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163自行车俱乐部
标题:
南巡天下 第一季 探寻德意志 第一集 条顿堡森林战役 (Hermannsdenkmal),德国旅游攻略
[打印本页]
作者:
苦行僧
时间:
2020-6-19 02:50
标题:
南巡天下 第一季 探寻德意志 第一集 条顿堡森林战役 (Hermannsdenkmal),德国旅游攻略
首先强调:与本文配套的《南巡天下》视频已经发表,在优酷网上搜索“南巡天下”加本集名称即可观看精美视频。链接在此: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zMDA1OTUzMg==.html
德国
历史教科书中提到本民族的诞生时,往往会提到发生在公元9年的一场著名战役,即条顿堡森林战役。在今日
德国
北部的密林中,国力如日中天的
罗马
帝国遭遇惨败,3个军团全军覆没,主将兵败自杀,奥古斯都大帝震怒。击败鼎盛时期
罗马
军团的日耳曼人从此一战成名,巩固了自己
中欧
主人的地位,奠定了
欧洲
的民族分布格局。
那么,再聊这场战役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日耳曼人是肿么一回事。
一、日耳曼人的来源与迁徙
今天的
德国
人自称Deutsch(德意志),德语中的
德国
是Deutschland。Deutsch的意思是“人民百姓”,古代的读音与现在略有不同,叫做Teuton(条顿)。所以Teuton和Deutsch其实是一个词。如果你玩过游戏《帝国时代II》,那么威风凛凛的条顿骑士一定不会让你感到陌生。
有人可能会问,那英语中的
德国
为什么是Germany呢?
这个还得怪
罗马
人:征服高卢(今天
法国
)后,
罗马
人把生活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的
中欧
地区,语言文化相近的人统称为日耳曼人,把这个地方叫做“日耳曼尼亚”(Germania)。
距今大概7万年前,一小撮人(人数200左右)离开了了
东非
的家园,渡过当时可能是陆地的曼德海峡来到
亚洲
,然后逐渐扩散到全世界,适应了各地的气候条件,演变出了不同的人种。所以,无论外貌多么不同,
撒哈拉沙漠
以
南非
洲以外的所有人,都是这200人的后代。(这不是我说的哦,是近年流行的一种人类起源的学说)
一开始这些人都是黑人,而一部分人来到
北欧
后,他们的族群发生了偶然又必然的基因突变,形成了金发蓝眼白皮肤的新人种。新人种能够更好地适应这里光照不足又比较寒冷的气候,于是就形成了日耳曼人。
距今大约9000年前,地球进入“全新世气候最适期”。这是一个持续了大概5000年的全球变暖时期,而正是在这个时期,世界各大主要文明开始发源。在干旱半干旱的大河流域,由于阳光充足,植被稀疏,水源充足,原始农业开始形成。大河不但提供水源,还要求人们组织起来,进行分工、合作,在这个过程当中,文明因为协作就慢慢地产生了。
但
北欧
地区光照不足、寒冷而且森林茂密,没有像
黄河
这样的母亲河,导致这里原始农牧业发展规模很小、很分散,还没有沐浴在文明的曙光之中。尽管如此,日耳曼人的人口还是大规模地增加了。
如果气候一直这样温暖下去,日耳曼人肯定是安分守己地在
北欧
呆着,悠然自得地过一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幸福生活。然而,造化弄人,令人意想不到的气候变化到来了:
