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温州市龙湾区文物古迹介绍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2-12-12 17:27: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汤和庙  
[img][/img]
  
[img][/img]
  汤和庙位于今温州市龙湾区海滨街道办事处宁村(即“宁村所城”)的十字街头。汤和庙原名东瓯襄武王汤公庙,清时改称汤和庙至今。明嘉靖七年(1528年)巡按御史报经明朝廷批准,为表彰汤和筑城功绩而建。汤和庙从照壁到大殿始建于明嘉靖七年(1528年),后殿为清乾隆年间(1736-1795)扩建,此后不断集资维修,直到现在。汤和庙坐北朝南,照壁在路南,上 书-巨大的“福”字。大门在路北,上悬刻有“汤和庙”三个金黄色大字的雕花竖匾。大门和二门之间,是一个院子。二门分左中右三座门,均为石础红柱红门,柱上悬有木刻黑底绿字的楹联,中门上方有两道横匾:一为“永康兆民”,另一为“第一功臣”。进了二门又是一个较大的院子,坐北朝南的是一座大殿,殿上供奉着汤和的木质彩雕像,由一个巨大的镶玻璃的彩色木龛护卫着,上悬红底金字的横匾,刻有“英烈千秋”四字。殿顶有飞檐,由重重的雕梁画栋组成。殿前的月台上有两排红色木架,架上插着……[详细]2、张天麟家庙  
[img][/img]
  
[img][/img]
  张天麟家庙(又叫天麟公祠堂)坐落在温州市龙湾区永中街道普门村(三都)五芳巷,始建于明崇祯中期(1645年)前后。传说到了清乾隆年间,三都普门土地堂又遭火灾,延及家庙,因此张氏四派子孙,在乾隆五十二年(1788年)左右,在原址上集资重建张天麟家庙,坐北朝南,五间二进,门厅通面宽10.7米,通进深3.93米。正厅通面宽10.85米,通进深9.7米,占地约2000平方米。天井、月台、通道都是长条石平铺而成,大门前还有一对双石碣(旗竿夹)显示了家庙的显赫地位,祠前面有朱垟山,永昌堡、白水天柱峰凌云耸立;祠后有黄石山大尖峰而带瓯江,东面是流水(沧河支流)、小桥人家,西面是中河道直通白水永中,水陆交通,十分方便,风景秀丽,环境幽雅,气势庄严。由于年久失修,该祠破漏不堪。到了文革破“四旧”时,-们把扁额、祠破门、旗竿夹、碑文等都一扫而光。更处于无人管理状态;西首围墙被拆毁,墙内16米长、4米阔的面积被人……[详细]3、国安寺石塔  
[img][/img]
  
[img][/img]
  国安寺石塔石塔座落龙湾区瑶溪镇皇岙村五峰山东麓国安寺前。《永嘉县志》载:“国安寺在膺符乡(今瑶溪乡一带),唐乾符间(874—879)建。”塔系楼阁式青石仿木构建筑,六角、九层、实心,高18.6米。台基由长方形条石铺就,周边雕刻“九山八海”纹,须弥座上、下枭刻有仰覆莲,束腰各面浮雕形态各异的狮兽,底层偏高,置木构副阶。从第二层开始,各层之间设有腰檐,上层塔身直接置于下层腰檐之上。每层转角处设角柱,分瓜棱形和六角形二中。柱间刻阑额、斗拱支承腰檐。壁面浮雕佛教造像,每层每面18尊,分两排全跏趺坐于壶门内的莲花座上。第一层则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每面两排六个小壶门,内坐佛像六尊,下部分其他各面相同,唯西面正中两柱间浮雕佛像2尊,全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并设背光、垂幔。塔身雕有佛像1062尊,与地宫内碑文:“贤劫如来像合一千躯,复镌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分身佛,盖表法华踊现之象”的记载吻合。腰檐用石材雕出角梁、……[详细]4、永昌堡  
[img][/img]
  
