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涂庭宽骑行在凌晨的江城
涂波捐献时,涂庭宽抱着孙子陪伴着 20小时,350公里,沿316国道骑行,从襄阳到武汉。这是62岁的涂庭宽于昨日凌晨完成的“个人纪录”,因为“儿子一早要捐骨髓,我一定得赶到”。昨早9时半,武汉同济医院血液科病房,涂庭宽准时赶到,儿子涂波开始正式捐献。当粗大的针头扎进儿子的胳膊时,涂波妈妈的眼圈刷地一下红了,倒是涂庭宽朗声笑道:“挺住,儿子,我给你鼓劲!”涂庭宽说,自己用骑车的方式来武汉支持儿子,希望能以身示范“坚强与坚持”。当天,涂波10个月大的儿子也被妻子和妈妈抱到医院,一家三代人共同见证“爱心与奉献”。 六旬老人骑行近20小时 “我这辆车,跟着我去了不少地方。”涂庭宽边说边拍了拍车座,像拍孩子的头一般,笑容里带着自豪。 虽然年过六旬,但由于长期运动,涂庭宽举手投足间都带着利落,一点不显年纪。他的铁哥们孙先生介绍,在襄阳当地,一说骑行者,大部分人都认识“老涂”。 涂庭宽骑行的300多公里,也不是一个人,同伴正是这位铁哥们老孙。老孙也有61岁的年纪,两位老人沿国道骑行了近20个小时,会不会太辛苦了一点? “一般约同行者,一天骑个几十、百把公里,这种好约;一天能骑200公里以上,时间紧,休息少,能这样的陪同的就是我这哥们了。”涂庭宽得意地笑了。老孙说,到了武汉后还有个插曲。因为自己有38年没来武汉,凌晨进市区之后,两个人都傻眼了,只好打电话让涂波来接应,打车领路带他们到达宾馆。 盼了8年终于捐髓成功 据介绍,今年33岁的涂波是襄阳中医院口腔科的医生。昨日他捐出250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今日预计再捐出200毫升。 涂波2005年就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此后他年年盼,希望能跟某个人配上型,“我是个医生,我知道那些生着病的人,心里得有多焦急啊。” 今年,涂波终于如愿以偿。他说,“等了8年,终于跟需要的人配上了型,这太让我高兴了。”病床上,涂波开心地笑了。 他是我省第13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一家三代人上阵鼓劲 昨日的捐献现场,可能是我省启动骨髓捐献工作以来最为有趣的场景: 涂波躺在病床上捐献,儿子豆豆坐在床尾玩耍,豆豆妈站在床边,豆豆爷爷和奶奶守在门外。 “我们一大家人,住在一块,一起生活,觉得这才像个家庭。”涂庭宽说,不管外面的世界怎么变,他坚信家庭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也是最重要的。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决定把自己的骑行梦想和儿子捐献凑在一块。 涂波说,他把儿子带来也有更深层的意义。“我希望将来孩子长大了之后,能了解到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他的爸爸通过捐献一些细胞,救了一个人的命。”涂波说,有了孩子之后,他常常思索如何教育下一代,他的结论就是:做父亲的要以身作则,“比如我父亲,他这么骑车,这次还专门骑到武汉来支持我,我的感受就是,父亲特别坚强,特别有毅力,我希望我也是这样!” 昨日涂波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已于下午由专人护送到达北京,当晚移植到患者体内。(楚天都市报 记者陈凌燕 实习生张凯伦 通讯员章晟) |