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土楼文化(土楼文化遗产)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4-3-24 08:22: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永定土楼文化的基本特点有什么?
土楼文化的最鲜明特色在于:崇尚华夏正统文化。如果你有机会翻开土楼人的族谱,或者观赏土楼民居的门联,会发现各家各户都有着中原的郡望。如陈姓出于颍川,李姓出于陇西,王姓出于太原或琅邪,谢姓出于陈郡或陈留,何姓出于庐江,黄姓出于江夏,杨姓出于弘农,等等。这类家谱的记载有的虽经不起推敲,但却说明土楼人从心底深处以来自中原而感到自豪。在迁移和开发的过程中,一代又一代的土楼人正是靠着“崇正”精神,战胜了各种艰难困苦,建成了自己的新家园。以台湾土楼新移民为例,他们一方面依赖与弘扬土楼原乡文化,如“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顽强地沿用方言乡音;并按原乡的家族和宗族形式重新组织家族和宗族,民居建筑也仿效原乡的形式。另一方面恪守中华文化共有的礼乐教化,弘扬爱国家爱民族的优良传统。当荷兰、法国、日本侵犯台湾时,他们坚持民族大义,高举爱国保种的旗帜,与入侵者展开拼死抗争,涌现了刘永福、邱逢甲、吴汤兴、徐骧、姜绍祖等一大批仁人志士,为土楼人增了光,为中华民族添了彩!现在,许多创业有成的客籍华侨,在总结自己何以成功时,也觉得是得益于土楼崇正精神。为了让子孙后代永远接受和发扬土楼崇正精神,他们一次次携儿带孙回到大陆原乡祖籍地乃至中原发祥地寻根认祖,并发起一次次公祭客籍母亲河的活动。 崇文重教,耕读传家。土楼人特别看重读书人,有“茅寮出状元”之谚。在土楼人看来,要想改变境遇,惟一办法就是晴耕雨读,金榜题名,走仕途之路。只有通过读书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跻身于官宦行列,才能实现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所以,家境再困难,即使是讨饭也要供子弟读书。作为土楼人的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中这样写道:“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州,客籍人……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学费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200多块钱,直到后来我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为了望子成龙,光耀门楣,土楼人往往集中全家族、全宗族的力量来培养子弟读书。到过土楼地区的人一定会发现,在其家族祠堂前立有许多石旗杆,那便是土楼人崇文重教的明证。那些石旗杆是族中子弟中举人、中进士的标志,有多少石旗杆,就说明族中有多少人获得了举人、进士之类的功名。 守望相助,崇尚节俭。土楼人讲究一个“义”字,即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他们认为,要想在新的客居地立足,必须面对重重困难,团结互助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他们提倡“天下土楼是一家”,要求客居他乡的同族人或同宗人精诚团结。而且信奉“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人值得十人当”,“帮来帮去,石头变豆豉”。由于土楼人崇尚团结,直到今天,在土楼人的婚丧红白帖中还保留了用“帮”字的古风。土楼人很能吃苦,“一条扁担走天下”是其坚韧顽强精神的真实写照。土楼人还有崇尚节俭的美德。有这样一条谚语:“山精山角落,新衫底下着”,说的是土楼人把旧衣服套在新衣服上穿,以旧衣保护新衣。由此可见,土楼人的生活是多么的节俭。
中国福建土楼的文化价值是多少?保护措施是什么?
一、中国福建土楼的文化价值
中国福建土楼的文化价值不可估量,以中国古代营造学、造园学和风水学三大建筑理论支柱作指导建筑的福建土楼,其结构和布局。
不但深刻地反映了永定客家的道德观、文化观,永定客家的家族意识和民系意识,而且还自然而然地融和着许多中国古典建筑的风韵,是永定,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活文化,它能为已经消逝的文明提供独特的见证,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
二、中国福建土楼的保护措施
2008年,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9年10月,永定县成立创建福建土楼永定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福建省优秀旅游县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动创建工作。
2011年,永定县制订“世遗”土楼五年维修计划,规划筹措8000多万元对23座“世遗”土楼进行全面维修。2017年5月初,龙岩市永定区投入477万元对集庆楼启动了全面修缮工程。
扩展资料
福建土楼的建筑特点:
福建土楼建筑材料由土、沙石、竹木,甚至是红糖及蛋白都有,就地取材,以建造外_厚达一米至二米的土楼,坚固得可以抵御野兽或盗贼攻击,亦有防火抗震及冬暖夏凉等功用。
福建土楼的墙壁,下厚上薄,最厚处1.5米。夯筑时,先在墙基挖出又深又大的墙沟,夯实在,埋入大石为基,然后用石块和灰浆砌筑起墙基。接着就用夹墙板夯筑墙壁。
土墙的原料以当地粘质红土为主,掺入适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经反复捣碎,拌匀,做成俗称的“熟土”。一些关键部位还要掺入适量糯米饭,红糖,以增加其黏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福建土楼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中国“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福建土楼有什么特点呢????
福建土楼的特点:造型独特,规模宏大,具备抗震功能,结构布局奇巧
1、造型独特
福建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
2、规模宏大
福建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
3、具备抗震功能
福建土楼的墙壁,下厚上薄,厚处有的竟达1.5米。夯筑时,先在墙基挖出又深又大的墙沟,夯实在,埋入大石为基,然后用石块和灰浆砌筑起墙基。接着就用夹墙板夯筑墙壁。土墙的原料以当地粘质红土为主,掺入适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经反复捣碎,拌匀。一些关键部位还要掺入适量糯米饭,红糖,以增加其粘性。夯筑时,要往土墙中间埋入杉木枝条或竹片为“墙骨”,以增加其拉力。
4、结构布局奇巧
圆楼是当地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它以一个圆心出发,依照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其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楼梯,各家几乎无秘密可言。
扩展资料
福建土楼的文化内涵
1、家族的凝聚力
土楼的建造,一般是在家族最高大的楼体和坚固的墙基稳重存在和发挥作用。同宗聚居的土楼里,一楼之内乃一公之孙。楼内数十、数百人中,多代同堂,拥有共同的祖辈,最高长辈具有绝对权威。
2、道家哲学思想
在客家土楼建造中,道家哲学的运用可谓精彩绝伦,不仅土楼完全以其精髓为建楼指南,而且其他类型的土楼建造亦多用道家思想进行择地定位。
3、浓厚的文化性
客家人重视文化教育,在中国山区农村中早已形成一种特别的风气。尊师重教的传统,使许多土楼内专设学堂或以祠堂祖堂兼作学堂,供本楼及邻近子弟学习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福建土楼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bike163.net/thread-79976-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