[img][/img]
  永昌堡 在温州龙湾区永中镇境内,有一座迄今已有450年历史的古城堡——永昌堡。东临东海之滨,西倚大罗山麓,素有“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之称,是一座名人辈出、文化深厚的历史名城,是温州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永昌堡雄伟壮观,南北长778米,东西长445米,城高8米,周长2866米,堡内11座造型、色彩各异的明代石拱桥与上下二河相呼应,其状元府、督堂第、王绍志故居等18幢明清年代古民居更衬托出城堡古色古香的韵味。素有“江南故宫”之称的永昌博物馆更为旷世一绝。北城内的文化公园里的九峰峥嵘、华阳古洞、畅湖观鱼、古堡炮台、吉祥金鱼等景点,为这座美丽的古城更增添了色彩。公园北面筑有一幢仿古式的藏书楼,内藏五代族谱、王氏家碌《半山藏书楼》等罕见文物和古今中外书籍2万余册,可供爱好者阅读。永昌堡是温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浙江省国防科学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汁原味的古代景观吸……[详细]5、上朱垟王德墓  
[img][/img]
  
[img][/img]
  王德墓位于龙湾区永中街道上朱垟村,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墓丘圈椅式,前残存石虎,内伴葬其孙王名世。王德(1517-1558),字汝修,号东华,永昌堡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授东昌府推官。二十九年(1550),出任广东按察使佥事,后因病回乡。三十一年(1552),与叔父王沛聚义兵千人备战抗倭。三十七年(1558)四月,倭寇大掠温州。六日,王沛在瑞安梅头被倭寇杀害,次日王德与倭寇激战,斩获数人。二十日,府城告急,王德率部驰救,至龙湾金岙遇伏阵亡。追赠太仆寺少卿,于康乐坊建愍忠祠以为纪念。王名世(1579-?),字时可,号翼宇。以武艺超群,举武解元、武会元,万历二十五年(1597)武状元,温州市区曾建“三元坊”以为纪念。任锦衣卫千户,封明威将军。……[详细]6、国安寺塔  
[img][/img]
  
[img][/img]
  时代:宋地址: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瑶溪镇皇岙。建于北宋元祐五年至八年(1090-1093年)间。塔为楼阁式实心石塔,高九层,平面六边形,现残高约17米。国安寺建于唐乾符年间(874—879)。国安寺塔为北宋元祐五年至八年(1090—1093)建,六面九级实心,原通高18米余。系青石仿木结构楼阁式塔。塔下有雕刻精美的须弥座。底层设回廊,塔身遍雕佛像,共计1026尊。腰檐平缓,檐口刻出瓦垅和脊,檐下施斗拱,顶安塔刹。近千年来,国安寺千佛塔以其挺拔的身姿,掩映在青山翠谷间,历经了岁月的沧桑轮转,承载着厚重的文脉。1989年12月12日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详细]7、王瓒家庙  
[img][/img]
  
[img][/img]
  王瓒家庙位于其家乡殿前村李浦路12号,即李浦王氏家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在这之前的南宋淳熙年间,王瓒先祖曾创建家庙于九甲监桥之北(今永兴街道南桥北村福善寺),明洪武元年王氏族人徙居李浦,又建家庙于殿前村雁泽桥之西,再迁于李浦路。现家庙坐西朝东,三进,砖木结构,建筑风格古朴庄重,飞檐雕栋,古风犹存。门口是两尊雄伟的站立式石豹,家庙牌坊正刻有“王氏家庙”,背刻“三槐世裔”,原为明嘉靖皇帝御敕坊表,当时并赐御制“肯构肯堂,绳其祖武”一联(家庙牌坊早毁,1997年复原),入门两边各一石马,石羊和石翁仲,栩栩如生,均为古物,旁有碑刻《重建家庙记》详记了自南宋起王氏家庙的数次重建。……[详细]8、东溪碑群  
[img][/img]
  
[img][/img]
  东溪碑群位于龙湾区海城街道东溪村姜氏宗祠内。主要有《明天顺故冠带义士怡庵姜公墓铭》,庐陵陈文撰文,郡人徐珙篆额,四明金溥书;《明天顺姜安人周氏墓铭》,四明陆瑜撰文,甬东铁奂篆额,广阳赵昂书;《明弘治赐教官恒庵姜公墓志铭》,永嘉王瓒撰文,李阶书篆;《明弘治姜赤崖祠堂记》,同郡章玄应撰文,姜立纲书篆;《谕祭姜立纲敕文碑》,明孝宗书;《明嘉靖直庵姜公合葬墓志铭》,永嘉李阶撰文,江汉书篆。以上碑刻均从南白象姜立纲墓上移置于此,字迹清晰。《姜赤崖祠堂记》、《谕祭姜立纲敕文碑》,笔法刚劲凝重,艺术、历史价值较高。……[详细]9、张璁祖祠  
[img][/img]
  
