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民俗文化有哪些?
1、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区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榆林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
安塞腰鼓是陕北腰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多在重大节日庆祝、庆典、庙会中演出,在2006 年,“安塞腰鼓”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陕西民歌根据地域特征和艺术特点分为陕北民歌、陕南民歌和关中民歌。陕北民歌种类繁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有信天游、小调、劳动号子、榆林小曲、陕北套曲等 20多个曲种,其中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流传最广。
陕南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紫阳民歌是陕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曲种,代表性曲目有《郎在对门唱山歌》《南山竹子》等。关中民歌有船工号子、打夯号子、搬运号子等曲种和各种小调。
3、陕西皮影戏起源于汉代以前,发源地在华县,鼎盛于唐代,又称“影戏”“影子戏”,流传于民间,保留着民间说书的历史痕迹,是近代陕西诸种戏曲的前身。
其唱腔数十种,以老腔、碗碗腔、阿官腔、弦板腔、秦腔五大调较为普遍,辅之陕北、陕南及关中各种道情。皮影戏的传统剧目有《游西湖》《哪吒闹海》《古城会》《会阵招亲》等。
4、“社火”是陕西民间一种广泛的、传统的、规模壮观的群众娱乐活动,来源于古代先民对土地与火的崇拜。陕西“社火”通常在正月、节日盛会或庙会演出,包括鼓乐、芯子、高跷、竹马、旱船、秧歌、舞龙、舞狮、花灯等。关中是陕西社火活动最活跃的地区,宝鸡更是被誉为“中国社火之乡”。
5、面花俗称“花花馍”,属面塑艺术,种类有婚礼、丧礼、寿礼、节日花馍。面花起源于汉族民间祭祀活动,源于汉代,成于唐代,盛于宋代,到了明代之后,面花就广泛流行于民间,清末,北京还出现了专门制作面人的艺人。面花自古盛行于北方民间,形式丰富多彩,品类繁多,其中尤以合阳、华县面花为佳。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作文?
导语:老腔让人震撼说明根植于本土的、诞生于民族的、原汁原味的文化宝藏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和发展的艺术空间。下面是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作文范文,欢迎参考。
篇一: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作文范文
当中山音乐堂的老腔演奏接近尾声,濮存昕冲上台去,拿起那块木砖狠狠的敲打着条凳时,所有人的内心都震颤着……此时,任何言语的褒奖,任何理性的评判都显得苍白而可笑。或许,这就是音乐的最初魅力,原始而又疯狂,他们这一群人,是对生活本来面目诠释的最精确又最直接的!
突然发现,这座音乐堂是那样的与他们格格不入,脑中画风一转:关中黄土,华阴陇上,旱烟袋,大茶壶,木头条凳击节碎,吼完老腔吼秦腔……
老腔,何以让人震撼?我想,这就是“纯粹”的力量吧!当剥去了包装,褪去了脂粉,人的原始本能被唤醒,直抵内心的永远不会是矫揉的浅斟低唱。就像古希腊的雕塑,哪有什么密码,人——本来就应该是那个样子。
最纯粹的东西最有力量!历史和岁月会把所有的假洗掉,留下的就算再斑驳,你依然会禁不住赞叹。成化的鸡缸杯,乾隆的粉彩罐,今人烧不出来,不是技术不过关,而是少了一份手艺人对纯粹二字的执着!电控化气炉的温度可精确掌握,但为什么出窑的东西依然冰冷?我不反科学,我反急功近利与浮世喧嚣!
今天这个时代是个最好的时代,因为你可以啥也不做,方便地活下去!今天这个时代是个最坏的时代,因为人们渐渐不会被感动了!媒体中充满了嘲讽与自我宣传,书本上到处是成功学与厚黑宝典。厨房里的鸡汤正滚……赶紧喝一碗压压惊!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胜果已然作古,新时代网络帝国悄然崛起!当世之时,有人提原生态,大家会投以看国宝的眼神。中国需要原生态的力量,中国人需要原生态的力量!因为,这是最纯粹的力量,这是最撼动人心的力量!这是从渭水河畔奔袭出的声音,这是从华山之颠散落下来的冰花!
