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岩灰洞古人类文化遗址-遵义市桐梓县岩灰洞古人类文化遗址旅游指南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3-2-2 15:0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mg][/img]
岩灰洞古人类文化遗址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岩灰洞古人类文化遗址位于九坝镇境内桐习公路25公里处,被称为“桐梓人”发祥地,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岩灰洞洞穴下距河面32米,向阳不燥,泥土多成粉末状,所以当地人都叫它岩灰洞。洞穴呈喇叭形,高3.0米,宽1.8米,洞道时宽时窄,“之”字形向东北延伸,进入洞口2.5米处是一宽大的厅堂。1972年,112地质队在九坝格庄坝开展地质普查时,在岩灰洞意外发现了两枚人牙化石,经专家鉴定,属20万年前左右的古人类化石。从岩灰洞出土的旧石器和烧骨的研究中,发现了古人类用火的痕迹,是迄今长江以南古人类用火最早的发现。在“桐梓人”化石的研究中还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氟斑牙病例,具有重大的学术研究价值。这一重大发现填补了人类发展进化史上距今20万年前时期古人类考古的空白,学术界将其命名为“桐梓人”.
岩灰洞距桐梓县城25公里,位于桐梓至赤水公路西侧一公里外的柴山岗南麓。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科考、旅游的好去处。岩灰洞位于九坝乡柴山岗半坡,下距河面32米,向阳不燥,泥土多成粉末状,所以当地人都叫它岩灰洞。洞穴呈喇叭形,高3.0米,宽1.8米,洞道时宽时窄,“之”字形向东北延伸。进入2.5米处是一宽大的厅堂,“桐梓人”为何择此而居?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令人遐想。
“桐梓人”的发现,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1971年冬,贵州省地质局112地质队在九坝乡一带进行地质普查工作。工人何仁在留守工地时,出于业余考古爱好,经常爬山钻洞,在岩灰洞发现了许多古生物化石堆积,兴奋不已,便自费向中国科学院发了500多字电报,报告这一发现。中国科学院派了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张森水、吴茂林来贵州,与贵州省博物馆的曹泽田等组成野外考察小组。于1972年元旦上旬来到九坝乡,在何仁的引导下,到岩灰洞试掘。其后又经过几次系统的发掘,获得金丝猴、巨貘、中国犀、大熊猫、东方剑齿象……等25种哺乳动物化石。尤其珍贵的是出土了两枚人类牙齿化石,旧石器12件及烧骨等重要文物。经分析和科学测定,人牙化石为旧石器中期直立人,俗称猿人的化石,距今二十万年以上。这一重大发现填补了人类发展进化史上的关键一环,学术界将其命名为“桐梓人”。当时,《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宣布了这一重大发现。消息公布后,16个国家的电台、报刊纷纷转载和报道。不少国家发表文章评价其重大意义。北京电影制片厂还专门摄制了新闻专题片《“桐梓人”的故乡》在全国放映。
“桐梓人”的发现之所以引起全世界关注,是由于它填补了古人类发展进化年代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在这以前,仅发现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70万年的兰田人、60万年的北京人、50万年的马坎人、40万年的长阳人、30万年的丁村人、10万年的观音洞人、4万年的柳江人。唯独空缺20万年左右的古人类化石。“桐梓人”的发现正好连接上这一人类发展进化的链条。从岩灰洞出土的旧石器和烧骨的研究中,发现了古人类用火的痕迹,是迄今长江以南最早的发现。在“桐梓人”化石的研究中还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氟斑牙病例,具有重大的学术研究价值。
何仁,一个普通的地质工人,怎么也不会想到那500字的电报会引来这么重大的发现。那历尽沧桑的岩灰洞,怎么也不会想到会引起世界对它的关注。它给人们体验远古人类生存环境,感悟人类发展,历史演进的艰辛历程,遐想古人类生活、迁徙、繁衍的神秘状况提供了物质条件。
深藏在大娄山的岩灰洞,充满神秘,令人神往。
景点交通:景点位于桐梓县城西北九坝镇,桐梓县城到九坝镇20公里,全部为通乡油路。桐梓县城至习水公路途经九坝镇,桐梓县城至九坝镇每天有客运车辆往返。外地游客经崇遵高速公路桐站下车到景点,或经习水至桐梓县在九坝镇到景点。
景点服务:该景点目前处于待开发阶段,附近有九坝镇山堡村乡村旅游避暑点、上天池乡村旅游点,同时还有待开发的黄河沟旅游景点。延伸阅读:·第一批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邻近的桐梓县景区
  • 古夜郎漂流  
    AAA
  • 桐梓小西湖  
    AAA
  • 圆满贯景区  
    AAA
  • 九坝镇上天池旅游景区  
    AAA
  • 遵义水银河
  • 木瓜水银河
  • 羊磴河峡谷漂流
  • 尧龙山自然风景区
  • 马鞍山古人类遗址
  • 柏箐喀嘶特台原你可能对下列遗址会感兴趣:  
  • 红花岗、老鸦山战斗遗址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
  • 青杠坡战役遗址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
  • 梅溪河战斗遗址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
  • 龙场红军抢渡乌江战斗遗址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
  • 创强小学遗址  (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
  • 车站遗址  (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
  • 三坑汞矿遗址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 院子青史前文化遗址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 贵州龙遗址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
  • 昙石山文化遗址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
    >>马鞍山古人类遗址
  •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bike163.net/thread-48109-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