距今大概5000年,全球气温突然下降。日耳曼人突然发现,无论他们再怎么努力地种田打猎,都满足不了粮食的需求。可以想象,当时的
北欧
一定是饿殍遍地,饥荒肆虐,不知多少母亲怀抱饿死的孩子而泪流满面。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日耳曼部落只好南迁,到更温暖的
中欧
地区寻找生存的出路。
公元前5世纪左右,很多日耳曼部落开始大规模南迁,赶跑或融合了原来生活在
中欧
的
凯尔
特人,在此定居下来。在之后的漫长岁月中慢慢融合,最终形成了德意志人。所以,“狭义日耳曼人”可以理解为
德国
人,即日耳曼尼亚的日耳曼人。
而“广义日耳曼人”还包括那些不生活在日耳曼尼亚的日耳曼人:
第一种,一直生活在
北欧
没有南下的钉子户们,我统称之为“维京人”,
丹麦
、
挪威
、
瑞典
、
冰岛
人的祖先;
第二种,南下得更远,融合进了其他民族当中,连他们的语言都已不再属于日耳曼语系了,
比如
说法兰克人、哥特人、汪达尔人、
伦巴
德人等。
For this reason, 直到今天
欧洲
的
西北
部地区都是日耳曼语系的天下。国人丝毫不必为
欧洲
人会说好几门外语而感到郁闷,因为对
德国
人来说,学个
荷兰
语可能比
北京
人学
上海
话都要简单。有图有真相:
二、罗马与日耳曼尼亚
眼睛饿成绿色的日耳曼人来到
中欧
之后,横扫了这里之前的居民
凯尔
特人。
凯尔
特人祸不单行,南边的
罗马
人这时候也打了个防守反击,凯撒一本《高卢战记》写完,从此高卢不姓
凯尔
特了。
凯尔
特人逐渐淡出
中欧
之后,日耳曼人就和
罗马
人不可避免地迎头相撞了。作为当时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达的超级大国——
罗马
,一开始没把日耳曼人看在眼里。感觉这群人分散的居住在大森林中,每天就是吃喝玩乐、聚众赌博、群魔乱舞,活生生是山的那边、海的那边的蓝精灵啊!作为
地中海
商业文明的集大成者,
罗马
人觉得有必要给这些野蛮人上一课。
于是,公元4年
罗马
皇帝奥古斯都派提贝留斯率军进占日耳曼尼亚。提贝留斯何许人也?他正是
罗马
帝国的开创者奥古斯都大帝(屋大维)的养子。提贝留斯本来有个完整的家,父亲在
安东
尼的手下供职。屋大维击败
安东
尼后,得了曹孟德的真传,不喜欢重新变为单身的
埃及
艳后,而是看上了提贝留斯的母亲莉薇娅。提贝留斯的父亲自知站错了队只好认栽,赔上夫人保全性命,于是奥古斯都一开心,就把提贝留斯收为了养子。
罗马
时代养子可是有继承权的,很多皇帝都是养子继位,这个很有特色。当然继位之前,得先要锻炼一下。提贝留斯是个人才,短短几年时间就恩威并施地占领了整个日耳曼尼亚。孙子云: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其所措必胜。在我看来提贝留斯是个情商极高的人,很懂知人善任,以至于后来他继位当皇帝居然能隐居
卡普里岛
遥控朝政多年,这足以见得他不是一般人。
与当时的文明世界
罗马
帝国相比,日耳曼人部落的确是十分原始。他们散居在大森林中,没有纺织材料,衣服只有兽皮;种田不会用犁,常靠野果充饥;房子没有窗户,人畜住在一起;他们没有城市,没有法律,没有文字,没有货币。部落之间的战争和艰苦的自然环境磨练了蓝精灵们的意志,日耳曼人个个都是战士,以战死为荣以病逝为耻。有些部落男子成年不能刮胡子,必须等到他杀死第一个敌人并站在敌人的尸体上宣告胜利,他才能刮胡子!
