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东省威海市文物古迹介绍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2-10-4 15:2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无染寺  
AAAA
[img][/img]
  
[img][/img]
  无染寺建于东汉桓帝永康年间,庙宇规模宏大,旧时为胶东第一古刹,现有遗址。主要景点有江北玉兰王、王母娘娘洗脚盆、翡翠池、仙女池等十八潭,整个太沽河峡深谷幽,分布着众多秀丽迷人的岩床溪谷,其溪床岩石连片,光洁如玉,清澈溪流流淌其间,波光粼粼,由于山势坡度各异,形成千姿万态的清潭、瀑布。每当夏季尤为壮观,峡谷两旁翠峰秀岭,森林掩映,花繁鸟鸣,宛若世外桃源。人们称为北方九寨沟,是矿泉浴、避暑的最佳选择。在这里可以真正领略曲径通幽的乐趣。门票门票¥50/人,学生¥20/人,60岁以上免票停车收费开放时间11月-次年4月:7:00-17:00,5月-10月:7:00-17:30。景点位置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界石镇无染寺……[详细]2、圣水岩石刻造像  
[img][/img]
  
[img][/img]
  圣水岩位于乳山市冯家镇孔家村西北1000米的尼姑顶东坡。这里山水幽深,林木茂美,岩壁下有一天然石洞,洞内流水常年不断,水质清纯,因名圣水岩。据现存于该处的“玉虚观碑”记载,金大定年间(1161~1189),全真道七真人之一的王玉阳在这里搭建茅屋-道行,承安二年(1197),牒敕赐额曰“玉虚观”易庵为观,陆续修了一些道院建筑。崇庆二年(1213),牒敕赐额曰“玉真观”(即万寿宫)。贞祐二年(1214),立玉虚观碑。旧时玉虚观殿阁一片,前有石坊,门有石狮。有老祖殿、三官殿、三清殿、玉皇阁、万寿宫、三义殿、灵官殿,大门过道两侧还有巨大的把门将军塑像,大小碑碣不知其数。1942年开始,圣水岩玉虚观遭到破坏,此后历经多年风雨,至今玉虚观已成荒芜废墟。现存遗迹有:玉虚观碑,立于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碑通高5.66米,龟趺碑座系整块大石雕成,高0.95米,长2.875米,0长1.03米;碑身高3.……[详细]3、南黄庄墓群遗址  
[img][/img]
  
[img][/img]
  南黄庄墓群(也称南斜山墓群)遗址位于乳山市南黄镇南黄庄村与南斜山村之间,两村相距500米。墓葬比较集中地分布在南黄庄村东、西、北三面的坡地上。1977年春,南斜山村村民在挖平塘溢洪道时出土一批“灰包罐”,是年6月,乳山县图书馆工作人员最先在南斜山村东北发现墓地,因而被称为南斜山墓地。由于墓葬的结构和出土器物比较特殊,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重视。据调查,墓葬多发现于南斜山村东和村东北的水库东侧,并在水库的东北角发现残存墓葬两座。一座仅存约40厘米,未见器物;一座残存大部,墓室内放置陶罐2件,一件复原;另一件因器物火候较差,破碎严重,无法复原。再次调查时,据南斜山村村民反映,他们在修路时发现许多用石头砌成的小方坑,里面有“灰包罐”。在他们指点下,随即清理了路边一处已暴露的小方坑。该坑底部铺较大的石块,四壁用石块砌成,上盖一大石块。坑宽约45厘米,高约35厘米,基本呈正方形。坑内有1个陶罐和4个陶鬲……[详细]4、马石山抗日战斗遗址  
[img][/img]
  
[img][/img]
  马石山抗日战斗遗址位于乳山市诸往镇上石硼村北的马石山上,是1987年9月第二次文物普查时调查的。现存马石山上环山毛石砌筑围墙,是当时战斗主要依托,全长2000余米。主峰阳坡有烈士纪念塔、纪念堂、纪念碑、烈士墓等。1942年11月,侵华日寇用两万余兵力,以“铁壁合围,梳篦战术”,对我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拉网式“大扫荡”。胶东区公安局警卫连政治指导员王殿元和胶东区公安局三科科长唐慈,根据“胶东军区战事--指挥部”的命令,在马石山南麓同当地群众一起坚持反扫荡。11月23日,敌人把棉亘数十里的马石山团团围住,为解救被围困在马石山上的数千名群众和部分地方干部,他们率部先后数次上下马石山,护送一千多人脱险,直至24日拂晓已失去了突围时机。为吸引敌人主力,使更多被围的群众有机会冲出重围,王殿元和唐慈把部队带到马石山主峰,以山上旧时的乱石围墙为掩体,居高临下顽强同敌人展开激烈战斗,最后因弹尽路断,寡……[详细]5、刘公庙  
[img][/img]
  
