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163自行车俱乐部
标题:
跟拍18小时!我终于找到了傣家古法红糖味道醇厚的秘密!,西双版纳自助游攻略
[打印本页]
作者:
苦行僧
时间:
2020-6-15 00:25
标题:
跟拍18小时!我终于找到了傣家古法红糖味道醇厚的秘密!,西双版纳自助游攻略
北方还在大雪纷飞之际,晴空万里的
西双版纳
却已迎来了甘蔗丰收的季节!
居住在
西双版纳
这片乐土的傣家人民,在每年甘蔗成熟的季节都会用传统的工艺熬制“傣家古法手工红糖”。
==前往甘蔗林地==
有“植物王国”之称的
云南
是我国甘蔗的主产区之一。
西双版纳
盛产甘蔗,这里
日照
充足、雨水充沛,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造就了这里的甘蔗清甜多汁。
为了目睹从甘蔗到红糖的整个过程,我们一大早就前往位于
西双版纳
勐海
县曼短村的甘蔗田。
甘蔗主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我们平时吃的“水果甘蔗”,其含糖量较低,水分充足,纤维细软,具有水果的清香而且口感适中,适合作为水果鲜食。
还有另外一种“糖甘蔗”,它的含糖量较高,水果的清香味不浓,因皮硬纤维粗、口感差,多用来制糖。
走入甘蔗田,一股甘蔗的清香便扑面而来。
甘蔗和很多甜味水果一样,在春季播种,晚秋时节成熟收获(每年12月~次年3月之间),越靠近冬天成熟的甘蔗味道越甜。
体验了甘蔗收割之后,我便跟随收割甘蔗的农民来到了位于
景洪
市曼达村的傣族古法手工红糖作坊,准备亲自体验一把制作红糖的全过程。
==手工作坊 红糖熬制==
西双版纳
当地的红糖,是傣族寨子里的妇女们用古法熬制而成的手工小锅红糖,是未经精炼的粗糖。它由纯天然原料、原生态方式加工而成。
优质的手工红糖不会使用任何添加剂,并较好的保留了甘蔗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手工红糖的制作过程漫长又艰辛,从榨汁、熬煮、冷却、凝固到包装要经过十几道制糖工序。历时至少12个小时,全靠傣家人的手工经验和慢熬功夫。
生火,是熬糖的首要工序。熬糖的时候火不能灭,要及时把新鲜榨出的甘蔗汁熬成红糖,一直要燃到熬糖结束。
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直昼夜不停的熬糖,锅底部分总会有少量熬糊的锅巴,混到红糖里。与精准机器化生产的红糖相比,这造就了古法手工红糖所独有的风味。
由于甘蔗汁中存在大量酵母菌,所以在表面会有大量白沫,打走表面的白沫能除去很多细小的杂质。
熬糖的火候很有讲究,通常是大火开泡,小火撇泡,猛火蒸发,微火出糖。
一锅甘蔗汁在锅里熬煮,需要反复搅动8小时,水分才能挥发干。
沸腾的甘蔗汁会产生大量气泡,气泡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会把杂质从液体内部带到表面上来,这时就需要人工把漂浮在蔗汁表面的带有杂质的气泡除掉,进行多次过滤。
经过近8小时的熬制,甘蔗汁的水份逐渐蒸发完毕,蔗糖的浓度也随之慢慢提高,黏稠度也发生了变化。
糖面上开始冒小气泡,周围弥漫着阵阵蔗糖的香甜味,锅里也已经呈现出浓稠的褐红糖色。
将锅从灶台上搬下之后,为了让红糖浆快速冷却,同时又不至于凝固粘锅,需要反复搅动约30分钟。
将初步冷却的红糖浆快速倒入磨具中,进行自然冷却。
古方红糖因为是粗加工没有提纯过,气泡也相对较多,颜色偏棕色。
再经过大约3个小时,模具中的糖浆自然冷却凝固成固体块状,这就是最终的傣家古法手工红糖成品。
纯手工、纯甘蔗汁、古法熬制的红糖,不含任何添加剂。
它不仅酥松,且甜而不腻,醇厚的甘甜中又带着植物的清香。
无论用手指、小刀还是牙齿,都可以轻松切开,并且入口即化!
===原生态手工包装=
就地取材的笋叶,是
西双版纳
的傣族包装红糖的材料。
使用笋叶包装可以起到防潮、透气的作用。同时,笋叶散发出的清香气味,也有利于红糖的存放。
优质的原料和传统的工艺是“傣家古法手工红糖”的立足之本。
与现代机器制作的红糖相比,古法手工红糖的产量要相对低很多。
而且纯天然手工熬制的红糖保留了较多甘蔗的营养成分,味道更为香醇。
尝一口傣家古法手工红糖,是
西双版纳
古老的甜蜜记忆!
欢迎光临 长沙163自行车俱乐部 (http://bike163.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