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登录
立即注册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_tip!
登录
QQ登陆
微信登录
搜索
搜索
热搜:
川藏线
骑行北京
骑行攻略
骑行西藏
装备
新手
山地车
公路车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163自行车俱乐部
骑行论坛
骑行论坛
骑行装备
骑行装备
骑行知识
骑行知识
骑行路线
骑行路线与攻略
自行车库
户外品牌
户外品牌
户外保险
户外保险
快捷导航
自行车装备
人身装备
自行车配件
山地车保养
骑行经验
骑行技巧
骑行健康
骑行安全
美利达
捷安特
喜德盛
ucc
大行
闪电
死飞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长沙163自行车俱乐部
»
骑行论坛
›
骑友交流
›
骑行知识
›
Lightweight传奇 源于BMW的一次完美邂逅|行业动态|轮组
推荐主题
快手账号交易网-当日注册快手白号(微博跳
囐!抖音号自助购买平台-抖音号自助购买平
羼!淘宝白号小号交易平台在线转让--淘宝直
锛!dy小号批发自动发货网站(抖音账号出售1
蠼!淘宝账号购买平台--tb小号如何购买?淘
燀鼩!抖音号怎么买卖交易?
返回列表
查看:
370
|
回复:
0
Lightweight传奇 源于BMW的一次完美邂逅|行业动态|轮组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骑行小博士
当前离线
积分
7513
窥视卡
雷达卡
骑行小博士
楼主
电梯直达
发表于 2017-10-4 14:35:46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单车界有个灵异故事——如果你用的是“老王”的轮组,你就会感觉到背后有人在推你,但是你回头看却一个人也没有。这里的“老王”就是指轮组之王Lightweight。除了卓越的性能,更多人知道Lightweight还是因为一个字——贵。今天就让我们来扒一扒老王的底吧,先说几个关键字:奔驰、劳斯莱斯、AMG、MAN、齐柏林飞艇……
相遇
最初Rudolf Dierl在宝马公司(就是BMW那个宝马)的塑料工程部工作,随后这一部门又被MAN Turbo(德国曼恩集团子公司)接手,之后和戴姆勒·奔驰合作并入到MTU(这家公司也是相当厉害,齐柏林飞艇和豪华轿车迈巴赫都出自它手),而MTU后来又被宝马旗下的劳斯莱斯收购。Heinz Obermayer当时在MTU从事是超轻材料的研发,也为后来LIghtweight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964年,Dierl和Obermayer在BMW Triebwerkbau项目中相遇了。
▲BMW 003(来自 Triebwerkbau项目)
KDO GmbH
后来有车主委托这两位为梅赛德斯奔驰190 S(124,201)和S级(126)打造一套复合玻璃纤维空气动力学套件。经过一番努力,这套车身套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吸引了一大批车友前来下单,于是1984年Mr. Kufer 加入他们并建立了KDO GmbH,专门生产这套车身套件。在当时,KDO可是AMG(现梅赛德斯·奔驰旗下高性能品牌,之前为独立改装工作室)的直接竞争对手。举个例子,KDO就像日产GTR的火箭兔宽体套件,有接触改装车的朋友就应该知道当时的KDO是什么地位了。不过随着那一批梅赛德斯·奔驰的退市,KDO最后还是在1988年解散了。
▲KDO套件(稀世珍品,连照片都很难找)
初涉自行车
Lightweight轮组的诞生完全是一场意外。灵感来自一位ADAC(欧洲最大的汽车俱乐部)的朋友,自行车后轮的辐条很容易伤到小孩子,你们为什么不用玻璃纤维做一个罩呢?这就是封闭轮的前身,可以说是非常让人大跌眼镜了。有一次他们观看铁三比赛的时候发现——为什么这些人都用着这个罩?难道他们也怕辐条打脚?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样有助于减少空气阻力并提高输出功率。
▲后轮护罩(非Lightweight)
当时有一位友人声称Dierl和Obermayer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给自行车比赛制造轮组(不知道这算哪门子友人),这两位专家当然受不了这赤裸裸的挑衅,撸起袖子就是干。他们把注意力放在TT赛和铁三比赛中,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寻找到一种合适的材料。改进后的碟轮在轮框两边都使用了碳丝进行补强,完美的替代了辐条轮组。1990年ULTEC碟轮(后来的DO2000)正式问世,并且不久后就出现在比赛中。尽管这两位技术控不懂得市场营销,但是出色的产品吸引了很多顾客来下单,导致他们的产能严重不足。
▲现款封闭轮AUTOBAHN
于此同时,碳纤维的辐条轮组也在研发中,并率先获得了UCI的认证。1996年辐条轮组正式面市,这款使用了航空领域技术的轮组一上市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许多职业车手使用这对轮组在比赛中取得了胜利,当时人们都称之为
Hylight。
Lightweight诞生
1997年《Tour》杂志想报导这款轮组,但是Dierl和Obermayer还没想好名字。原本是打算用德语"Leichtgewicht"作为品牌名字的,但是大家都认为这很没有国际范儿,于是Dierl 建议把“Lightweight”作为品牌名字。Obermayer设计了这个由字母组成的logo,并且加了一点电脑特效,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Lightweight”。同年,Jan Ullrich再次赢得环法,贴在轮组上的“Lightweight”logo成为了当下的热点。Obermayer接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交付日期一度延长到12个月。
偶遇贵人
面对与日增长的订单,Dierl和Obermayer最开始的小车库已经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他们需要一个工厂。在2002年的一场自行车贸易博览会上,Dierl和Obermayer遇到了Erhard Wissler。说到Erhard Wissler,那就厉害了。他的Wissler Group是一家专注碳纤维的大型集团,旗下拥有Alwe-plast 、altek 、CarboFibretec 、CarbonSports、Wissler Technologie等公司。2003年双方达成协议,生产由CarbonSports负责,设计和研发由CarboFibretec的航空航天工程师负责,而Dierl 和Obermayer保留最终话语权。因为生产和研发都在同一个集团下运作,保密工作十分到位,所以Lightweight的生产秘密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Lightweight的秘密
轮组之王
Lightweight自从有了Wissler Group这个强大的靠山,在研发实力和产能上都有了巨大的飞跃,也才成为了今天我们口中的“老王”。回顾一下“老王”的历史,其实也就几十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那到底是什么成就了Lightweight?其实就是优秀的产品本身。德国人对产品的一丝不苟是与生俱来的,“德国制造”一直都是品质的保证。
故事就到这里了,最后放个Lightweight水壶充值信仰,这可能是你们唯一买得起的Lightweight了。
水壶到底多少钱呢?戳>>>Lightweight产品进化史 水壶真的不贵
责任编辑:Fun倪
轮组
,
Lightweight
,
老王
,
辐条
,
Obermayer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
http://bike163.net/thread-5172-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
0
相关帖子
•
16款征战职业赛场的顶级车轮,其中1款已被禁用
•
轮组奇谈:奇形怪状,却让人深爱的“风火轮”们
•
就这么放“毒”!?萨甘的“巴黎-鲁贝”全新战车面世!
•
礼貌回怼,春节回家必备秘籍(骑行篇)
•
两三百的自行车和几千块的自行车,到底差在哪?
•
车友投稿:更轻更快更舒适 骑游利器AETHOS
•
Fulcrum发布Speed 25碳纤维爬坡轮组|轮组|骑行装备与器材|公路车|公路车配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旅途故事
车友问答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