[img][/img]
  刘公庙是为纪念东汉少帝刘辩之子刘民及其夫人积德行善、扶危救难而建的一座祠庙。历史上,由于天灾、战乱等原因,该庙曾数次移址、几经修复,但香火一直不断。据史志记载,刘公庙始建于明代。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北洋海军在刘公岛成军,驻岛护军统领张文宣,为使军民获得刘公刘母的护佑,出资重修刘公庙。清政府的海军大臣奕环亲王和李鸿章,在检阅北洋海军的仪式中绵进庙叩拜,北洋海军将士每次出海或作战都到庙中进香叩拜。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刘公岛上的土地和房屋被英国全部购买,迫居民迁出岛外,刘公庙随迁岛外,现庙已不存,但留有一碑载“神本依人,庙迁岛外”。刘公岛上的原刘公庙遗址仍存。为丰富刘公岛的人文景观,1994年再建刘公庙,占地800平方米,前置进山门,左右钟鼓楼,前院上一台阶进中院,东侧殿匾额题“琼岛苍桑”,西侧殿匾额题“千古流芳”,两殿各塑五组彩色泥塑,述说刘公刘母神迹及刘公岛两千年的历史变迁……[详细]6、天福山革命遗址  
[img][/img]
  
[img][/img]
  天福山革命遗址位于文登市文登营镇(原天福山镇)天福山上,北距沟于家村1.5公里。1937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胶东特委的领导下,在天福山举行抗日起义,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随后与日本侵略军激战于牟平县城南的“雷神庙”,打响了胶东人民抗日第一枪。1959年,文登县文化馆派员在天福山革命遗址的中共胶东特委临时会议旧址屋内办起了宣传天福山起义的连环画小型展览,到1973年,建成天福山起义纪念馆和天福山起义纪念塔。      天福山起义纪念塔,塔基长5、宽5米,塔体底部长2、宽2米,塔体总高12.24米,全用当地新产的青花石和白理石砌成。塔正面题“天福山起义纪念塔”,塔裙题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天福山起义纪略”。      天福山起义纪念馆原建面积600平方米,位于纪念塔西,陈列有关天福山起义的革命文物和史料,同年秋正式对外开放。1989年拆除16间简易展厅,在原址上重新扩建一座4……[详细]7、院夼龙王庙  
[img][/img]
  
[img][/img]
  院夼龙王庙位于山东荣成的铁槎山上,铁槎山是道教全真派重要发祥地之一,王重阳祖师曾在此修道。院夼龙王庙东临嵯峨峻险、峰天连体的董家顶,西傍堪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老头石,北倚仰眺“奇峰九顶,黛色参天”的铁槎诸峰,南瞰近观银涛雪浪、舳舻云集的黄海之滨院夼村“元宝形”渔,景色优美。院夼龙王庙历史悠久,有资料表明,从公元1625年院夼建村时它就已经存在,经历数百年风雨见证着院夼村的历史发展,历代村民皆有对龙王庙进行维修兴建,院夼龙王庙原为石头砌称,建筑面积较小,安奉石质龙王神像一尊,后被毁于文革浩劫时。随着党中央的宗教政策落实和各项宗教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道教文化的复习也发展,院夼龙王庙于2003年由社会各界人士共同集资捐助开始修建,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建了龙王殿,增建海神殿、财神殿以及丹房和其他附属设施,扩建后的院夼龙王庙建筑面积达15000多平方米,为弘扬道教文化,当地居士礼请为该庙住持,开展道教法务……[详细]8、安家军寨遗址  
[img][/img]
  
