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桐城美食
蒿子耙、方记水饺、青草麻丰糕、桐城菜心粑、桐城丝枣、红烧山粉圆子、桐城麦鱼、胡椒汤。
蒿子耙
蒿子耙是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吃的一种传统食物,这是桐城人民间传统风俗。据说,“三月三”是一切亡灵的节日。蒿子名叫蒿草,采撷后捣碎,浸泡,去汁,揪干,然后用糯米粉加水拌和,也可加进腊肉等佐料,做成圆粑粑。可用蒸笼蒸,也可用平锅焊,热吃冷食均可。
方记水饺
方记水饺是桐城市城关镇一位方姓老人制作的汤类美食,水饺以皮白而薄、馅细而嫩、汤鲜而不腻闻名远近。不分男女老少,均爱品尝方记水饺。如今方老年事已高,子承父业,方记“传名馆”日夜营业,座无虚席,常常出现“人头上接钱,排队占座”的火爆场景。
青草麻丰糕
青草麻丰糕是青草供销社食品厂的传统名牌产品,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糕名精心制作的麻丰糕,造型古朴典雅,淡香清幽贻人,片薄酥软舒爽,味甜适口不腻,久放不回生、不变酸、不漏甜之特点,具有独家糕点魅力。
桐城菜心粑
桐城菜心粑是桐城市的传统早点,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很有名了。菜心粑的制做极为讲究,用七成籼米、三成糯米,在温水中浸泡半日,捞起沥干,再用碓春成粉,选嫩绿白菜心,微煮揉成泥状,剔除菜茎,再掺以猪油、白糖作为粑馅。蒸熟后,柔而不粘,甜而不腻。
令人垂涎的桐城花椒鸡
在我的故乡桐城有一道流传已久的名菜---花椒鸡,只要吃过一次的人,就会对它念念不忘。
据说范岗镇一带的做法最为正宗,但60岁以下的人已经基本上不掌握很传统很到位的做法了,做出来的东西总有不太如意的地方。
我老岳母做的花椒鸡远近闻名,我常常能一饱口福。五年前,老岳母来池州过年,我耳濡目染了最原始最传统最正宗的桐城花椒鸡的做法。
第一步,将鸡宰杀洗净,整鸡放入锅中,加水约淹至鸡的三分之一处,煮至七成熟;
第二步,捞出整鸡放在一边冷却,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冷却后切块容易成形;
第三步,将花椒炒至焦黄色待香味溢出时出锅,研成粉末,这一步很关键,不炒的花椒不仅香味不浓郁而且麻嘴,口感不好;花椒不研碎的话,香气不容易进入鸡块内部,进食时还容易硌牙进而麻辣味蕾令人不爽(超市有成品的花椒粉出售)。其他的佐料如盐、味精、葱、姜根据各自的口味配制,一并放入锅中再加进少量的鸡汤熬制一会,汤汁要略略偏咸一点不能淡了,盛出备用;
第四步,将冷却后的整鸡切块,注意是切而不是剁,刀剁最容易骨肉分离细碎不美观。切块时要是力量不够的话,用手拍刀背以助刀力。将切好的鸡块摆盘,不好看的摆在盘底,有肉有皮成形成块的摆在上面,有皮的一面朝上,以美观好看为原则;码好后,将佐料汤一勺一勺地浇到鸡块上;
第五步,把鸡盘放入蒸笼,用旺火蒸约十几分钟,至鸡肉熟透调味入骨即出笼,一盘色香味俱全的桐城花椒鸡就做成了;如果你担心鸡肉没入味的话,可将盘中的汤汁滗出来往鸡块上反复多浇淋几次。
因为不是带佐料煮制,鸡肉味淡是不可避免的,吃的时候浸一下或蘸一下盘底的汤汁,更加味美无比,香掉你的舌头。
桐城花椒鸡正宗的做法与百度上搜索到的花椒鸡大相径庭,也许那些也别有一番风味吧?
