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163自行车俱乐部
标题:
当今世界第二大公路不能到达的城市——勘察加彼得罗巴普洛夫斯克,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旅游攻略
[打印本页]
作者:
苦行僧
时间:
2020-6-16 11:37
标题:
当今世界第二大公路不能到达的城市——勘察加彼得罗巴普洛夫斯克,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旅游攻略
本文由森旅行Deeptourworld整理原创,部分关于勘察加历史资料来自维基百科和
中国
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闻一翻译的阿特拉索夫呈交沙皇的《Скаски》(侵删)。本图为彼得罗巴普洛夫斯克,图片拍摄者为勘察加自由摄影师Александр Максин,转载请注明出处。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是勘察加州首府,位于堪察加半岛东南部阿瓦恰湾北岸,是堪察加半岛最大的城市,也是
俄罗斯
远东地区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城市。城市建于山丘之上,四周被火山包围。堪察加半岛的地质非常的活跃,拥有众多数量的火山、间歇泉、温泉和湖泊!拥有辽阔的
北极
苔原和丰富的
北极
野生动物、鱼、海洋生物。
彼得罗巴普洛夫斯克夜景 (Photo by Александр Максин)
勘察加半岛因为远离大陆,人烟稀少,18世纪以前生活着科里亚克人、
楚克
奇人、伊捷尔缅人、爱斯基摩人等土著民族。1697-1699年间,沙皇彼得一世为夺取
亚速
海而准备与
瑞典
开战,为了收取更多的“雅萨克”(沙皇时期实行的一种实物税),派遣一只探险队到“太阳升起的地方”进行探险(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次对勘察加岛探险),率领这个“探险队”的是一个叫
弗拉基米尔
·阿特拉索夫的西伯利亚
雅库茨克
的哥萨克(
俄罗斯
游牧民族)。
弗拉基米尔
·阿特拉索夫(图片来自网络)
1692年12月,阿特拉索夫率领60名哥萨克(包括探路人卢克·莫
罗兹
柯)和60名
雅库茨克
土著尤卡吉尔人前往勘察加半岛,但是1699年7月回到
雅库茨克
时只剩19名队员(15名哥萨克和4名尤卡吉尔人),根据俄国史家的说法,这是因为去堪察加之路极为艰辛,那些无法生还的人都是在与严酷的自然环境、荒野出没的野兽、断绝后援的饥饿作斗争而死去的。
阿特拉索夫探险勘察加路线(图片来自网络)
阿特拉索夫后来描述了他在率队“探险”勘察加半岛期间,首先在品任纳湾遇见了100多个土著居民——科里雅克人,他们没有任何铁器、刀刃、斧子和猎刀等,只有一些简单的骨制和石制的弓箭和长矛,靠捕鱼为生,经过一番交流,其
成功
“说服”这群科里雅克人缴纳了“雅萨克”。
后来其率队往南遇到了土著民尤卡吉尔人,这一带的尤卡吉尔人及其不配合阿特拉索夫缴纳“雅萨克”,随后与这个有着400座帐篷的土著民发生冲突,他们仅用骨制和石制的弓箭与长矛来对抗阿特拉索夫的火器和弹药,结果仍使阿特拉索夫的队伍死伤很多,他本人也6处身中弓箭。
手持弓箭和长矛的勘察加土著人(图片来自网络)
后来
卢卡
·莫
罗兹
柯赶回来,阿特拉索夫及其队伍才免于灭顶之灾。阿特拉索夫对尤卡吉尔人(阿特拉索夫将科里雅克人和尤卡吉尔人统称为堪察加人)的这次反抗(阿特拉索夫称之为“自己队伍中尤卡吉尔人的背叛”)进行了残酷的报复,几乎将当地土著民杀光并烧毁了他们的村落。
阿特拉索夫征服勘察加半岛(图片来自网络)
阿特拉索夫1701年2月来到西伯利亚衙门
雅库茨克
分衙门,递交了第二份《Скаски》(呈文),并且在文中如下对此次勘察加“探险"做了如下描述:
“品任纳湾的科里雅克人没有胡子,脸色淡褐,个子中等,讲他们自己特别的话,没有什么信仰,他们只有巫师萨满——他们嘟囔着不停:击打铃鼓和喊叫。他们穿鹿皮衣服和鞋子,鞋底是海豹皮的。他们吃鱼、各种野兽和海豹……居住在堪察加河两岸的留托尔人岁数不大,留胡子,中等个子,脸像济良人。穿紫貂皮、狐皮和鹿皮衣服,而狗皮衣服则是毛茸茸的。
“他们以鱼和各种野兽为生,但吃生鱼和死鱼,而把生鱼存起来过冬:放到坑里,用土埋上,鱼慢慢地变质了,就取出来放到泉
水里
,再把烧热的石头放进去,把水加热,然后把鱼和水搅合在一起喝了,那鱼发出一股极臭的味道,而俄国人饿得不行也只好捏着鼻子吃掉。”
勘察加人帐篷-“尤尔塔”(斯·克拉舍尼科夫,摘自网络)
阿特拉索夫因为征服勘察加半岛有功,后来被沙皇晋封他为“
雅库茨克
的哥萨克首领“,后来更是肆无忌惮的在
雅库茨克