[img][/img]
  安家军寨遗址位于乳山市乳山口镇安家村西北500米处的山岗上,南约1000米是海边,再往南是乳山口港,相距约6.5公里,东约1000米是张家庄村,北约300米是张家庄烟墩遗址,西北约1500米是西南赵家村,西约500米是三元顶山。1982年,第二次文物普查时进行过调查;2009年7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又进行复查。此军寨是明代戚继光时期为防备倭寇侵扰而设置的军寨。据考查,此寨设大、小两寨。大寨建在山岗上,呈方形,边长约230米,残高1—6米不等,寨墙用土夯成。寨内四面各置一寨门,门宽约5米左右。据调查,各寨门原为砖砌圆拱形门,后期被全部拆走用作建房,现已无存。在军寨内的东南部设有烽火台(烟墩),底部直径约20米,残高约7米。烟墩向北约26米有一东西向土墙,残高约1米左右,用土夯成。墙体的东端有一门,与东寨墙的东门相接。从残存痕迹看,此处是驻军军营区,后期遭到破坏。该墙体属于军营区内围北墙,……[详细]9、潘家庄遗址  
[img][/img]
  
[img][/img]
  潘家庄遗址位于乳山市白沙滩镇潘家庄村南500米处的一座山岗西坡上,东南约500米处有一条小河,一条南北向小路从遗址西部穿过。遗址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约11万平方米,是1977年8月文物调查时发现的。1979年11月,北京大学考古研究所、烟台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乳山县图书馆又共同对该遗址进行了复查。2009年12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又进行复查,采集了部分标本。从采集的标本分析,该遗址主要是一处新石器时期龙山文化遗存,并有少量的岳石文化遗物。目前,遗址整体保存完好。据调查,该遗址因历年平整土地在遗址西部曾挖去1米左右的土,暴露出文化堆积层,文化层厚约0.20~0.50米左右,地表暴露遗物很少;东部文化层稍厚,一般在0.30~0.50米左右,地表暴露较多陶片、贝壳等遗物,并在断崖上可见灰坑等遗迹,采集了大量陶片和石器等。陶片主要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夹砂黑陶、褐陶和泥质黑陶次之……[详细]10、小管村遗址  
[img][/img]
  
[img][/img]
  小管村遗址位于乳山市区西南13公里的乳山寨镇小管村村东约1000米的“柳树塂”处,下海湾河绕遗址东侧南流入海,一条村级路横穿遗址南部。遗址现存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遗址原是高丘,20世纪70年代平整土地时,将高丘夷为平地,使遗址中部被挖去近1米深的土,其余部分保存尚好,文化层堆积一般厚约1—2米。该遗址是1978年3月文物调查时发现的,2009年3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又进行过复查,曾采集过部分标本。1979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烟台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曾在此做过调查,同年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在遗址北部进行过试掘。1983年秋,北京大学考古系、烟台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乳山县图书馆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试掘,发掘面积约92平方米,出土大量的器物陶片和石器,可辨器形有罐、鼎、碗、杯、盆、豆、鬶以及三足罐、尊形器、甗、石斧、石凿、石刀、……[详细]11、威海英式建筑群  
[img][/img]
  
[img][/img]
  英国对威海的租借期限最初定为25年,从1898年开始。但直到1930年威海卫以及刘公岛和威海港内群岛才归还中国,而且刘公岛仍然由英国续租十年。到了1940年年底,英军撤出刘公岛,终于结束了对威海长达42年的租借历史。英国在强租威海的几十年里,逐渐建设了一批行政、军事设施和商业区,主要分布于刘公岛和市区东海岸沿线。沿着不长的北山路南行,路边上有英国领事馆旧址。拐到沿海的环海路上,路边上有一座英商海滨避暑房旧址(曾称为“英海军司令避暑房旧址”),现在是一座茶楼。这座建筑为英国人依莱斯1904年所建。国七“威海英式建筑”的年代标注为1900、1901年,那么这座建筑应该被排除在外了。这座建筑的正立面上方有四个石质圆孔,故称为“四眼楼”。该建筑为三层石木结构,正面为走廊,中间为花岗石台阶,是威海欧式洋房的典型代表。在四眼楼斜对面的海都大酒店院子里,有两座老别墅,标牌上一座是美国商人别墅,一座是美国……[详细]12、圣经山摩崖  
[img][/img]
  