有人怕麻烦,在第四步切好后,直接放进汤汁中煮,虽然鸡肉味道足些,但色相上差了许多。
吾妻跟其母学到了六七成,做得像模像样,有次做了一盘(半只鸡),小两口竟包圆了,我下班进门看了,莞尔一笑。自家人吃时,妻也用汤煮法,来客人时,她就用蒸淋法。
因为耽于桐城花椒鸡的美味,所以把老岳母的传统手艺记录下来,以飨追求美食的朋友们。
老岳母今年93岁了,过完90岁后得了老年痴呆症,吃喝拉撒均要人服侍。曾经那么能干的一个人,那么善良的一个人,晚年竟如此不幸,苍天没眼啊!
![]()
桐城市有什么特产
桐城市有什么特产
桐城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发达的交通让天南海北的游客可以来到这座古韵犹存的城市。下面我们来看看桐城市有什么特产,仅供大家参考!
1、水芹菜
水芹菜是桐城独有的特产蔬菜,已有数百年栽培历史。水芹菜属微型科宿根植物,根系发达,繁殖力极强,一年生五茬。栽培方法简易,只花人工栽培管理,不需施肥,一年亩产可达两三万斤,且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可以入药,高血压患者常年食用,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它的口感更是清脆甘甜,茎白芽黄看起来翠绿水嫩。冬天的水芹菜更是味道绝美,清香宜人可以称得上是“冬天的水果”。而且芹菜还有降压的功效,对于老年人来说,芹菜清香脆口,还有降压的功效,适宜食用。
2、“桐城小花”茶
“桐城小花”茶因其冲泡的时候,形状像是一朵盛开的花朵,鲜艳美丽。因此也被人们称为“桐城小花”。用沸水冲泡时,会有一股清香自茶杯中散发开来,让人心旷神怡。而它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朝时代,因为味道清香可口,香而不腻,更是一跃挤进“贡茶”的名列。“桐城小花”茶一般在谷雨前开采,选一芽二、三叶,肥壮、匀整、茸毛显露的芽叶,经摊放、杀青、理条、初烘、摊凉、复烘、剔拣等工序精制而成。成品的茶叶形状舒展,芽叶完整饱满,状似兰花出绽,也被无数的女生所喜爱。
3、青草香大米
大米的种类有很多,口感也因产地、水土、气候不同也有差异。青草香大米在雨水充沛的桐城生长茁壮,加上气候湿热时刻水稻的生长,产出来的大米便是颗颗饱满,色泽白亮晶莹剔透。吃入口中软糯清香,很好咀嚼,在牙齿与舌头之间颗粒分开,散发出淀粉特有的`甘甜,萦绕在唇齿之间。配上香香辣辣的炒菜,盛上一碗桐城青香大米,就是一顿让人无法忘怀的美味。
4、麦鱼
麦鱼产自桐城一带的湖水之中,大小如麦粒般,又因为人们经常在秋收麦季成熟的时候进行捕捞,故而的命麦鱼。麦鱼的产量较为稀少,又是在麦季成熟时捕捞,捕捞期较短,产量也就很少。但是,物以稀为贵,就是因为产量少味道鲜美,而被称为桐城一大特产。麦鱼可直接与豆腐炖煮,吃麦鱼的鲜香原味。也可进行晾晒,与鸡蛋进行蒸煮。不管怎么吃,因为海鲜的鲜香都会让菜大放光彩。
5、蒿子粑
因为与其他地区不同,才会彰显出桐城的特色。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日都是桐城吃蒿子粑的时间,据老一辈的人说在这天被称为是“亡灵节”。家家户户都会吃蒿子粑,以纪念逝去的死者,同时也祝愿活着的人们身体健康长寿,家庭幸福美满。蒿子名叫蒿草,属草本植物,俗名粑蒿,捣碎浸泡后放入糯米粉加上水拌匀,也可放入腊肉放入锅中进行蒸煮,因其味道甜糯而被称为当地特产。