我想,华阴老腔已经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它更是黄土大地的图腾!我相信,濮存昕先生不是被音乐所震撼,他是被这音乐中的民族认同感击中了心!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共鸣呢?
老腔被谭维维带到了春晚的舞台,用电子混声衬托其魅力,这无可厚非!但你要明白,再先进的remix,也混不了中华儿女同一血脉的脉脉亲情!
艺术给予我们关照内心的能力,艺术给予我们找到认同与共鸣!最纯粹的艺术最有力量,最纯粹的艺术让人血脉偾张!
篇二: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作文范文
几个拿着锅碗瓢盆儿敲打的乐手,几个抽着烟卷穿着坎肩儿的听众,就这样在老头儿疯狂摔打长条板凳的声音中欢呼。弥漫着汗味儿的干燥空气,掺杂着呼喊声,飘向关中高远的天空。
老腔,以对苦难生活的热爱震撼人心。
我曾着迷于米勒的《晚钟》,农民夫妇的苦难生活感化着每一位观者的心。夕阳照在无边的农田上,发出烫金色的光。一对农民夫妇擦着汗,终于结束了一天的劳作。不远处的小教堂传出了晚钟声,与眼前生活同样沉重的晚钟声。夫妇放下锄头,双手合十,沐浴在金色夕阳中的他们俨然成了铜铸雕像。苦难生活中对将来美好的祷告,感人肺腑。
感动于《晚钟》的沉重,我却总觉得米勒名作少一分力量,少一分震撼。直到在阿姆斯特丹遇到梵高的《播种者》,我终于找到了那份震撼人心的力量。
《播种者》正是以《晚钟》所缺少的热爱震撼人心的。同一抹夕阳,同一片麦田,夕阳却不再是铜铸的金色,而是换以大红和柠檬黄,辐射着爱与希望;麦田也不再是收割中的土地,而是洒满种子的田野,播种着生活的念想。播种者不是雕塑般站立着祈祷,他蹦跳着,飞舞着,就像麦田上的一只蝴蝶。汗水,农活,同样苦难的生活,播种者却播撒着热爱。这欢快的热爱不仅未破坏人们对苦难的感动,更是增添了苦难给人们的震撼。
《播种者》具有的震撼一如老腔给予听众的那份震撼。热爱生活的人,总能从生活中挖出点儿力量来。关中平凡粗犷的生活,苦难,却不失精彩。关中人用热爱挖掘出这份精彩,用热爱把他唱出来。感人至深,却更能震撼人心。
黄土高原上的一座小土屋升起了一抹炊烟,劳累的声音尽力吼着几句不成调儿的老腔。
那唱的分明是”我爱这生活”。
篇三: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作文范文
记得几年前在首都剧场,第一次看北京人艺演出的话剧《白鹿原》,当剧中陕北几位本色老艺人演奏老腔时,我几乎惊讶不已,心灵震撼;后来谭维维在一个选秀电视节目中,用老腔伴奏并演唱,几个老艺人加上她的演绎,同样令现场观众震撼,谭维维也夺得了那场节目的冠军;今年央视春晚,老腔再次亮相,我看是今年春晚最棒的一个节目,也是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老腔何以产生如此强大的艺术震撼力呢?