[img][/img]
  张璁祖祠坐落在永中街道普门村,祠面宽五间(通面宽32.3米)共两进,左右厢房各七间,重檐悬山顶,天井中月台、甬道均用长条石横铺;还有照墙、牌坊,东、西仪门等,在1982年被公布为温州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张璁祖祠始建于明朝嘉靖初期,原在普门村。在1558年被倭寇所毁。到明万历年间,在永中三都沧河东岸今址重建,1661年清代顺治间,永强一带奉清廷命令内迁祠再毁,1693年康熙年间,仍在旧址复修。300年来,大规模维修数次。……[详细]10、王诤墓  
[img][/img]
  
[img][/img]
  王诤墓位于龙湾区状元镇山西岙。墓始建于万历十一年(1583),同年立祠。墓地通面阔25米,进深70米。墓丘扶椅式,前有牌坊、望柱、石虎、石羊、石马等遗存。祠通面阔26.6米,进深26.6米。王诤(1508-1581),字子孝,号竹岩,永昌堡人。嘉靖廿九年(1550)进士,历官溧阳县令、河东巡盐使、云南按察使、都察院佥事都御史、贵州巡按等。在任抑豪强,严拒贿,秉公处事,邑民感德,筑生祠祀之。著有《滇南奏疏》、《大学衍义略》等。……[详细]11、龙岗山遗址  
[img][/img]
  
[img][/img]
  龙岗山遗址位于龙湾区瑶溪镇上河滨村。该山为大罗山支脉,新石器时代遗址范围约1500平方米,遗物丰富,有石器和陶器两类。石器有柳叶形石镞、穿孔石矛,通体精磨。陶器有夹砂红陶、泥质红陶、黑皮陶、印纹硬陶。器型有釜、瓿、钵、壶、罐、纺轮等,拍印纹饰有篮纹、直条纹、编织纹、云雷纹及刻画的曲线纹。曾在距地表30厘米深处发现半球形纺轮一件,平面满饰梳齿、篦点--纹相结合的图案。根据出土器物特征,上限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下限至战国。……[详细]12、双岙石胜观摩崖造像  
[img][/img]
  
[img][/img]
  双岙石胜观摩崖造像位于龙湾区永中镇双岙村南山古佛岩。开凿于明代,现存造像共14尊,分三组,为半浮雕式的佛、道组合造像群。主要有三官(即天、地、水三官,亦称三元)、土地神、地藏王和药师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等。石胜观造像,容相慈祥。造型古朴,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最大的一尊通高1.33米,阔0.55米,凸出0.21米。东首第二尊造像上方,有阴刻楷书“张氏妈娘舍山路捌丈洋路四十二丈祈保寿命延长”21个字。……[详细]13、望海桥  
[img][/img]
  
[img][/img]
  望海桥位于龙湾区永中街道永兴水潭村。建于明代。原为十二孔式石桥,清同治三年(1864)重建时改为八孔。民国十三年(1924)修建时又缩为七孔。南北走向,跨水潭河,长37.80米,阔2.20米。两侧置青石栏杆,桥北尚存碑一通。碑文记载:“水潭之有望海桥,明正德年间溪滨公所建。其桥十二间,南北跨岸,西屏山,东面海,登高远望,见潮汛往来,银涛万倾,历历如在眼前”。……[详细]14、海思亭  
[img][/img]
  
[img][/img]
  海思亭位于龙湾区灵昆镇海思村。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木结构,四角安抹角梁,攒尖顶。亭内壁嵌有童兆蓉书碑志一通。童兆蓉(1835-1905),字小芙,湖南宁乡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擢浙江温处道。任上修塘开渠,奖励农桑,兴学爱民,光绪三十一年(1905)七月十六日卒于任。《清史稿》有传,著有《童温处公遗书》六卷。……[详细]15、诸募桥  
[img][/img]
  
[img][/img]
  诸募桥位于龙湾区永中街道刘宅村。始建于宋淳熙元年(1174)。石质三孔梁式,东西走向,跨刘宅河,长15.00米,宽1.52米。石梁南侧直书阴刻“淳熙元年(1174)岁在甲午九月乙酉朔二十四戊申日建”20字,北侧楷书阴刻“□□癸亥高原张家□□□龙□桥□□□”17字。相传是宋代乾元寺僧人益谦向诸位信众募化而建,故名“诸募桥”。……[详细]
  • [第1页]
  •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bike163.net/thread-44645-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