地区横征暴敛,甚至抢劫商队,最后连他的哥萨克伙伴们也忍受不了他的专横与暴力了。于是,爆发了科里雅克人和哥萨克的“起义”反抗他的暴行的骚乱。阿特拉索夫被起义者扣押,但还是侥幸从监禁中逃脱。不过阿特拉索夫还是离奇死亡,史书关于阿特拉索夫死亡的描述也有不同版本,一种说法是被下毒,一种说法是被下属反抗刺死。
弗拉米基尔纪念教堂,图片中的文字大意是:纪念哥萨克管事
弗拉基米尔
·阿特拉索夫小教堂(图片来自网络)
彼得罗巴普洛夫斯克的正式建城史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四十年代,1724年,沙皇彼得大帝任命海军准将维图斯·约纳松·白令(Vitus Jonassen Bering,
丹麦
人)对俄帝国
东海
岸勘探,目的是为了查
明亚
洲和每周北部是否相连,但是由于大雾使得白令并未察觉到自己驶过的“白令海峡”对岸的
阿拉斯加
。在到达勘察加搬到东南岸的海湾后,在那里建立了基地,并造了两艘船——彼得罗号和
圣保罗
号。
维图斯·约纳松·白令(Vitus Jonassen Bering)(图片来自网络)
1740年,白令将自己在这个海湾(阿瓦恰海湾)建立起来的城市以这两艘船命名,即彼得罗巴普洛夫斯克。1741年,白令让“
圣彼得
号”和“
圣保罗
”分开,
圣彼得
号向东行驶并因此发现了
阿拉斯加
半岛。而白令所乘的
圣彼得
号在这次航行返途中在勘察加半岛外一个小岛附近海域中失事,由于食物短缺很多船员被饿死,自己也于1724年12月死于坏死病。后来为了纪念白令做出的巨大贡献,将其穿过的俄远东和
阿拉斯加
半岛之间的峡谷命名为白令海峡。随后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逐渐成为
俄罗斯
远东地区一个重要的中转站,为前往千岛群岛与北美地区的旅客提供中转服务。
克里米亚
战争彼得罗巴普洛夫斯克保卫战(图片来源:勘察加历史博馆)
1854年著名的
克里米亚
战争期间,小城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曾被强大的英法联军围城,以988人和仅有的68杆枪捍卫城市,对抗2540人,拥有6艘军舰,装载206门大炮的英法联军,最终守住了这座城市。遗憾的是,
俄罗斯
为了这场战争向侵略者做出赔偿,随着更多的侵略者的到来,一年后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被抛弃,被侵略者烧为平地。随后
俄罗斯
转让千岛群岛给
日本
、
阿拉斯加
给
美国
,堪察加半岛的重要性逐渐减弱。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堪察加才被作为一个重要军事区,而在1989年以前,
俄罗斯
居民都无法进入,1991年后才开始向国外开放。
勘察加历史序列图(图片来自网络)
历史上有关于争论勘察加半岛是否属于
中国
领土的争议,中俄曾经几次跟俄国签订过不平等领土割让条约,最著名的包括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和中俄《
北京
条约》(1860年),后来又签署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1869年),明确了中俄边界。条约内容以满、俄和拉丁文三种文字签订,条约划分了中俄两国东部边界,从法律上确立
黑龙江
和
乌苏里江
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
中国
。
有史学家主张的清朝前期东西伯利亚与俄国边界(图片来自网络)
具有历史文献依据的中俄几次签订条约边界(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因此基本上认为,勘察加半岛历史上不能算作是
中国
领土。
彼得罗巴普洛夫斯克至今还是是世界上继
秘鲁
伊基托斯后第二大不能以公路到达的城市,因为交通不便,据统计从1991年对外开放以来,到访过勘察加半岛的
中国
人不超过8000人,主要游客还是以
日本
和欧美游客以及本国游客较多,因此,勘察加对于国内朋友来说,是一个极具旅行探索价值的绝美之地。
阿瓦恰港口(Photo by Александр Максин)
【彼得罗巴普洛夫斯克市区及周边景点1日游路线推荐】黑沙滩观太平洋北岸海浪——海豹码头看海豹——海鲜市场——米申山观日落。
以上路线推荐租车或当地司机接送,或者乘坐公交车到达。但因为语言原因,乘坐公交车有诸多不便,可能造成误点或不能完成相应景点参观,请谨慎选择。
勘察加半岛相关历史、人文、景点及路线介绍请关注:森旅行Deeptourworld。
更多详情请关注
新浪微博:森旅行Deeptour
微信公众号:森旅行Deeptourworld
欢迎光临 长沙163自行车俱乐部 (http://bike163.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