6、方记水饺
能称之为特产的不仅仅是当地土生土长特有的食物,也可能是因为一个人一件事让人们记忆深刻而称为当地一大标志,称之为当地特产。桐城有一位姓方的老人制作汤类美食,他包出来的睡觉皮薄馅大,汤水鲜而不腻,咬下一口水饺能吸到里面混合着肉馅的汤水,美味而又不可多的。不管是男女都爱来方记来吃这位老人制作的水饺,就连远方远方的游客来了桐城也要品尝一下这俘获了无数人心的美味,因此方记水饺也就成为人们记住桐城的一个特色。
7、桐城老酒
桐城的酒传承了千年的古方酿造而成,不添加任何的防腐剂与化学原料,采用纯中国最原始酿造白酒的工艺——纯粮固态发酵。用最原始的粮食经过时间的沉淀,酿造出有着时间与沉淀的酒水。它不单单是味道醇香浓烈,更是用来时间的魔法,在人们耐心的等待中,独自酿造,为人们献上最真挚的情感。酒入愁肠,便可消去忧愁,桐城老酒不仅仅是消愁更是一段故事。
8、桐城丝枣
桐城丝枣原名金丝枣、琥珀枣,简称丝枣,是桐城市传统土特产品,有300多年历史,古有“秋石、丝枣出桐城”之说。桐城丝枣个头圆润饱满,肉多核小,沾染上丝丝的糖水,便是最甜的美味。据说丝枣曾在清朝的时候进贡给皇族食用,成为不可多得的贡品。对女生来说,多食枣可以补气养血,美容养颜,是女性的良品美食,再加上味道甜美,软而不腻更是让很多的女生当做零食在食用。
9、龙眠春翠
龙眠春翠是属于绿茶的一部分,味道清新甘冽,入口绵远悠长。茶叶翠绿,经过了雨水的滋润让她的色泽更加的友人,虽然龙眠春翠的产量较少,但是一句被喜爱的人士所热衷。它创建于明代,属于西兰花茶的后裔。龙眠春翠的历史久远,就算是经历了无数的风霜事故,依旧被人们所热衷,保存在桐城之内。更有历史记录她,在《桐城风物记》云:“品不减龙井”。桐城民间曰“龙眠山上茶,紫来桥下水”。
10、桐城丰糕
桐城丰糕是桐城当地人在春节的时候吃的,味道松软劲道被许多的小孩子所喜爱。而丰糕在桐城更被认为是祈求来年家庭美满,事业丰收的象征。丰糕是取上等籼米,净洗后用水浸泡,米入骨后磨出淀粉,加白糖和浑酒,搅拌均匀后,等到表面有了浮花,就可以上蒸笼进行蒸煮。在取糕的时候,用一根筷子从蒸糕中间穿过,用来查看是否蒸熟。取出的丰糕要通风防止10分钟,再用色素在丰糕上面写上“恭喜发财”,用来表达美好的愿望。
;
桐城有哪些名菜?
桐城水碗
桐城水碗又名桐城水席,安徽桐城名牌美食。“水碗”系汤菜类食物,盘、碟都无法盛装 ,须采用粗瓷蓝花大碗盛装。“水碗”最早可追溯到明朝。相传,明朝宰相何如宠,屡立功绩,皇帝便问他:想要什么赏赐?何如宠答:给我家乡桐城修一道灌溉农田的水渠吧?皇帝先略有迟疑,但念其功绩最终还是允许了。
次年,皇帝下江南路过桐城,看见清亮亮的流水哗啦啦地流进干涸的农田,心里很是自豪。当地百姓得知皇帝到此,更是感恩不尽。心想,皇帝来了总得表示表示吧,但乡下地方也没有什么好东西,于是就将瘦肉、猪肝用山芋粉攥攥下锅里汆汆和鸡蛋、菌菇等多种食材烩在一起后,盛入蓝花大碗中。皇帝一尝,鲜嫩柔滑、油而不腻,遂龙颜大悦问:此为何菜?百姓一拍脑袋答:此乃“水碗”。故此得名:“桐城水碗”。
经后世不断创新改良,成为一道做工考究、花样丰富、老少咸宜当地风味名菜,名扬省内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