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盐城工学院图书馆(盐城工学院图书馆外文数据库中有哪些引文数据库)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4-4-5 20:22: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盐城工学院新校区图书馆大小
藏书量目前还不知道,
盐城工学院新校区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为37200平方米。其中,地上九层,建筑面积约为33600平方米;地下车库一层(人防),建筑面积约为3600平方米 。

盐城工学院是几本院校?
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盐城工学院是江苏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此外,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
学校始建于1958年6月,始名盐城工学院,1961年3月更名为盐城工业专科学校,1996年5月,创建于1985年的盐城职业大学,并入学院,复名盐城工学院,并升格为省属本科高校。2000年2月,创建于1964年的盐城会计学校并入学院。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师资力量:
盐城工学院 截至2018年2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500多人,专任教师13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700多人、博士500多人(含在读)、研究生导师139人。聘请特聘教授16人,聘请兼职教授180多人。现有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等170多人,省级教学名师、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17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建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重点专业(类),2个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江苏省卓越计划(软件类)试点专业;建成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9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含建设点)。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 [8]
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4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艺术设计
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知行合一,能力为本的机制专业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省级重点专业(类)(7个):材料类、机械类、土木类、设计学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
江苏省卓越计划(软件类)试点专业(4个):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自动化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与淮海中联水泥联合有限公司、江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机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盐城工学院---中国玻璃控股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
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9个):基础化学实验中心、物理及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计算机基础中心、环境化工实验教学中心、电气与新能源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新材料与江苏沿海工程建设实验教学中心、环保装备及先进制造实践教育中心、沿海生态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创意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
教学成果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有省级优秀精品课程14项,省级精品教材9项,校级精品课程14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9项,省级教改项目14项,其中2013年,学校有2项教学成果获得一等奖,2项教学成果获得二等奖,82个项目入选省“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项目。
省级优秀精品课程(14个):土力学、材料科学基础、粉体工程、 机械设计、材料物理性能、 CAD/CAM技术、土木工程材料等
校级精品课程(14个):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服装设计专业素描、材料物理性能、 物理化学、CAD/CAM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标志设计、计算机基础、会计学、机械原理、电子商务、电机与拖动、电路与信号系统
省级精品教材(9个):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材料、会计学、政治经济学等
校级精品教材(1个):平面构成
省级建设精品教材(2个):建设工程质量检评与事故处理、工程项目管理案例
学科建设
盐城工学院拥有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3]  [26]  ;拥有6个省级一级学科重点建设学科6个。
一级学科省重点建设学科(6个):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科研机构
截至2018年2月,学校技术转移中心为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中心,获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学校科技查新工作站为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建有江苏高校生态建材与环保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拥有江苏省新型环保重点实验室等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模具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省级科技服务中心,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
学术资源
学术刊物《盐城工学院学报(社科版)》主要设置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学、语言、历史、高等教育研究等栏目;同时结合地方实际设立了“盐海文化”研究专栏,其内容包括海盐文化研究、新四军研究、沿海滩涂与湿地文化研究、地方文化名人。《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科版)》主要刊载机电工程、化学工程、材料工程、建筑工程、纺织工程、汽车工程、海洋工程、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学术论文。学校被中国高教学会评为“全国优秀教育科研单位”,《盐城工学院学报》社科版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社科版、自科版均被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2006年、2010年,《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在2009年江苏期刊“明珠奖”特色栏目评比和2010年第二届全国地方高校特色栏目评比活动中,“盐海文化研究”专栏被评为“特色栏目”。
馆藏资源盐城工学院图书馆成立于1996年,由原盐城工业专科学校图书馆和盐城职业大学图书馆合并而成。设有迎宾大道校区(北校区)图书馆和希望大道校区(南校区)图书馆。据2014年学校图书馆官网介绍,馆舍总面积达4.7万平方米,阅览座位4000多个。图书馆工作人员90余人,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16人,馆藏印刷型文献160万多册。使用的各类数据库近30个。
盐城工学院图书馆藏书多少
你好
盐城工学院图书馆藏书,图书馆藏书151万册。江苏省新型环保重点实验室是江苏首家新型环保重点实验室,也是盐城市第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006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2项、省级121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0项;发表科研论文5000多篇,被SCI、EI等收录507篇。
盐城工学院图书馆的开放时间
校区  地点  开放时间  上午  下午  迎




