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峡工程存在哪些问题
1,早期对抗洪能力的预估过于乐观
三峡工程上马之初,宣传的首要功能,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长江中下游的洪患问题。当年的口号是“三峡工程峻工之日,就是长江告别洪患之时”。
但从媒体宣传来看,这个口号在建成以后越来越低调,03年建成时号称“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而08年就变成了“三峡大坝可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而去年则宣称“今年抗洪还不能全都指望三峡大坝”。
2,解决泥沙淤积也不如预期顺利
大坝淤沙是水利建设一大难题,据报道,三峡水库采用“蓄清排浑”的方法来处理排沙问题,即在汛期时加大排水量使浑水出库,在枯水季节大量蓄积清水,便可以减少泥沙在水库内的淤积,这被认为是水利史上一大创举。但最近又有报道指出,从水库运用初期的监测来看,这种方法仅能排出70%左右的泥沙。据监测,蓄水以来,2003~2007年,每年入库2亿吨泥沙,约有1.3亿吨淤在库内。
3,调水与发电尚需协调
水利工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削丰补枯,调节水旱平衡。但对三峡公司来说,发电是他们的收益来源,与调水之间存在一定矛盾,长江水利委员会防汛抗旱办公室副巡视员王井泉关于今年旱灾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此前出现的“淡季用电高峰”让三峡用去大量水体发电,加剧了下游旱情。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水文基础理论研究室主任王银堂也认为,由于三峡工程兼具水利、水电的枢纽作用,其大体量发电用水客观上会造成下游“缺水”的现象。
二,环境影响:可能被夸大,仍然很严峻
旱灾被认为与三峡工程有关
1,“影响气候”的指责缺乏依据
近年来,中国南方频现异常气候,四川和重庆等地出现酷热、大旱以及暴雨等异常天气,三峡时常成为矛头所指。而国家环保总局审查通过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基本结论是:三峡建库后,对库区及邻近区域温度、湿度、风和雾的影响范围一般不超过10公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则表示,有人认为三峡库区对三峡周边广大地区的气候产生了严重影响,并把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归结为三峡工程的影响,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库区环境治理任务艰巨
根据2007年由中国科学院、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江水利委员会等单位共同发布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显示,三峡库区的污染问题形势严峻,2003年三峡库区蓄水至135米之后,监测结果显示,三峡在135米蓄水过程中和蓄水后局部时段,香溪河等12条支流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华(藻类过度繁殖)现象,回水区水流减缓,使库周围近岸水域及库湾水体纳污能力下降。同时大批移民开垦荒地,也加剧了水体污染,并产生水土流失的现象。报告称,地面污染源是三峡库区的主要污染源,占到总体污染的60%—70%,主要来自库区的农药和化肥使用。
3,比起地震,山体滑坡是更值得重视的地质影响
三峡工程曾被指责为库区地震的原因之一,其实大坝与地震的关系以目前的观测手段尚无法证明,但山体滑坡已经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据新华社记者报道,重庆库区的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3月18日,受试验性蓄水及退水影响,重庆库区巫山、巫溪、奉节、云阳、开县、万州等14区县发生166处地质灾害灾(险)情,崩滑体总体积约6024万立方米,影响人数11535人,已造成土地损失约2380亩。值得注意的是,166处灾(险)情点中,新生突发性灾(险)情点达到121处。三峡水库每年从145米蓄水至175米,再消落回145米,所产生的30米消落相当于百年一遇的长江洪水,对库岸边坡的考验就可想而知。
三,航运作用还需要长期开发
重庆并未迎来万吨巨轮
1,“巨轮直航重庆”目前难以实现
三峡设计和论证过程中,曾经提出“万吨轮直达重庆”的诱人蓝图,但实际上,长江中下游一座座跨江大桥早已形成百桥锁江,巨轮无法从桥下通过,进入长江上游。
对于“巨轮入重庆”的构想,三峡的出现理顺了上游航道,而下游要不要拆桥让船,已经引起了持续的争论。
2,航运效率需要进一步改善
据公开的信息,三峡船闸设计之初确定单向通过能力每年为5000万吨,双向运行为1亿吨,而实际上,三峡船闸的五级船闸启用后至今,双向船闸的通过能力到5000万吨就已经出现饱和。而且,由于永久船闸分为五级,因此通行速度较为缓慢,理论上过闸要2小时40分钟,在目前实际运行中,往往需要3.5个小时以上才能通过。重庆市交通部门提出要尽早论证、规划并最终在三峡大坝上建设第二座双线五级船闸或第二座升船机,并称“这才是打开长江通航瓶颈的根本办法”。
![]()
三峡工程的危害有哪些?
任何一项人类工程都是对自然和环境有负面影响的,其中我国伟大的三峡大坝也不例外,它的危害有这些。
第一,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破坏,由于三峡大坝太高上游水位,导致上游和下有水系失去了长久以来的平衡,这就会使许多生物灭绝,或者阻隔了一些生物的上游回流。其中急流水中的鱼就是这样影响的。
第二,就是对长流特有的鱼中华鲟的影响,一度造成这种鱼类的濒临灭绝。不过国家已经采取措施来保护这种长江特有的鱼了。
第三,都会长久流域气候的影响,由于水位不平衡,大坝打破了常规水位和平衡,这就导致上游气候和下游气候的反差加大,不但影响着整个长流流域的气候,还因为气候变动更加剧了长江流域生态平衡和发展。
第四,假如一旦三峡大坝出现问题,或者被外国敌对破坏,就会造成下游大面积发达城市的毁灭性破坏,这是一种安全隐患。
第五,三峡大坝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这在以后是对地球的一种永久垃圾。
虽然三峡大坝有许多危害,但是,在当下它是造福人类的工程,也是世界级的伟大奇迹,对人类调控水源和节省资源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具体问题类型,进行步骤拆解/原因原理分析/内容拓展等。
具体步骤如下:/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
三峡文言文问题
1. 关于文言文《三峡》的一些问题
1,俯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仰视:绝……其间
3,颜色:素湍,绿潭,山青,花草
4,一子一景: 清荣骏茂
5,赞叹:良多趣味
特点是:风平浪静
5:峡是两岸夹水的的 地方,有山才有峡.