一是真情。老腔的曲调以及演奏者和演唱者来自民间,生于厚土之中,没有华丽的包装,也没有过多曲式变化和复杂的音调,可以说带着黄土高原的质朴走上舞台。当然,这真情又是丰富多彩的`,既有质朴的底色,还有粗犷奔放的表演,还有看似不拘一格和雕琢的引吭高歌,在这质朴的丰富中,我们感受到了一股无法言说的真情流露。
二是新鲜。在当下万花筒般的社会生态中,我们早已习惯五颜六色、灯光耀眼;也早已习惯嗲声嗲气、装娇卖萌,还有歇斯底里,装出来的苦大仇深等等。我们习惯了各种选秀、耍明星、甚至耍到了星二代,习惯了假唱、假演。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舞台和影视屏幕,突然冒出这么几个土得掉渣儿的人和这么一曲土得掉渣的调,自然让人别开生面眼界大开。
三是故事。老腔不仅仅是单纯的一支曲、一个调,而是根据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白鹿原》改编的话剧中的引子和插曲。凡是看过《白鹿原》小说和话剧的人,无不为其惊心动魄的场面、纵横捭阖的历史画卷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及鲜活生动的语言所打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尤其扣人心弦,配上这样的曲子,自然更加魅力四射,可谓老腔与故事交相辉映,完美融合。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远不止这几条,不管再说多少,有一点恐怕是无疑问的,那就是老腔让人震撼说明根植于本土的、诞生于民族的、原汁原味的文化宝藏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和发展的艺术空间。
中国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在这几千年绵延不绝的文化长廊中,诞生了无数思想和艺术,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发扬光大,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和自豪。现在社会上总有一些人,动辄西方、外国,很多理论明明先贤早有记述,却张口西方、闭口国外。现在流行的西方翻转课堂,我看孔子早有实践和论述,《论语》讲得很透彻,却非要贴上什么“斯基”、什么模式的标签,似乎月亮都是人家的圆。我以为,“老腔”的震撼也应该让这些崇洋媚外、迷信西方的人震撼了。
愿老腔不仅仅震撼了人们一时,我们还当从更深处和更广阔的层面上去思考老腔何以震撼,由此,弘扬、发展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那也许是老腔震撼我们之后的震撼吧。
![]()
陕西特色文化
陕西特色文化
陕西特色文化,我们生活的每个城市基本上都是有他的文化特色的,对于不同地方的习俗也都是从古流传至今的存在,很多都是代表着我们的文化传承的,以下了解陕西特色文化。
陕西特色文化1
陕西历史文化悠久,具体特色文化如下:
1、陕西方言
受地理、历史、政治及迁徙等因素影响,陕西各地方言从语音到词语都有很大差异。从整体语感看,陕西方言分为关中话、陕北话、陕南话三部分。秦岭以南除洛南、商州、丹凤外是陕南方言区,延长、甘泉、延安以北除定边外是陕北方言区,陕南、陕北方言区以外的地域是关中方言区。
关中方言曾经是周秦汉唐四大朝代的官方语言。汉代的大一统格局和民族大融合更促使了西安话影响全国各地的方言,唐代达到鼎盛。
2、革命圣地
近代的陕西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圣地。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19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从此,中共中央在陕北战斗、生活了13个春秋。延安成为中国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3、历史文物遗存相当丰富
陕西是中华民族文明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1963年发现的“蓝田猿人”,是全国发现的时间最早、最为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约三四万年前,关中地区的原始人类逐步进入氏族公社时期。1953年发现的西安半坡村遗址,就是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公社的一座定居村落。
陕西曾长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西周到唐朝有14个王朝在这里建都,长达1100多年,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境内地上地下文物遗存极为丰富,文物点密度之大,数量之多,等级之高,均居中国之首。
秦阿房宫、秦始皇陵、汉阳陵、乾陵、桥陵等都记录印证了陕西古代文化,其中已开发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就展现了一个巨大地下雕塑艺术宝库,反映出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平,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光辉篇章,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
4、历史名城
陕西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个):西安、延安、韩城、榆林、咸阳、汉中。
陕西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1个):黄陵、凤翔、乾县、三原、蒲城、华阴、城固、勉县、府谷、神木、佳县。
扩展资料:
陕西的秦始皇兵马俑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类古代精神文明的瑰宝”。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秦始皇兵马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秦俑丰富而生动地塑造了多种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风格浑厚、洗练,富于感人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代塑造艺术臻于成熟的标志。它既继承了战国以来中国的陶塑传统,又为唐代塑造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陕西特色文化2
陕西民俗文化有哪些?