区  1F社科借阅室  周一至周日  8:00~21:30  2F自科借阅室  周一至周日  8:00-11:30  14:30-21:30  3F期刊阅览室  周一至周日  8:00-11:30  14:30-21:30  3F电子阅览室  周一至周日  8:00-11:30  14:30-21:30  注:周六晚上不开放  希




区  3F(北)电子阅览室  周一至周日  8:00-11:30  14:30-21:30  3F(南)文艺史地学科文献室  周一至周日  8:00~21:30  4F(南)经济学科文献室  周一至周日  8:00~21:30  4F(北)机械建筑学科文献室  周一至周日  8:00~21:30  5F(南)语言数理化学科文献室  周一至周日  8:00~21:30  5F(北)电气自动化学科文献室  周一至周日  8:00~21:30  6F(北)社会科学学科文献室  周一至周日  8:00~21:30  7F(南)化工纺织学科文献室  周一至周日  8:00~21:30  7F(北)自然科学学科文献室  周一至周日  8:00~21:30  7F(北)期刊阅览室  周一至周五  上午8:00-11:20
下午2:30-5:40  注:周六晚上不开放。
盐城工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院校?
盐城工学院是公办。
                                   
盐城工学院是江苏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位于有“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美誉的盐城市,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学校于1996年5月由盐城工业专科学校与盐城职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盐城工业专科学校(始名盐城工学院)创建于1958年,1986年成为全国建材类3所示范性高等工业专科学校之一;盐城职业大学创建于1985年。2000年,创建于1964年的盐城会计学校并入盐城工学院。截至2018年1月,学校占地面积2270亩,校舍建筑面积59.2万平方米,学校拥有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设有20个教学院部,64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0000多人、联合及全程培养研究生181人。
办学条件:
学科建设截至2018年1月,学校拥有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6个省级一级学科重点建设学科6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建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重点专业(类),2个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江苏省卓越计划(软件类)试点专业;建成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9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含建设点)。学校是"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学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4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艺术设计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知行合一,能力为本的机制专业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省级重点专业(类)(7个):材料类、机械类、土木类、设计学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江苏省卓越计划(软件类)试点专业(4个):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自动化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与淮海中联水泥联合有限公司、江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机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盐城工学院---中国玻璃控股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9个):基础化学实验中心、物理及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计算机基础中心、环境化工实验教学中心、电气与新能源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新材料与江苏沿海工程建设实验教学中心、环保装备及先进制造实践教育中心、沿海生态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创意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
院系设置: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设有18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师资力量截至2018年2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500多人,专任教师1300多人,其中特聘专家3人、高级职称700多人、博士500多人(含在读)、研究生导师139人。聘请特聘教授16人,聘请兼职教授180多人。现有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等170多人,省级教学名师、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17人建筑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教学团队为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2个学术团队为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中国工程院麦康森院士、姚穆院士、阮雪榆院士、孙伟院士、著名服装设计大师王新元等一批知名专家被聘为学校的客座或特聘教授。
                                   
