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163自行车俱乐部
标题:
【走过赣粤湘】(2)铜墙铁壁关西围,躲进小楼成一统,龙南自助游攻略
[打印本页]
作者:
苦行僧
时间:
2020-6-22 00:03
标题:
【走过赣粤湘】(2)铜墙铁壁关西围,躲进小楼成一统,龙南自助游攻略
诗和远方——我的游记分省总目录
http://www.mafengwo.cn/i/11406786.html
相关游记:
走过赣粤湘(总篇)
http://www.mafengwo.cn/i/11743870.html
【走过赣粤湘】(1)燕翼太平桥,乌石小武当
http://www.mafengwo.cn/i/11836374.html
最早知道“围屋”,是大约15年前看了一部电视连续剧《围屋里的女人》。
它取材于特定时期客家的围屋风俗,讲述的就是一群寡妇,在封建男权下,在宗法制度下,被赶出原围,再被圈进另一围,守着所谓贞洁,了无生趣地等死。她们被迫相互监督,被迫抱团取暖,或者悲惨地死去,或者奋起反抗,或者相互欺压,总而言之,演绎着人间悲剧。
那时对围屋的印象不大好,因为它是“吃人的封建堡垒”。其实砖石建筑本身没有错,真正的堡垒在人的心里。再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围屋的防御和封闭功能,也是那个时代的生活需要。现在的生活早已不需要它了,但是我们还有怀旧的需要,旧的东西并非一无是处。
一、渥江
在
龙南
的第一天,主要游玩了小
武当山
,留给围屋的时间不算很长。第二天则是完全以围屋为主题。上午的安排很轻松,只是逛逛住所附近的县博物馆,所以早上睡到自然醒。
八点半才上楼吃早餐,客人并不多,也许我们去的晚。前台的工作人员也在用餐,他很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听说我们是北方人,就改用
河南
方言和我们聊天,看来是快过年,思乡心切了。想到本地的客家人,其实就是千百年前
河南
人的后裔,一代一代的人口迁徙和流动,文化也在不断融合聚散。放在现代更加频繁易行,只有变迁是永恒不变的。这实在很有意思。
透过宾馆房间的窗户拍楼下的街景。天气阴郁,灰蒙蒙的。下面就是渥江——应该算赣江支流的支流,江边一排榕树,绿油油的惹人喜爱。
昨天很暖和,今天却大大降温了,风很大,冷飕飕的。庆幸昨天就爬了小
武当山
,如果放在今天,那就糟了。
中午是在渥江对岸的一家自助餐吃的,后头可望见我们住的“圣庭酒店”。出门在外,自助餐相对比较省钱,有时候还吃的很不错。
二、龙南博物馆
快九点了我们才出门,走早了博物馆也不开门。不用过江,朝相反方向步行五分钟即到。
龙
南县
博物馆,也叫“赣南围屋博物馆”,因为这是它的特色主题。
博物馆的序厅。
迎面墙上的浮雕,尽显本地民俗风情。看,太平桥!虽然它不大,却是龙
南县
的标志之一。杨村那边也叫“太平堡”,太平堡的龙舟会很有名。
2.1 历史厅
左手边是入口。全馆分为上下两层,依次设有历史厅、围屋厅、技艺厅、民俗厅等4个主题展厅。首先是历史厅“客家腹地,筚路蓝缕”:陈列分为“地理环境”、“历史名人”、“官宦乡贤”、“百年风云”几个部分。
看看客家人的活动范围:主要是赣南、粤北、闽西。这一块的旅游资源很丰富,除了
龙南
,
南靖
、
永定
我已去过,
赣州
、
仁化
县丹霞山即将去,
连城
、
长汀
、
瑞金
等等以后也有可能去。
龙
南县
的旅游资源分布图,红色小正方形是主要的围屋。
还展出了龙
南县
出土的文物,六朝时期的鸡首壶、魂瓶,和在
南京
看到的一模一样。那时还没有
龙南
这个地名,“
龙南
”建县始于五代十国时的南唐,而直到南宋时才有城墙。
如果不是旅游,我可能都不知道客家人的来历。他们是汉族经历了三次大的迁徙(五胡乱中华、唐末、宋末),在这个偏远地区逐渐融合而成的族群。
介绍
龙南
的历史名人,王阳明肯定要大书一笔,虽然他不是本地人。前一篇所写的小
武当山
、太平桥都与此君有关,
龙南
另有一处名胜“玉石岩”(好像破坏得很厉害)也有他的诗碑石刻。
此外还有一个“苏区
龙南
”的红色展厅。
2.2 围屋厅
了解了一些基本知识,可以好好看看博物馆的最大特色——围屋厅了。“东方古堡、围屋之乡”,
龙南
虽小,这个名头却很响。
非常开阔、气派的大厅!两个代表性的围屋——
关西
新围、燕翼围,硕大的模型摆在当中。近处的这个是今天下午要去的
关西
新围,它的特点是“大“。
昨天刚去过的燕翼围的模型。它的特点是“高“。
大厅的尽头是围屋分布图。
接下来可以好好欣赏其他各围屋的小模型了。
龙光围是标准的方形围屋:外楼内宅,中心是祠堂,一目了然。
而黄竹陂则是很有个性的圆围屋。
和昨天去的乌石围有点相似,但形状更夸张。
这是
关西
新围旁边的
西昌
围,也称“
关西
老围”,它是不规则的平面图,估计是因地势而建。
欢迎光临 长沙163自行车俱乐部 (http://bike163.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