由此可见,
罗马
帝国虽然强大,但想要彻底驯服和管理野蛮人,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重要的是,
罗马
是一个商业农业立国的国家,它习惯于奴隶贸易和种植园经济的税收。光热条件相对较好、有一定农业基础的高卢,可以在
罗马
的治下
长治
久安,但日耳曼尼亚地区却未必如此。
公元6年,提贝留斯受命去潘诺尼亚行省(大致相当于今天
匈牙利
)镇压叛乱。大军刚走,日耳曼尼亚便暗潮涌动了。
三、阿米纽斯的前世今生
提贝留斯率军镇压潘诺尼亚行省叛乱,大军中不但有
罗马
自己的军团,还有日耳曼随从军。随从军中有一位23岁的年轻骑兵军官,他就是阿米纽斯。阿米纽斯是他的
罗马
名字,他的日耳曼真名是什么我们已经不得而知,后世日耳曼人的历史中将其称为赫尔曼,就是下面这位高举宝剑的仁兄。他是
德国
人心中的民族英雄,被看成是德意志统一和团结的象征。今天不少
德国
人叫赫尔曼,源头都是him。
阿米纽斯公元前17年出生在条顿堡森林附近一个日耳曼部落,他的父亲和叔叔是部落酋长,迫于
罗马
大军的淫威,这个叫切鲁西(德语:Cherusker)的部落决定和
罗马
人采取合作的态度。
于是乎阿米纽斯和他的兄弟Flavos就一起被送到了
罗马
接受帝国正规教育,成为了一名留学生。在
罗马
的这些年,他学习了骑术、剑术、拉丁文,而且因为作战有功,还被授予了
罗马
骑士的头衔和
罗马
公民身份。这些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无不代表着富足的生活和崇高的社会地位。
然而,阿米纽斯却不想在奢华的生活中虚度光阴,潘诺尼亚战争之后,他毅然选择了海归之路,果断回到了切鲁西部落协助管理部落的事务。
四、日耳曼人的开国之战
接任日耳曼尼亚总督的瓦卢斯,曾经在
叙利亚
行省供职多年,擅长收税和镇压人民。
罗马
皇帝想必是在
罗马
这个母公司并购日耳曼尼亚子公司之后,让瓦卢斯负责整合,以及财务业绩的扭转。
瓦卢斯能在
叙利亚
收税,是因为那有税可收:
叙利亚
位于
丝绸之路
要冲,南来北往的贸易熙熙攘攘,建个关卡收个过路费是极端可行的。可是,当时的日耳曼尼亚连基本的农产品都生产不了,贸易何从谈起,税金就更别指望了。不过,瓦卢斯不管那么多,上级指标摆着呢。交不出税?对不起!卖为奴隶!更糟糕的是,瓦卢斯还不了解日耳曼部落,所以不得不倚重像阿米纽斯这样的日耳曼海归,这就为他后来中计兵败埋下了伏笔。
阿米纽斯很快获得了瓦卢斯的信任,连规划行军路线这样的重要任务都由阿米纽斯负责制订。阿米纽斯在
罗马
军中服役多年,知道在正面冲突中想要打垮装备精良的3个
罗马
军团绝非易事。而军团步兵阵的弱点就是机动性差,而且需要场地。
密林之中,
罗马
军团阵型与训练的优势发挥不出来。混战中拼个人勇武那日耳曼人凭借高大的体魄就可以碾压
罗马
人了。于是,阿米纽斯趁着
罗马
大军更换驻地的机会给他们规划了一条穿越条顿堡森林的不归之路:
公元9年9月,瓦卢斯率3个军团约2万名士兵返回冬季驻地。浩浩荡荡的大军没有走往常的水路,而是一头扎进了条顿堡森林中。这片森林直到今天都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人迹罕至,空气清晰,地形狭窄,不见天日。
为了感受一下当年的战场,梗哥来到这里拍摄“南巡天下”。如下图:
今天的条顿堡森林是
德国
的国家公园,在这里漫步是浪漫而惬意的。然而,2000多年前的
罗马
士兵们就没有这份心情了。大军走进森林没多久,一场秋雨不期而至,让他们还没开战就先淋了透心凉。
埋伏在密林深处的阿米纽斯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想不胜都难。看准了
罗马
人阵型散乱、守备松弛、士气低落的时机,阿米纽斯果断下令:Angriff !!!