教学成果:
截止2014年2月,学校有省级优秀精品课程14项,省级精品教材9项,校级精品课程14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9项,省级教改项目14项,其中2013年,学校有2项教学成果获得一等奖,2项教学成果获得二等奖,82个项目入选省"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省级优秀精品课程(14个):土力学、材料科学基础、粉体工程、机械设计、材料物理性能、CAD/CAM技术、土木工程材料等校级精品课程(14个):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服装设计专业素描、材料物理性能、物理化学、CAD/CAM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标志设计、计算机基础、会计学、机械原理、电子商务、电机与拖动、电路与信号系统省级精品教材(9个):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材料、会计学、政治经济学等校级精品教材(1个):平面构成省级建设精品教材:
建设工程质量检评与事故处理、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学生在全国、全省大学生有关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一等奖和交叉创新一等奖,学校获批"全国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校"梦之声"合唱团屡次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2011年2月应邀赴维也纳参加"中奥建交40周年金色大厅庆典音乐会"演出。多次被表彰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术研究。截至2018年2月,学校技术转移中心为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中心,获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学校科技查新工作站为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建有江苏高校生态建材与环保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拥有江苏省新型环保重点实验室等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模具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省级科技服务中心,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其中,江苏省新型环保重点实验室是江苏首家新型环保重点实验室,也是盐城市第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就:
2006年至2014年2月为止,学校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2项、省级121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0项;发表科研论文5000多篇,被SCI、EI等收录507篇。其中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星火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61项;获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9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总数列全省高校第三位;三大检索收录论文258篇,获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44件。
学术资源:
学术刊物《盐城工学院学报(社科版)》主要设置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学、语言、历史、高等教育研究等栏目;同时结合地方实际设立了"盐海文化"研究专栏,其内容包括海盐文化研究、新四军研究、沿海滩涂与湿地文化研究、地方文化名人。《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科版)》主要刊载机电工程、化学工程、材料工程、建筑工程、纺织工程、汽车工程、海洋工程、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学术论文。学校被中国高教学会评为"全国优秀教育科研单位",《盐城工学院学报》社科版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社科版、自科版均被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2006年、2010年,《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在2009年江苏期刊"明珠奖"特色栏目评比和2010年第二届全国地方高校特色栏目评比活动中,"盐海文化研究"专栏被评为"特色栏目"。馆藏资源盐城工学院图书馆成立于1996年,由原盐城工业专科学校图书馆和盐城职业大学图书馆合并而成。设有迎宾大道校区(北校区)图书馆和希望大道校区(南校区)图书馆。据2014年学校图书馆官网介绍,馆舍总面积达4.7万平方米,阅览座位4000多个。图书馆工作人员90余人,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16人,馆藏印刷型文献160万多册。目前使用的各类数据库近30个。
所获荣誉。经过多年的建设,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育科研单位、全国和江苏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江苏省和盐城市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省高校思政工作先进集体、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省助学工作先进集体、省高校文明食堂和文明宿舍先进单位、省高校节能工作先进院校、江苏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合作交流:
截止2014年2月,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芬兰等国家的26所高校建立了友好联系和长期合作关系。学校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美国底特律大学举办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加拿大蒙克顿大学联合培养硕士,与英国朴茨茅斯大学、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韩国江陵原州大学合作开展互认学分、互发文凭校际交流项目。先后与美国UGS公司联合共建优集学院、与印度NIIT信息技术学院联合培养软件人才。学校积极拓展联合培养研究生渠道,与中南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东南大学等8所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现有兼职研究生导师34人,在培研究生44人,其中博士3人。
                                   
特色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盐城工学院的特色专业,就业主要面向大型城市,男生学习该专业较有前景。学生需要学习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材料领域的科学与工程方面较宽的基础知识。毕业生可以在各种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材料结构与性能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当下热门专业、学校环境好、设施完善。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毕业生可以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土木工程土木工程主要是盐城工学院首批具有招收本科专业资格的专业之一。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毕业生可以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12月底,学校有教职工近1700人,专任教师13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700多人、博士600多人、研究生导师260多人。特聘教授28人,聘请兼职教授180多人。有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等400多人,省级教学名师、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18人
盐城工学院图书馆的借阅规则
1.学生(包含本科生、专科生,不再分艺术系学生和中文学生),都可借图书5册(不再分文学和综合类图书),借期为30天,每册可续借一次,续期为30天。可预约图书一册,保留期为3天。
2.教职员工(不分机关和教师,包含研究生),可借图书16册,其中文学类图书4册,借期为15天(不得进行续借),综合类图书11册,借期为180天,每册图书可续借一次,借期为90天。可预约图书1册,保留期为3天。
3.中文教师,可借图书16册,不限图书种类,统一借期为90天,每册图书可续借一次,借期为90天。可预约图书1册,保留期为3天。
4.教授(包含副高以上及教授),可借图书25册,其中文学类图书可借5册,借期为15天(不得进行续借),综合类图书20册,借期为180天,可续借一次,借期为90天。可预约图书1册,保留期为3天。
5.职工(包括后勤集团的所有员工)及退休教师,可借5本图书(不再分文学艺术和综合类图书),借期为30天,每册图书可续借一次,续期为30天。可预约图书1册,保留期为3天。
6.读协,可借图书6册,借期为30天,每册可续借一次,续期为30天。可预约图书一册,保留期为3天。
7.超期违约金为0.05元/天,续借和预约服务可以让读者直接在网上进行。
8.把艺术类图书划分到综合类图书的范畴之中,只分文学和综合类图书两部分。
9.所有读者(除职工及退休教师和校外读者)都可在参考书阅览室借阅图书1册,借期为1天,超期违约金为0.50元/天。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bike163.net/thread-81437-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