1、关中皮影
关中皮影源于汉代,最初用纸板制作,宋代以后开始用牛、羊、驴皮制作。根据戏文设计形象,精选上好驴、牛、羊皮经刮、刻、染、罩、熨、缀六道工序而成。
关中皮影既继承了汉画像石刻的传统,又发挥了宋院体绘画之长,运用洗炼的轮廊造型、夸张的装饰纹样、疏密虚实相间的处理手法、缜密精细的雕镂功夫,表达剧中人物的相貌、身份、衣着和性格,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2、社火
陕西民间一种广泛的、传统的、规模壮观的群众娱乐活动,来源于古代先民对土地与火的崇拜。
陕西“社火”通常在正月、节日盛会或庙会演出,包括鼓乐、芯子、高跷、竹马、旱船、秧歌、舞龙、舞狮、花灯等。关中是陕西社火活动最活跃的地区,宝鸡更是被誉为“中国社火之乡”。
3、面花俗称“花花馍”
属面塑艺术,种类有婚礼、丧礼、寿礼、节日花馍。面花起源于汉族民间祭祀活动,源于汉代,成于唐代,盛于宋代,到了明代之后,面花就广泛流行于民间,清末,北京还出现了专门制作面人的艺人。
4、宜君农民画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历经了新旧石器时代和春秋战国、魏、唐、宋几个文化发展热潮时期。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形成了人们特殊的审美情趣。,宜君农民画这一特殊环境的特殊艺术表现形式应运而生。
5、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是陕北地区的传统民歌,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类。劳动号子包括打夯歌、打硪歌、采石歌、吆牛歌、打场歌。信天游分为高腔和平腔。
这些自成体裁又各具特点的传统民歌,都从各方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苦乐和爱憎,并且当社会制度根本改变的时候,民歌的内容和形式也随着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在内容上表现了新的社会生活和新的人物形象,同时也使各种体裁具有了新的意义。
陕西特色文化3
陕西的风俗有哪些?
陕西的风俗有:
1、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传统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延安市安塞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陕北民歌有她鲜明的地域特征:土气、大气、美气一土得掉渣、大得雄奇、美的撩人。
2、华阴老腔
老腔是一种板腔体戏曲剧种,是皮影戏的一种,唱戏人在后台是皮影戏,唱戏人跑到前台吼唱就是老腔,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华阴市的双泉村。华阴市东临潼关、西接华县、南依秦岭与洛南县接壤、北隔渭水与大荔县相望的独特土地造就了老腔的独特唱腔特点。
3、陕北民歌
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主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4、陕西社火脸谱
陕西宝鸡地区,人们习称西府,是陕西社火脸谱艺术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特别是陇县和宝鸡县的社火脸谱,流传历史久远,脸谱造型奇特,色彩质朴明快,纹饰严格讲究,谱样多而齐全,代表了西府社火脸谱的最高水准。
5、陕北秧歌
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是流传于陕西、陕北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汉族传统舞蹈。陕北秧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绥德秧歌”最具代表性。