水是夏水 最 有 特点,最迅疾,春冬风平浪静
总之是 根据水 势涨落来写的!
4:侧面表达了3峡渔民的悲惨生活,以及作者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同情,热爱.
8: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江水,草,山。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比较静文中的则素湍绿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
P.S.给分啊!
2. 三峡古文 文言现象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江流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了天空,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行。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像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清凉和寂静,常有在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接连不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歌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自:从,此处有“在”之意。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略无:毫无。阙:通“缺”,空缺。
嶂(zhàng):屏障似的高峻山峰。 停午:一作“亭午”,中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
这里指太阳 夏水襄陵:夏天大水涨上了高陵之上。襄,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是丘陵的意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或:有时。
王命:朝廷的文告。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市奉节县。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奔:奔驰的快马。
御风:驾风。 以:这里当作“似”。
素湍:白色的急流。绿潭:绿色的潭水。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巘,凹陷的山顶。 飞漱:飞流冲荡。
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飞漱:急流冲荡。
漱,喷射。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晴初:天刚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zhǔ):动词。
引:延长。 凄异:凄凉怪异。
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能消失。 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云阳、奉节一带。
沾:打湿。赏析一: 郦道元的《三峡》(首段)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以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高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
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极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
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
“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三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茂”写柏树。“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作为描写山水之作,本文并非单纯写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啸”“凄异”托出秋季景色之凉),缘情入景(如开头几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使人顿有雄伟奇险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悚惧,时而欣喜,时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
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一切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写景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点,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3. 《三峡》中的文言现象
1、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2、实词:自:在。
自非:如果不是。曦月:太阳,月亮。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空谷传响: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
襄:上。漱,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御:驾。巚:山峰。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良:实在、真。
肃:寂静。属 :(zhǔ)连续。
引:延长。 绝:消失。
素:白色 ; 旦:早晨。 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朝:早晨。 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 三声:几声。
三,这里不是确数4、注意区别: 属:属引凄异(连接)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绝:久绝(消失)。
绝(山峰):极。阻绝:断。
自三峡……(在)。自非……(如果)5、:阙;同“缺”,中断。
6、重点句翻译: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到了夏天江水上涨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航。
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⑤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瀑布在山峰间飞流冲荡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⑦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在秋天,每到初晴或下霜的早晨, 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⑧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⑨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词】1、或王命急宣(或 古义:有时 ) (或 今义:常用于选择的) 2、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 (至于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3、虽乘奔御风 (虽 古义:即使 ) (虽 今义:虽然)【一词多义】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②绝:沿溯阻绝(断绝)绝巘多生怪柏(极,最)哀转久绝(消失)【】①略无阙处(“阙”通“缺”,断缺)② 哀转久绝(“转”通“啭”,鸟叫声)【】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④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特殊句式】1.两岸连山:,省略定语“三峡”。
2.重岩叠嶂:,省略主语“两岸”。【重点语句翻译】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实在是有很多趣味。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江水暴涨,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4. 求答案一、阅读《三峡》,完成文后问题
一、1、同“缺”; 涨; 实在; 连续;顺流而下;冲荡;早晨。
2、⑴从、由;如果⑵长时间地;长度大3、(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2)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山石林木的倒影。
⑶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4、这两句的意思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句中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这清澈。“素湍”见浪花之雪白;“绿潭”显潭水之清澈,“回清”写江水之动态。
5、清荣峻茂6.文章布局匠心独运。作者描写的是三峡四季的山水景物,劈头落笔于山极为自然。
夏水暴涨承山高江窄而来,最富三峡特色。下面先春冬合写,后独记秋天,也是顺水势的涨落而安排。
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顺势而下,入情入理。7.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8.对祖国山水的喜爱之情。
9.渲染萧瑟的秋景,表现旅人的哀愁。(侧面表现了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二、1.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2. 嘴;年成;都,全;十天。
3. C、E。4.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5. 方、千万蔽地、悉为两段、岁以大穰。三、1.《梦溪笔谈》,沈括,(北)宋。
2.担心;铺排;赠给;因为;同“服”,佩服。3.塔;匠师;喻皓;指固塔这件事。
4.在;拿;只。5.匠师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6.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5. 《三峡》古文的问题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虽成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属引
《三峡》古文的问题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虽成奔御风.不以疾也.奔: 飞奔的马 属引凄异.引:延长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自非亭子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理解课文内容填空.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按照景物是先写__山______,后写___水_______;按照季节分,作者先写__夏季_____,再写__春冬_________,最后写___秋季________;总体来看,作者是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___静_______态景物____动__________态化.“清荣峻茂”四字壮要物,如果说“清”字状水,“荣”字状柏树,那么“峻”和“茂”字又分别状_山_______和_____草_______.描写春冬景色和描写秋季的景色这两部分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故渔者歌曰:“巴东三下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侧面烘托手法烘托秋景的凄美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期间千二百里,虽成奔御风.不以疾也.对比手法写出夏天水的湍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