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163自行车俱乐部
标题:
郭沫若故居,感受秋色盎然——北京七日游第4天(1)
[打印本页]
作者:
苦行僧
时间:
2020-4-1 06:00
标题:
郭沫若故居,感受秋色盎然——北京七日游第4天(1)
★旅游地点:北京郭沫若故居
乘坐地铁在北海北站下,出门就是北海公园的北门。不过我一心想去看郭沫若故居的银杏,所以第一站还是拐进了西城区的前海西沿18号。
这里原来是和坤的一座花园,后来恭亲王奕?改成草料场和马厩。民国年间,恭亲王的后代把王府和花园卖给辅仁大学,而这里则卖给了达仁堂乐家药铺,用作宅院。1963年10月,郭沫若搬到这里,直到1978年去世,他在这里度过了一生中最后的15年。
故居是一座大型的四合院,门楣很不起眼,不过进去就见一座花园,假山堆叠,银杏护道,大门两侧都有,左侧有两株,右侧更多,也更大一些。这些银杏色泽金黄,在阳光下似乎一枚枚小小的金叶。华树如盖,我这才知道,唯有这样的颜色,才能称得上一个“华”字。
右侧有一棵妈妈树,这是郭沫若在夫人于立群患病离京治疗期间,从林场搬来的一棵幼树,起名妈妈树,祝愿孩子们的母亲早日康复。1963年郭沫若移居此处时,把这棵树也移栽了过来。
郭沫若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也是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可以称得上是文豪。其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共38卷,其中《天上的街市》、《静夜》、《雷电颂》被选入课本。
他共娶了三个妻子,第一任妻子张琼华是包办婚姻,结婚五天,郭沫若就离家出走,张琼华最终郁郁而终。第二任妻子是他在流亡日本期间认识的佐藤富子,是个日本护士,后来改名安娜,中日战争爆发后他不辞而别离开日本。于立群是他的第三任妻子,最后陪郭沫若共度晚年的,就是于立群。
庭院里有一座郭沫若先生的全身铜像,神情怡然恬淡,仿佛在沉思。穿过垂花门,就是由东西厢房和两排正房组成的二进四合院,回廊和暖廊把这些建筑连为一体。
两侧的厢房是陈列室,陈列着郭沫若生前使用的一些物品,橱窗里挂着中国画,下面则放置着书籍等物。
院子里大树已经露出秋暮冬初的凋败气象,可是院角的一棵树笔直得像最守纪律的卫兵。或许是因为太有型,让人乍一看,以为是一株假树。
柿子树果实累累,大部分还没有露出红色,似乎比其他地方的柿子树成熟得更晚一些。北京的柿子树很多,甚至会作为行道树栽种,即使已经红得透亮,也没有人去采摘,挂在树上,便成为了一抹亮丽的风景。
还有两棵树上也结满了密密的果子,这些果子几乎成串,如同葡萄一样,像冬枣般大小,不知道能不能食用。
一侧的墙上,爬山虎的叶片也红得像枫树,优雅地垂下檐角,装饰着素淡的墙面。在北京看到它们之前,我一直以为经霜泛红的仅限于枫叶和红栌,却不知道原来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爬山虎,经霜后也能渲染成这样美丽的色泽。
头厅是郭沫若的客厅,傅抱石的山水画下面,陈放着郭沫若收集的观赏石。沙发大方简洁,钢琴旁的单人沙发,则是郭沫若接待外客时的习惯座位。
从一侧的暖廊到达二厅,这里一排五间房,是郭沫若的工作室和卧室。
郭沫若的工作室很宽大,有三张桌子和好几把椅子,这是他办公和写作的地方。据说这里的陈设是按照郭沫若生前的样子摆放的,我很不明白他的工作室怎么需要这么多的桌椅,或许他工作的时候,还有工作人员也在这里办公吧。
尽管郭沫若在文革中被列入周恩来亲自拟定的保护名单,但他的两个儿子却没有幸免,在文革中不幸去世。他们的日记,被放置在案头,这是一位父亲对儿子们的哀思。
卧室非常简洁,只是很普通的一些用品。我想,有些人觉得郭沫若生活朴素,大概是因为这间卧室吧?要知道,郭沫若不管北京还是乐山的故居,都显得很大,尤其是与我们昨天刚去过的齐白石故居相比,那简直就不能同日而语了。齐老那才叫真的朴素,小小的四合院,除了一张画案比较考究外,其他的用具都非常的普通。
中间是妈妈屋,我感觉这里更像一个客厅。也许比较亲近的客人,郭沫若会在这里接待吧?这里如今也是陈列室,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字,书柜里的书不知道是不是原来的书籍,两侧和桌子上都放置着郭沫若的手稿等物。
妈妈屋的两侧分别是第三、第四陈列室,这里摆放着一件旧稿,墙上则是图片资料,可以完整地了解郭沫若的生平。还有一些手稿信件,也是珍贵的资料。
二厅前面有一座长方形的天井,花圃里的月季花开得艳丽妩媚,花型优美,颜色丰富,把这一方小小的天地,打造得十分美丽。两边则有石桌石椅,可供游人休息。如果不是气温太低,坐在这里晒半天太阳,那也是十分惬意的事情。
原路从暖廊里出来,故居的室内开着暖气,很温暖。室外气温虽然低,但阳光正好,倒也并觉得寒冷。
回到庭院的时候,恰逢微风拂过,叶落如雨,便沐浴了一场银杏雨。游人虽然不多,但无一例外都会在银杏树下逡巡不去。而树下的玉簪花,也是叶片泛黄,与银杏叶相得益彰。难怪朋友会推荐郭沫若故居赏银叶,这里的银杏规模虽然不如钓鱼台,但配上古色古香的垂花门,树木葱茏的假山,又是不一样的风味。
角落里有一只猫懒洋洋的伸展着身子,似乎兴味盎然地看着我们这些来来去去的游客。这些景,大约它是看得腻了,对于我们却实在新鲜。
出得门来,胡同对面的围墙里露出一株高大的银杏。而二层楼房的屋顶,垂下密密的爬山虎,这些叶子红绿相杂,为这条胡同也凭添了一抹亮丽的秋色。
温馨提示:故居门票20元,门口有许多三轮车夫在揽客,北京特色的胡同游,想听北京人侃的可以选择乘坐。故居交通方便,地铁北海北站下车即可,还有多条公交线路抵达,站名选择北海北就行了,转进胡同不远就能到故居。
诗以记 之:
十月清辉秋未老,
身披锦绣尽开颜。
江南不现金黄色,
蝶戏长天日影斑。
欢迎光临 长沙163自行车俱乐部 (http://bike163.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