方言演唱是内蒙民歌的典型唱法吗
您好哦~经查询为您找到,下列哪种唱法属于内蒙民歌的典型唱法的是B,呼麦。蒙古族传统歌唱法包括多种歌唱技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诺古拉[nokla]”歌唱技巧。”(颤音)唱法“呼麦”,又名“浩林·潮尔”,是蒙古族复音唱法潮尔(chor)的高超演唱形式,是一种“喉音”艺术。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一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 演唱者运用闭气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发出粗壮的气泡音,形成低音声部。在此基础上,巧妙调节口腔共鸣,强化和集中泛音,唱出透明清亮、带有金属声的高因声部,获得无比美妙的声音效果。“乌力格尔”(蒙古语说书)好来宝(蒙古族快板书)蒙古长调可称为游牧文化的一朵永不凋谢的花朵。
西安老腔是什么
问题一:去西安旅游到哪看老腔表演 可以到西安大唐西市雨田社看“老腔”演出。
问题二:西安哪里可以看到华阴老腔老调 曲江,寒窑。
问题三:谭维维西安南门红衣服唱华阴老腔一声喊 谭维维在中国之星第三场与华阴老腔艺人一起演唱了《给你一点颜色》,反响很好。
被选在春晚表演,但由朝华重新作词,音乐也有所改变
问题四:西安哪里可以看张喜民华阴老腔演出 西安的电视
问题五:老腔和秦腔是一样的吗? 老腔是陕西省华阴县一带的一种小戏,具有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秦腔是西北地区普遍流行的地方戏曲。两者有着鲜明的区别。
问题六: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陈忠实是高中课文吗 华阴老腔系明末清初,以陕西省华阴县市,久为华阴县泉店村张家户族的家族戏(只传本姓本族,不传外人)。其声腔具有刚直高亢、磅礴豪迈的气魄,听起来颇有关西大汉咏唱大江东去之慨;落音又引进渭水船工号子曲调,采用一人唱众人帮合的拖腔(民间俗称为拉波);伴奏音乐不用唢呐,独设檀板的拍板节奏,均构成了该剧种的独有之长,使其富有突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世代流传,久演不衰。但又鉴于该剧种这一特殊情形(家族戏),目前依然处于行将消亡的濒危状态,迫切需要长期保护。 华阴老腔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老腔是一种板腔体戏曲剧种,是皮影戏的一种,唱戏人在后台是皮影戏,唱戏人跑到前台吼唱就是老腔,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华阴市的双泉村。据《华县志》载:老腔皮影又名拍板调,于清乾隆元年至十年(1736-1745)就已盛行于华州(今华县)。华阴市东临潼关、西接华县、南依秦岭与洛南县接壤、北隔渭水与大荔县相望的独特土地造就了老腔的独特唱腔特点
问题七:陕西的什么戏 比较多,比如有听众熟知的秦腔,还有眉户、碗碗腔、商洛花鼓、汉调二黄、阴老腔、华县皮影、合阳线戏、陕北说书、西安鼓乐等。
眉户,即眉鄂,或称“迷糊胡”、“曲子戏”、“弦子戏”,是陕西省的主要戏曲剧种之一。眉户盛行于关中,而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和宁夏等部分地区也有流行。眉户曲调委婉动听。
“眉户”方言发音为“迷糊”所以有人误认为其又名“迷糊”,以其曲调委婉动听,具有令人听之入迷的艺术魅力而得名,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陕甘宁边区称为为“眉户”。眉县和户县一带位于秦岭太白山麓,自古盛行民间歌曲,眉户曲骸源于这些民间歌谣,古称“清曲调”。眉户曲在华阴和华县一带逐步发展为眉户戏曲。华阴和华县是周朝郑国地域,眉户可能受到“郑声”的影响。
