡同小学以培养具有中国特色、世界眼光的现代人为自己的办学方针。将世界与中国携手,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弘扬民族优秀成果;让教育先哲与现代人文教育的思想发扬光大;让中国传统文化深深根植于少儿内心,培养府学魂魄,陶铸府学精神。
学校将努力争创东城区、乃至北京市基础教育一个非常亮丽的文化窗口;努力打造东城区、乃至北京市教育的一个文化品牌。
学校荣誉
现在的府学小学是一所知名小学,为北京市、东城区赢得过无数荣誉。先后被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EPD教育实验学校、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全国国学教育示范校、全国红旗大队、全国古诗文诵读先进学校、中华古诗文经典工程特色校、北京市基础教育电化教育优类校、北京市健康教育促进学校、北京市教科研先进单位、区科技教育示范校、区课外校外教育示范校、区教育改革实验校等光荣称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