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163自行车俱乐部
标题:
诗史千秋一圣人——河南洛阳偃师杜甫墓纪行(附诗),偃师自助游攻略
[打印本页]
作者:
苦行僧
时间:
2020-6-17 00:05
标题:
诗史千秋一圣人——河南洛阳偃师杜甫墓纪行(附诗),偃师自助游攻略
杜甫,生于
洛阳
,殁于
耒阳
,葬于首阳。
首阳,即首
阳山
,在今
河南
洛阳
市
偃师
市邙岭乡。
现在国内杜甫墓大概有七八处。在
湖南
省
平江
县小田村有墓,
耒阳
有衣冠冢。后世通常认为杜甫最终死在江上的一条小船里。他死后,儿子宗武无力葬父,只好将父亲的棺材权厝着,直到40多年后,孙子杜嗣业才迁走杜甫的灵柩,将祖父归葬于
河南
府
偃师
首
阳山
(今
洛阳
偃师
首
阳山
)。
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北面出来,在“二里头”站可以坐
偃师
7路回
偃师
市区,再转2路或103路等等到“杜楼”就离杜甫墓不远了。
从
洛阳
市区方向,可以
龙门
高铁站乘803路(
洛阳
市区
洛阳
站方向好像是801路)“杜楼”下。
偃师
7路,大约半小时一趟,票价4元。
到了杜楼站下车后,千万不要按地图导航走,会给你导到围墙外野地里。
看看围墙上涂鸦,充满了文化气息。
正确的路线是杜楼站下车往东走大约100米,北转前行200米,打听“
偃师
三中”,杜甫墓在
偃师
三中院子里。
和学校门卫好好沟通一下,登记身份证可以进入参观。
青春作伴啊!
墙上都是杜甫的名篇。
操场后面一角就是“杜甫园”。
墓。
碑。
河南
省文保单位。
墓区不大,松柏葱郁,书声琅琅。
杜甫祖父杜审言墓。
杜审言,唐时曾任隰城尉、
洛阳
丞等官职,累官
修文
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称为“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杜审言诗集》。
杜甫家学渊源,同时也是官二代啊!
杜预之墓。
杜甫是杜预的后人。
杜预是魏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他初仕曹魏,授尚书郎,成为司马昭高级幕僚,封为丰
乐亭
侯。是明代之前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人。另一位诸葛亮,比杜预早进入武庙,但是明朝以后才进入文庙。
可以说,先祖杜预是杜甫追思了一生的偶像。
来到这种地方当然不是为了看风景,而是追思杜甫。
杜甫给人的印象一直是苦哈哈,颠沛流离的感觉。
但是殊不知杜甫也是官二代,幼年早慧的神童: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青年时也曾鲜衣怒马: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
和李白、高适等等一起游历。
《望岳》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以看出青年杜甫的胸襟抱负。
可惜35岁之后仕途不得意,困居长安10年之久。这也侧面说明了自古
西安
就是高房价高物价的典型。
后来历经安史之乱兵火,深切体会到了百姓疾苦。
再后来从长安辗转鄜州(今
延安
一带),再后来去巴蜀,在
成都
草堂里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最后流落湘楚,数日没有好好吃饭,据说得到当地县令接济后,暴饮暴食发病而死……
杜甫的一生经历了大唐由盛而衰,据说他写了3000余首诗,流传下来的接近一半。
但是这掩盖不了他灿烂的光辉,诗史、诗圣之名当之无愧。
而且有说:少年读李白,中年读杜甫。
居士张同样年轻时爱读李白,但是现在更喜欢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拿诗歌文学造诣来讲,二人并没有简单的高下之分。
但是,杜甫一生坚守着自己的儒学思想,心怀天下,有“再使风俗淳”之大情怀,这种精神可以被概括为张载的“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而李白,所代表的更多的是自魏晋以来个人意识张扬的精神,强调个性的浪漫、放荡、自由。不太符合儒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缺少那么一点点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
感怀诗圣遗事名篇,居士张留诗一首。
偃师
谒杜甫墓
今·居士张
登高遥闻悲秋哀,
望岳管窥清狂才。
烽火常忆儿女小,
兵车多怜人世衰。
青春作伴曾醉酒,
星垂平野阔胸怀。
草堂三间安广厦,
诗史千秋胜太白。
欢迎光临 长沙163自行车俱乐部 (http://bike163.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