刹那间,千古静谧的森林中杀声震天,树林中飞出无数支利箭、长矛!想必
罗马
人已经彻底懵了,这是下铁雨啊!混乱中
罗马
士兵首尾难顾,成片倒下…… 个别反应快的士兵赶紧用盾牌组成小队,掩护着逃亡开阔地带……
远程攻击不过瘾,阿米纽斯下令全军突击,要手刃敌军。顷刻间,黄毛的日耳曼人像土行孙一样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蹿了出来,挥舞着他们笨重而原始的武器,见人就砍逢人便刺。据说日耳曼女子也是巾帼不让须眉,有的时候也会上战场,不知道有没有
罗马
士兵像下图这样做鬼也风流了……
(当然,2000年后的我需要惬意一点儿)
尽管
罗马
军团遭到突如其来的猛烈袭击,然而他们的战斗素养其实还是相当不错的。士兵们且战且退,终于来到了一片开拓地,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在日耳曼人的箭矢中,构筑了一座营寨!凭借这座临时的堡垒和黑夜的掩护,
罗马
士兵们撑过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瓦卢斯命令全军列阵,准备和阿米纽斯一决胜负。可是,阿米纽斯貌似得了《孙子兵法》的真传,避敌锋芒,任你骂娘就是不出战。
罗马
人哪敢分散地冲入树林中与日耳曼人单打独斗呢?于是乎,战局陷入僵持。
瓦卢斯明白此地不宜久留,于是下令全军保持队形,缓缓向西退去。阿米纽斯像盯着猎物的猛虎,在林中时刻隐蔽随行。就这样,两军向西前进了很长的距离。从今天的Detmold一直来到了Osnabrück附近。
今天的Osnabrück有所条顿堡森林战役博物馆,里面展示着发掘出土的遗骨、武器等等。据砖家推测,最后的决战就发生在这里。史书记载,
罗马
军队来到了一处狭窄的关口,一侧是莽莽密林,另一侧是无情的沼泽,几颗
大树
被人砍倒横在了道路中间。这摆明了是阿米纽斯预设好了的最后解决方案。
罗马
工兵迅速移除了障碍物,但由于道路实在狭窄马车不能通过,瓦卢斯下令丢下辎重,徒步通过。命令是没错,可这些士兵们得此命令的第一反应却是:值钱的东西都在车上呢!于是一哄而上去抢自己的物品。
孙子云: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敌人露出了破绽,就是我们进攻的最好时机了。阿米纽斯一声令下,千军万马如山洪暴发,雪崩般杀出。
罗马
人再无斗志,一个个宛如待宰的羔羊,被砍瓜切菜一般杀得片甲不留……3个军团2万人的部队,活下来的不到100人。统帅瓦卢斯见大势已去,还算有骨气,拔剑自杀殉国。
至此,条顿堡森林战役以日耳曼人的完胜告终。
此战可谓是日耳曼人的开国之战,一战打出了日耳曼人的威名,鼎盛时期的3个
罗马
军团全军覆没,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啊!日耳曼人由此摆脱了
罗马
人的奴役,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所以,阿米纽斯在2000多年后,仍为
德国
人所敬仰,1871年
德国
统一之后,威廉皇帝还千里迢迢来到条顿堡森林,参加了赫尔曼纪念碑的剪彩仪式。
这座雕像至今耸立在山巅,阿米纽斯高举宝剑,俯瞰着脚下的森林。宝剑重达550kg,由19世纪的巨头蒂森克虏伯集团捐赠,上面刻着“Deutsche Einigkeit meine St?rke. Meine St?rke Deutschlands Macht.”(意思是:德意志的统一是我的强项,我的强项便是
德国
的力量)。
五、罗马的报复及双方边界的形成
如日中天的
罗马
帝国哪里会善罢甘休?
7年之后,
罗马
将军日耳曼
尼斯
库斯(看名字就知道是志在必得)率领8个军团的强大兵力排山倒海般再次杀进日耳曼尼亚地区。阿米纽斯且战且退,不但自己身负重伤,连怀有身孕的老婆都被
罗马
人抓去了。
好在他的兄弟Flavos直到这时还在
罗马
军中效力,战场上两人各为其主,战场下毕竟是同胞兄弟啊!所以阿米纽斯的夫人得到了保护,并没有遭受虐待。可是,他素未谋面的儿子就没这么幸运了:
罗马
人把他卖为角斗士,不到18岁就战死在了角斗场上……阿米纽斯本人也在37岁时被
罗马
人挑唆的政敌所刺杀。
从此之后,
罗马
和日耳曼都接受了平局的这个事实。双方画莱茵河、多瑙河为界,这条线以东以北是日耳曼人的天下,他们保持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为后来德意志民族与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欢迎光临 长沙163自行车俱乐部 (http://bike163.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