由此眉户在关中分为东西两路,关于东路眉户,流传有“同州的梆子合阳的线,二华的眉户天下传”的说法。清朝乾隆年间,随着秦腔等各地戏曲艺术的发展,眉户逐渐被搬上了舞台,形成了一定数目的剧目。眉户在演唱形式上仍保留有地摊演唱的曲艺形式。其唱本多为折子戏,如《女寡妇验田》、《古城会》、《皇姑出家》等,常常是一唱到底,很少口白。舞台演出形式的剧目则既有如同《反大同》、《火焰驹》等的大型本戏,又有如《张连卖布》、《两亲家打架》、《杜十娘》等折子戏,有白有唱、有表演,曲牌选用比较自由。
眉户的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板胡和海笛相辅。不同于秦腔的高昂激扬,豪放粗扩,眉户的唱腔较为委婉细腻,优美动听,富于表现深沉、凄楚和悲痛。戏曲服饰简朴,化妆粗线条。表演动作真实、生活化。整体风格较为现代。眉户的曲调甚为丰富,有“七十二大调,三十六小调”之说。
大调以唱悲伤剧情为主,如《老龙哭海》、《罗江怨》、《老五更》等;小调以唱欢喜剧情为主,如《采花》、《银红丝》、《一串铃》等。现在眉户的唱腔音乐精练到50多个曲牌。眉户传统剧目收集整理已达二、三百种,不包含各地同曲异唱。广泛流传的有《张连卖布》、《尼姑思凡》、《安安送米》、《刺目劝学》、《杜十娘》等。新编演出的剧目有《兄妹开荒》、《大家喜欢》、《十二把镰刀》等。现代戏《梁秋燕》是其中的代表剧目,享有极好的声誉,以至于有“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饭”的赞美。
眉户传统剧目有100多种,《张连卖布》、《尼姑思凡》、《安安送米》、《刺目劝学》、《杜十娘》等是其传统剧目。建国后演出的新剧目有《兄妹开荒》、《大家喜欢》、《十二把镰刀》等。陕西省戏曲剧院编演的《梁秋燕》唱红全国,在关中有“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饭”的说法,其主演李瑞芳享誉全国。
问题八:求华阴戏曲界老艺人的音视频资料(老腔、时腔(碗碗腔)、迷胡、秦腔、拉花儿戏、道情等等) 30分 直接传到百度上传附件,绝对 *** 、免费
如觉得好,请及时下载,及时采纳为满意答案,进你的知道,进你的提问,一步一步做就行了,一分钟搞定。谢谢
问题九:去西安 *** 街晚上好还是白天好?高家大院里的皮影戏是全天都在演吗? 那边主要就是晚上营业的,因为店家都是知道晚上人比较多,白天去也是可以的,不过人还是那么的多,因为钟楼的 *** 街大家都知道是比较有特色的,所以都喜欢到那边溜达。皮影戏我记得是下午才开始有的。
问题十:西安华山要玩几天,一天能玩完吗,具体行程怎么安排 华山景区联票后,其中又包含了西岳庙,仙峪两大景点。您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以两到三天的时间游览最为合适。1、参考线路一(白天乘索道游览主峰区,夜间住山上)D1、游客抵达景区后由新游客中心(生态广场)购票乘车,车内欣赏黄甫峪景色,至瓦庙沟乘坐“亚洲第一索”到达北峰,游览金庸华山论剑台、解放华山纪念亭等景点。再徒步经擦耳崖、上天梯、苍龙岭等,经五云峰抵金锁关游览天外诸峰即东峰、西峰、南峰及中峰等,下午可在西峰观日落,晚宿山上。D2、早上观日出后沿原路返回,乘索道下山,乘车出山,用餐后在新游客中心乘坐景区专线车游览“华山脚下的维纳斯”―仙峪景区,参观全国重点道教宫观―玉泉院及“五岳第一庙”―西岳庙后返程。2、参考线路二(夜晚步行上山,乘索道或步行下山)D1、早上抵达景区新游客中心(生态广场)购票后先乘坐景区游览车去“五岳第一庙”―西岳庙参观;然后乘车前往“华山脚下的维纳斯”―仙峪景区;再乘车至全国重点道教宫观―玉泉院参观;晚上可由西线“自古华山一条路”或东线“智取华山路”徒步登山,到达东峰观日出。 D2、早晨看完日出后,游览东峰、南峰、西峰、五云峰、中峰和北峰后,可乘坐索道(三特)或徒步由“智取华山路”下山至瓦庙沟,乘车出山,也可由“自古华山一条路”下山后返程。3、参考线路三(白天游览主峰去,夜间住山下)D1、游客抵达景区后由新游客中心(生态广场)购票乘车,车内欣赏黄甫峪景色,至瓦庙沟乘坐“亚洲第一索”到达北峰,游览金庸华山论剑台、解放华山纪念亭等景点。