[img][/img]
  圣经山摩崖位于文登市葛家镇西于村北4500米的圣经山一道山梁上。山梁上有两块巨石屹立,东面一块高5米,长15.6米,因状如新月,俗称月芽石。其阴面随石之凹凸起伏阴刻《太上老子道德经》上下两卷,全文每字大小为6厘米左右,楷书。部分刻字因雨蚀风化,已漫漶不清,大部分尚可辨读(见折页)。另一石在月芽石西3米处,高3米,长4.5米,中上部刻“圣经山”三字,下面刻着一片文字,约700余,已完全不能辨识。月芽石东南200米处有座小石庙“混元殿”,长6米,高2米,“文革”时炸毁,已修复,内有元碑、老子像;石庙两侧有耳庙,东南和西北方约50米的巨石上分别刻“洞天”、“福地”,每字大小约70厘米。“洞天”刻字稍南的石壁上,开有石洞,《文登县志》载:“元大德壬寅(1302),李道元开石洞,曰朝阳洞”即此洞。“福地”刻石之西有一排石墓,五座,石上刻书“众仙坟”、“不知省觉”等。圣经山东南2公里处有小山,名紫金峰……[详细]13、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  
[img][/img]
  
[img][/img]
  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即清北洋海军的屯泊基地及中日甲午战争战场遗址,分布在刘公岛、日岛及威海湾南北两岸。刘公岛设有工程局、机器局、屯煤厂、电报局和电灯台、海军公所、铁码头、船坞、水师养病院、水师学堂等机构和设施,刘公岛、日岛、威海湾南北两岸等要地修筑炮台13座。1977年12月23日,北洋海军提督署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山东省政府公布了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28处北洋海军及其甲午战争遗迹的保护范围和保护内容(其中北洋海军提督署、威海水师学堂内包含部分稍晚增建的英式建筑)。2000年6月,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列为山东省历史优秀建筑。北洋海军提督署又称“水师衙门”,为清代北洋海军军事指挥中心,位于刘公岛南坡中部偏西,建于1887年,占地1.7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2,000余平方米。衙署平面呈长方形,……[详细]14、宽仁院旧址  
[img][/img]
  
[img][/img]
  详细地址:威海市环翠区海滨北路南段的西侧,由两组英式木骨石砌建筑组成。  景点介绍:原为英商修建的别墅,后为天主教修道院和慈善机构所在地,宽仁院建筑精美,历史悠久,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1902年,占地面积约约9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56平方米,由主、副两座楼房组成,共有房屋123间。主建筑二层,平面呈“丫”字形,四阿顶,东侧和南侧有天窗、回廊。附属建筑四阿式大屋顶,有天窗、回廊和八角形的花厅。最初是英商和记洋行的私人别墅。1934年,10几名卢森堡黑衣修女来到威海,时逢英商和记洋行露石台别墅作为抵债资产转移到天主教会名下,教会将此建筑拨付给修女会,修女们将别墅扩充改建,在别墅以南修建了修道院和孤儿院,就是这“宽仁院”。 作为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的实物见证,山东省人民政府1992年6月20日公布宽仁院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6月被列入山东省历史优秀建筑。威海市人民政府199……[详细]15、槎山千真洞石刻  
[img][/img]
  
[img][/img]
  槎山千真洞石刻位于荣成市人和镇响湾村铁槎山主峰清凉顶北部半山腰天然石壁,人工凿成。洞口向南,平面呈椭圆形,中设塔心柱,高2、阔4、进深6米。洞口上方有明万历四年(1576年)刻“千真洞”三字,内雕佛像1006尊(原为千佛洞)。据槎山云光洞元代至正七年(1347年)《重修增福延寿宫碑记》和光绪年成稿、民国付梓的《文登县志》所录元至正元年(1341年)《重修望浆院碑记》,千真洞造像年代不晚于1341年。 洞前有庙堂残迹,1992年复建部分建筑。 槎山上另有云光洞,位于荣成市人和镇槎山龙井顶南麓,金大定年间,道教全真教北七真中的王玉阳曾隐此-。增福延寿宫始建于金大定(1161~1189)年间,自元至明屡经修葺。清光绪年重修三清、真武、关帝、药王诸殿,亦皆毁于战火,1992年重建。现遗有元至元六年、至正三年、至正七年重修碑及元代钟楼。 1984年7月槎山石窟寺(千真洞)列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详细]
  • [第1页]
  • [2]
  • [3]
  • [4]
  • [5]
  • [最后一页]
  • [下一页]
  •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bike163.net/thread-40020-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