再徒步经擦耳崖、上天梯、苍龙岭等,经五云峰抵金锁关游览天外诸峰即东峰、西峰、南峰及中峰等,沿原路返回北峰后可乘索道下山,也可由西线“自古华山一条路”或东线“智取华山路”步行下山,晚宿山下。晚上可在新游客中心观赏音乐喷泉,宝莲灯雕塑,晚八点可在关中风情山庄观看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演出。D2、早餐后在新游客中心乘坐景区游览车前往“华山脚下的维纳斯”―仙峪景区,然后再乘坐景区游览车抵全国重点道教宫观―玉泉院和“五岳第一庙”―西岳庙参观游览后返程。夜间登山的两条路线可根据到达景区的时间来安排行程。(1)由“自古华山一条路”登山:D1、游客抵达景区如果是前半天,可建议先去“华山脚下的维纳斯”―仙峪景去参观;如果是后半天,可建议去“五岳第一庙”―西岳庙参观;晚上可由“自古华山一条路”徒步登山,沿途可观赏莎萝坪、毛女洞、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景点到达东峰观日出。 D2、早晨观日出后可游览东峰、南峰、西峰、五云峰、中峰和北峰后原路返回出山;也可到达北峰后乘坐索道或徒步由“智取华山路”下山至瓦庙沟,乘坐汽车出山返程。(2)由东线“智取华山路”登山:D1、游客抵达景区如果是前半天,可建议先去“华山脚下的维纳斯”―仙峪景去参观;如果是后半天,可建议去“五岳第一庙”―西岳庙参观;晚上可到新游客中心(生态广场)购票乘专线车至瓦庙沟,由“智取华山路”徒步登山至东峰观日出。 D2、早晨观日出后游览东峰、南峰、西峰、五云峰、中峰和北峰后可原路返回。也可在北峰乘坐索道下山,或由“自古华山一条路”徒步下山返程。华山主要游览景点:1、西线“自古华山一条路”即华山峪,沿途有:鱼石、五里关、桃林坪、希夷峡、莎萝坪、药王洞、蛇石、十八盘、刘玺读书台、毛女洞、三皇台、青柯坪、九天宫、千尺幢、百尺峡、惊心石、老君犁沟等;2、东线“智取华山路”,沿途有:仙人指路、望月桥、瀑布、飞龙梯、老虎口、龟背石等景点。3、北峰区域:主要有:老君挂犁处、真武殿、鱼嘴石、卧牛石、擦耳崖、上天梯、日月岩、......
陕西的民俗有哪些?
陕西的民俗有如下:
1、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传统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延安市安塞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陕北民歌有她鲜明的地域特征:土气、大气、美气一土得掉渣、大得雄奇、美的撩人。
2、华阴老腔
老腔是一种板腔体戏曲剧种,是皮影戏的一种,唱戏人在后台是皮影戏,唱戏人跑到前台吼唱就是老腔,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华阴市的双泉村。华阴市东临潼关、西接华县、南依秦岭与洛南县接壤、北隔渭水与大荔县相望的独特土地造就了老腔的独特唱腔特点。
3、陕北民歌
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主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4、陕西社火脸谱
陕西宝鸡地区,人们习称西府,是陕西社火脸谱艺术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特别是陇县和宝鸡县的社火脸谱,流传历史久远,脸谱造型奇特,色彩质朴明快,纹饰严格讲究,谱样多而齐全,代表了西府社火脸谱的最高水准。
5、陕北秧歌
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是流传于陕西、陕北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汉族传统舞蹈。陕北秧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绥德秧歌”最具代表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